APP下载

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的关系分析——兼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2014-04-06齐晓丰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4年10期
关键词:海洋经济文化

■齐晓丰

20世纪末以来,海洋的战略意义日益凸显,世界各国也都先后步入“海洋经济时代”。作为资源丰富的海洋大国,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海洋产值连年保持8%的稳定增长率,海洋经济已经并越来越成为GDP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在文化与经济共生共荣的今天,海洋文化作为海洋经济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柱,在这场“蓝色博弈”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海洋产业基础薄弱、结构不完善,资源与环境过度消耗等,都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隐患。那么,重新审视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分析经济与文化间的关系,尤其是单向促进与相互促进的关系,藉此改善海洋产业结构,方能于这一战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

(一)海洋经济的含义

“海洋经济”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海洋政策》一书中,美国学者拉尔德·J·曼贡最早提出“海洋经济”的名词,随后美国又提出了“海洋GDP”的核算方式,此后,该名词才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运用。依据国务院颁发的《全国海洋经济规划发展纲要》,海洋经济是指人类开发利用海洋形成的各种海洋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包括3个主要产业,分别是:以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及海水灌溉为主的第一产业;以海洋盐业、汽油业、采矿业、制药业、海滨砂矿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以及海洋运输、滨海旅游业、公共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二)海洋文化的含义

不同学者对于海洋文化的定义与范围的看法不同,然而笔者更倾向于广泛性的定义。即海洋文化是人类在对海洋实践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主要表现有:对海洋的认识开发等海洋科学,利用和因海洋而创造出的精神及行为特点,以及相关的风俗文化、神话传说和人文景观等。海洋文化的本质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产物,人类活动与经济活动密不可分,文化传承与发展也依赖于其物质支持,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互为船帆,在海洋蓝色的波浪中越行越远。

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的关系

(一)海洋经济的广度恰等于海洋文化的深度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强调文化价值对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他认为经济发展必须与文化依托同进同退:“企图把共同的经济目标同他们的文化环境分开,最终会以失败而告终,尽管有最为巧妙的智力技巧。如果脱离了它的文化基础,任何一个经济概念都不能得到彻底地思考。”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的关系正是如此。

然而,发展海洋经济不仅需要相互依托于当前的海洋文化,更需要不断拓宽文化范围,挖掘文化内涵。全国人大代表陶思炎曾在两会审计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紧急抢救我国的海洋文化资料并加以整理,并修订各地海岛开发规划,把海洋文化建设也纳入规划之中,为海洋文化资料的保护、研究和应用留下足够的空间。”我国历史上尚未对海洋文化资料做过系统整理,多以风俗、传说、图片影像资料以及文字记叙等散乱分布,海洋文化也少有专著,文化的宽度与深度都有待发掘。

由于文化挖掘不足,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十分具有局限性,我国海洋经济占主体的行业与文化相关性也不高,比如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地渔业生产国家,并在不久将来将成为航运大国。更有地区海洋文化的相关经济产业产值不足海洋经济总产值的10%,而航运业、海洋加工业等已然遇到了增长瓶颈。

当前中国海洋经济与文化的关联只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以观光为主的旅游业,和与之相关的纪念品产业,难以满足旅游需求的变化,而且由于品质不高、品种单调,难以对中远程消费者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其次是民俗传说发展而来的庆祝类活动,这部分活动则主要由政府主导,以宣传效果为主经济效果为辅,更有放弃经济利益为之的做法;还有今年刚刚发展起来的舞台剧、影视剧、歌唱事业等,但因为金融支持差和起步较晚等问题,影响也十分有限。那么,基于以上几种典型产业类型,发掘历史传说、渔业文化,开创更有深度和内涵的文化产品,无疑会成为改善当前海洋经济形式单一、地域局限型强以及速度与质量难以并进的难题的重要方法。

