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利平主任医师辨治肿瘤思路及经验*
2014-04-05苗文红谢艳华李耀辉魏亚东指导曹利平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710003
苗文红 谢艳华 李耀辉 魏亚东 指导:曹利平 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710003)
曹利平主任医师是陕西省名中医,全国首届百名杰出女中医,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谢远明主任医师学术继承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为陕西省中医管理局呼吸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兼任全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中医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曹主任行医35年,理论功底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接诊了大量的肿瘤病人及内科疑难病人,在肿瘤的辨治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及经验。笔者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曹利平主任医师学术继承人,有幸跟随曹老师工作学习,曹主任的门诊中有各种各样的肿瘤病人,基本占到门诊量的3成,这些病人经过曹主任的精心诊治,有的病人长期生存,大部分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临床受益明显。现将自己对曹利平主任医师在肿瘤辨治方面的思路及经验体会总结如下:
1 治疗肿瘤注重调理,以平为顺《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气平顺,阳气固守,两者互相协调而维持其相对平衡,这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若阴阳动态平衡被破坏,任何一方出现偏盛偏衰,即产生疾病。李中梓《内经知要·阴阳》说:“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若发展到“阴阳离决”的地步,就会导致“精气乃绝”的严重后果,这就说明了阴阳之平衡与否,关系到人体之健康与疾病、生存与死亡,强调了阴阳平和协调的重要性。现代中医对肿瘤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其中阴阳平衡理论认为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与人体阴阳动态平衡的破坏具有密切的联系。陆乾人等从中医学阴阳理论演绎细胞凋亡概念和机制,“限阴促阳",用阴阳理论来探析细胞凋亡中医药调控机制的实质[1]。曹利平主任医师认为,七情不适,六淫太过或不及,人体气血郁滞不通,均可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人体本身的亏虚,阴阳的失调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诸病源候论》说:“积聚着,由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脏腑之气所为也”。《外证医案》中也明确指出:“正气虚则成岩”,正虚邪实正是肿瘤发生的基本病机。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是阴阳平衡失调的结果,治疗上应遵循调理阴阳,使阴阳和顺处于动态平衡。中医治疗疾病的理念是“谨调阴阳所在,以平为期”,“平”即是阴阳平衡,阴阳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到人体即脏腑的功能状态,五脏功能协调。使身体“平”的方法很多,如金代易水学派张元素从脏腑辨证入手,金元时期脾胃学派李东垣从脾胃入手,元代滋阴学派朱丹溪从滋阴入手。人体是一个复杂系统,治疗的方法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只要符合中医理论体系,按照辨证论治,都可以殊途同归。从“整体观念”的思想来认识肿瘤,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来治疗肿瘤,此是中医临证的传统特点。治疗肿瘤要有中医的整体观念,采用辨证、辨病论治,达到阴阳平衡,气血及五脏六腑平衡,才能取得较佳疗效。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中医中药恢复和稳定这种“平衡”,以达到使肿瘤稳定和延长病人时间的目的。因此说治疗肿瘤应遵守一个原则,治病必求于本,不论是扶正还是驱邪,只要使阴阳归于平衡,即可减轻病人痛苦,延长其生存时间,起到“留人治病”的作用,能够为病人争取到更多的治疗时机。曹主任临床上主要是从健脾补肾宣肺、益气养血调精来扶正;活血化瘀通络、清热解毒驱邪等方法来抑制肿瘤的生长。补其不足抑其太过,而驱邪即使扶正,邪去正自复,以达到平衡的目的。如曹主任治疗肺癌常用自拟清金化痰汤,加用清肺热之品,即是通过宣肺清热、化痰除湿等以使邪去正安。枳桔六君子汤、清金化痰汤、温胆汤、生脉散等调理脾胃、肝胆、心肺之方剂皆为曹主任喜用及常用的方剂。对于肿瘤的治疗,曹主任不建议一味采用驱邪抗癌,如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蚤休等大寒大凉的中药清热解毒,这样会损伤病人脾胃,加重病情。临床上常常见到一些医生将大量现代药理证实具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药堆积起来使用,一个方子有二十几种甚至四、五十味中药,这是极不可取的,完全违背中医的辨证、辨病的原则。扶正以祛邪,祛邪而不伤正,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与瘤共存是中医学治疗肿瘤的精华所在。
2 重视保护脾胃,固护后天之本中医称脾胃为后天之本,这是因为人出生以后,生长发育等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先天不足,可以通过后天调养补足。《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将脾胃的受纳运化功能比作仓廪,可以摄入食物,并输出精微营养物质以供全身之用。人以水谷为本,胃主受纳水谷,脾主运化精微营养物质,可见脾胃在人体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脾与胃居于中焦,是升降的枢纽,其升降影响着各脏腑的阴阳升降,因此脾胃健运,脏腑才能和顺协调,元气才能充沛[3]。所以,在调理机体时尤其注意调理脾胃气机,要重视后天脾胃的调养。曹利平主任医师临床上强调,古人早已认识到调理脾胃是强壮身体、祛除病患的重要环节,在疾病的治疗中,如能注意保护脾胃,脾胃功能正常,慢性病可逐渐恢复,危重病人也可以使其生命延长,况且脾胃受纳功能旺盛,药物才可能吸收,从而发挥治疗作用。曹主任临床常用枳桔六君子汤和乌贝散养护脾胃,除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患者外,更广泛地用于各种肿瘤术后及化疗后的病人,深得养胃调脾之妙。
