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结合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48例
2014-04-05嘉士健雷行华廖建坤
嘉士健,雷行华,廖建坤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 610500)
针灸结合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48例
嘉士健,雷行华,廖建坤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 610500)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用针灸和加味四妙散治疗。结果:痊愈26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8%。结论:针灸结合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效果满意。
高尿酸血症:针灸;中药
我们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48例,均为2011年5月至2013年9月来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男41例,女7例;年龄32~68岁,平均(46.2±11)岁;平均病程(7.2±2.8)个月。
诊断标准: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治疗指南[1]。①病史:有高尿酸病史;②临床症状:全身困胀疼痛,酸濡不适,疲乏易困;③体征:周身肌肉或关节僵硬或肿痛,活动后减轻;④生化检查:尿酸值男149~416μmol/L;女89~357μmol/L;大于60岁男250~476μmol/L,女190~434μmol/L;⑤影像学资料:肌肉骨骼超声检查示关节、肌腱、软组织病变,部分可有关节软骨“双轮廓”征、关节内点状强回声等类似痛风性关节炎的特异性超声表现[2]。
纳入标准:年龄20~65岁,符合诊断标准,同意治疗。
排除标准:①有恶性肿瘤、肝肾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病等。②有原发性胃肠炎,急性胃肠炎、胆囊炎、胰腺炎等。③妊娠,有严重更年期症状,畏惧针刺者。
2 治疗方法
针灸:取脾腧、肾腧、大肠腧、足三里、三阴交、曲泉、关元、中脘、上巨虚、曲池、合谷、复溜、三阴交、太冲等,交替取穴。患者平卧位或侧卧位,暴露四肢、肚腹,穴位常规消毒,选用28号2寸一次性毫针,针刺所取穴位,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每5 min行针1次,待得气后留针30min。30 min后选用3~5孔艾灸盒,取艾条3~5只,点燃烧旺后插于艾灸盒孔中,艾条燃端与皮肤的距离1.5~2.5cm,轻轻放于脾腧、肾腧和腰骶部或患者平卧放于小腹关元、气海处,再用毛巾在艾灸盒周围轻轻包裹固定,每隔5~10min调整艾条,使之始终保持一定的燃距和热力、热量,并随时询问患者的感觉,直至所灸的局部皮肤均匀的汗出、潮红、红斑不起泡为度,一般要灸30min,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休息2日进行下一疗程。
中药:加味四妙散为基础方加减。苍术20g,白术20g,黄柏10g,川牛膝15g,薏苡仁30g,蚕砂10g,木瓜20g,威灵仙15g,车前子15g,海桐皮15g,土茯苓20g,白花蛇10g,猪苓15g,金银花10g。随证加减,1日1剂,水煎服,20剂后观察。
3 疗效标准
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治疗指南[2]。痊愈:症状消失,血尿酸正常,肾功能正常, 2年以上无复发。显效:症状缓解,血尿酸接近正常,但症状时轻时重。好转:血尿酸高于正常水平,但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血尿酸较治疗前无下降甚至上升。
4 治疗结果
痊愈26例,占54.2%;显效12例,占25.0%;好转7例,占14.6%;无效3例,占6.2%;总有效率93.8%。
5 讨 论
高尿酸血症与“湿证”、“痰湿”、“气虚”等有关。李甾贵教授提出“浊毒学说”,认为在内外因的影响下积湿成浊,浊郁化热,热蕴成毒,浊毒之邪深伏五脏六腑,浊毒与痛风尿酸毒性存在相关性[3]。“虚”、“浊”、“毒”相互影响,相互为患。治当健脾益气除湿,清浊解毒排毒。益气可使机体有能力运湿排毒,利尿可促进尿酸的排泄。
[1] 吴华香.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治疗指南解读[J].浙江医学,2014,36(2):92-93.
[2] 胡麦果,李拾林,吕国荣,等.高频超声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检测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4,23(1):49-53.
[3] 宋艳芳.论浊毒与痛风尿酸毒性的相关性[J].陕西中医,2014,35(1):62-63.
2014-05-30
R246.189.7
B
1004-2814(2014)10-09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