(二)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互为目的,也互为辅助方式

关于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发展过程中谁为主次的关系,近年来学者们争论不休。我国的海洋文化历史悠久,面对悠久的历史和如今人们海洋意识的淡薄,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虽然离不开经济的巨大支持。然而一味以经济为代价的发展难以支撑,如上文提到的单方面依靠政府投资的节庆宣传活动。从文化中牟取的经济利益用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是必要而肯定的,在文化发展的同时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也无可厚非。

经济与文化本质上并没有价值的高低之分,两者非但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而且在整个历史进程中应该同样被重视和提倡。文化的发掘与保护是为了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如“中国渔文化之乡”——浙江象山开展的“渔文化”引领海洋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象山从上世纪90年代起,推出中国开渔节,以“渔文化”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随着浙江象山海洋综合开发与保护试验区规划和浙台(象山石浦)经贸合作区规划的实施,象山海洋经济发展迅猛。根据规划,到2015年全县海洋生产总值达300亿元,海洋经济占全县GDP的比重提高到55%。

另外,经济产值也应回馈给海洋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这种回馈不仅表现在现有文化的宣传、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修缮,更表现在图片、实物、口头传说、信仰资料等的搜集和挖掘中。以经济活动为载体,以经济支持为动力的文化活动,对于提高人民海洋文化意识和科普海洋文化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此,片面地认为经济发展应该以文化保护为目的,或者文化形式只是经济发展的服务方式的观念,势必会造成海洋经济与文化发展过程中偏颇与失衡的现象,不平等的发展理念往往对二者的发展都形成巨大阻力线。

关于海洋经济结构改善的几点建议

(一)合理吸引金融支持是突破现有发展规模的重要举措

2012年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等,在这些海洋规划或指导意见中,无一例外强调了金融对海洋产业的重要性。例如鼓励滨海企业直接融资、设立海洋产业基金等。此时,企业作为海洋经济的主体,以科学和富有指导性的经营模式对海洋进行开发,在既懂经济又了解海洋的专业人士参与与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接手由政府负担的宣传工作、缺乏资金支持的文艺类演出等,打造企业形象的同时,打响海洋文化,并利用商业与政策性银行、正规资本市场等有力参与者本身的执行力度和已有影响力,迅速扩大经济规模。面对国内资金通胀与海洋产业缺乏支持的社会现状,以海洋文化为品牌,吸引金融支持,突破现有海洋经济规模,将是今后海洋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方向。

(二)品牌化与模式化是重要“武器”

文化发展的模式化与品牌化已经有例可据,“古城文化”与“古城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方式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例如“乌镇模式”在成为古镇发展借鉴模式的同时,这种文化品牌方式也正逐渐成为文化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的典型案例。抓住地区特色,致力于文化品牌的塑造是一个地区发展文化型经济的重要方式。在海洋文化方面,也已经有地区在尝试这种以品牌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方式,比如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展的着重演绎事业培训的发展模式,该地区借助近年来取得成功的《蔚蓝青岛》、《梦海》等文艺演出,在全国范围内海洋文化的演绎业内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地区确立了在海洋文化与演绎事业相融合、创造经济价值这一形式中的领军地位。

品牌文化往往蕴含着隐形的财富和推动力,对地区的发展有长期而且不可忽视的作用。具有代表性的海洋文化品牌形成后,其相关产业和后进行文化产业也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辽阔的发展前景。面对当今社会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杂乱无章的现状,一个成功的、有借鉴和推广意义的、海洋文化带动海洋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显得异常迫切。

参考资料

1.陈智勇.海南海洋文化及其与海南海洋产业发展关系的几点思考[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1):23-27.

2.韩兴勇,等.发展海洋文化与培养国民海洋意识问题研究.[J]太平洋学报,2007,(6).

3.刘堃.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关系探讨——兼论我国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4.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4.

5.田会冬.弘扬海洋文化振兴海洋经济.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年下册.

6.郑贵斌,等.山东海洋文化资源转化为海洋文化产业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3).

7.中国正走向“海洋经济时代”金融支持决定成败[J].上海金融时报,2011,(8).

猜你喜欢

海洋经济文化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谁远谁近?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经济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