中医治病要用中草药,所取得的疗效如何,与中药服法有很大关系,直接影响着药物在人体中的吸收和治疗效果,服药不当也会损伤脾胃,因此曹主任非常重视中药的服用方法。清代著名医学家徐灵胎就曾讲:“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反而有害……”。我们临床上可以看到,有时虽然中药方剂配合精密,契合病情,煎煮亦合法,而服用不得法,亦取不到预期效果。因此,临床应该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服药方法。曹主任临床病人以疑难及慢性病病人居多,如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炎、慢性气管炎及各种术后、放化疗后肿瘤患者,这些病人需长期服药以防止病情复发及巩固疗效。由于这类病人病情复杂,临床常常合并不同的并发症,除服用中药外,同时长期服用数种药物,因此胃肠道的负担加重。针对这些病人的特殊情况,曹主任临床变通,常常吩咐病人饭后1h服用中药,以减轻病人的胃肠负担,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经临床观察,这种服法的疗效等同于空腹,且因饭后服用对病人的饮食毫无影响,病人不易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易被病患接受。
3 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对待肿瘤病人的治疗上,曹主任从来都不排斥西医治疗,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是非常可取的治疗方法,即是综合治疗加个体化治疗。如果接诊的是一位初诊患者,曹老师则是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能手术的让病人尽早手术,需要化放疗的则及时化放疗,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优势,以尽可能的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带瘤生存,延长生存时间。如对于乳腺癌患者,因为目前乳腺癌的西医治疗手段(手术配合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已比较成熟且治疗效果肯定,因此建议病人先接受西医治疗方法,中间贯穿中医治疗;如果为肺癌病人,属于非小细胞肺癌则能手术先手术、术后配合化疗及放疗,小细胞肺癌则不推荐手术,应以化疗为首选;对于淋巴瘤患者,也应以化疗为主。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提高,肿瘤的靶向治疗技术应运而生,成为近年肿瘤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是针对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分子,作用于促进肿瘤生长、存活的特异性细胞受体、信号传导等通道,新生血管形成和细胞周期的调节,实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促进凋亡的抗肿瘤作用。与传统细胞毒化疗不同,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具有特异性抗肿瘤作用,并且毒性明显减少,开创了肿瘤治疗的新领域。如对于女性肺腺癌患者,易瑞沙临床获益[2],但肿瘤靶向治疗理论机制尚需不断完善。
中医中药治疗贯穿于整个肿瘤治疗的过程中。术前患者的治疗,临床上以扶正为治则,补气养血,改善病人的状态,使其能够承受手术所带来的创伤;术后患者进食以后,也是以扶正为主,益气健脾、补肾养血为治则,以使患者尽快的恢复体质,接受下一步的后续治疗。对于化疗的患者,在化疗期间,因病人大多都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因此化疗期间一般不主张服用中药,建议病人在化疗的间歇期服用。化疗后的病人中药以和胃止呕,补肾生髓为治则,目的是减轻化疗对胃肠及骨髓的损伤。如治疗一直肠癌肺转移患者王某,化疗前以枳桔六君子汤加乌贝散加生山药、防风等,目的是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化疗结束后两天,则在原方基础上加用姜半夏、竹茹、生姜、大枣以和胃止呕,减轻化疗的副作用。对于放疗后的患者的治疗,放射治疗可损伤唾液腺等病人会出现出现口干、咽干的症状,肺部的肿瘤放疗也可造成放射性肺炎。曹利平主任认为放射源是一种热源,属于燥热,会热伤津液,病人临床表现出津伤燥热的症状。治疗应润、应清,以养阴生津润燥为治则。如治一男性患者冯某,鼻咽癌放疗后,病人诉口舌干燥,鼻内干痒,结合病人的舌脉,给予一贯煎加草石斛、百合、芦根等,以滋阴润肺,清热养阴为法,并随证施治,目前在门诊已治疗一年余,病情相对稳定。通过这些病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中医中药在肿瘤病人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到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优势,这是我国治疗肿瘤的特色。
治疗肿瘤注重调理、以平为顺,调理和保护脾胃、固护后天之本,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这些是曹主任多年治疗肿瘤的临证经验,体现和贯穿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除此之外,曹主任还常常强调病人及家属情绪调理,情志刺激是百病之源,更是肿瘤发病及加重的重要诱因,要引导病人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避免过度的情志刺激。医患配合,互相信任,发挥双方主观能动性,临床就可能取得良效!
[1]陆乾人,周庆华.用阴阳理论来探析细胞凋亡中医药调控机制的实质[J].陕西中医 ,2011,32(5):574-578.
[2]李 岩.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2-63.
[3]王洪图.内经讲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