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术后肋间神经痛治疗体会
2014-04-05李彩云周德生
李彩云,周德生
(1.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湖南 长沙410007;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湖南 长沙410007)
患者,男,39岁。因“反复右侧肋弓下疼痛5个月”于2013年11月15日就诊。2011年12月3日无意中发现左颈下有一核桃大小肿块,无疼痛感,3天迅速长大至鸡蛋大小,行左颈部肿块病理活检,涂片中找到恶性细胞,大致为低分化鳞癌。全身PET/CT检查,颈部左侧见一3.4cm×4.2cm×6.2cm团块,相应部位见多个肿大淋巴结,部分融合成团;右上颈后区、颏下尚可见多个长径小于1cm淋巴结;回盲部见一2.9cm×4.5cm×4.8cm团块,局部肠壁增厚,肠腔狭窄,考虑为淋巴瘤改变。单克隆抗体免疫表型检查CD45+、CD20++、CD79a++~+++、CD3-、CD43-、CD3散在+、EMA灶性+、CK-、ALKP80-、CD15-、CD117-、PLAP-、KI67+>70%,病理诊断意见淋巴结病变。HE结合免疫组化结果,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型III期)。行4次化疗后(CHOP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未见明显复发,停止化疗。2012年4月8日最后一次化疗18天后,突然出现腹部疼痛,呈持续性绞痛,伴低热及畏寒,恶心呕吐,诊断为消化道穿孔,肠梗阻,行剖腹探查、腹腔引流、空肠造瘘术,病情渐好转,但左下腹引流管伤口未完全愈合,每日流出褐色浓稠液体约20mL,出院后定期复查及伤口换药。2013年1月8日腹部B超示膈下、肝周、盆腔见包裹性脓肿,行膈下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后好转出院。2013年6月3日因原膈下脓肿穿刺孔窦道破溃流脓,行脓肿清除引流术,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拔管后复查膈下脓肿较前缩小,但肋间神经支配区域疼痛难忍,考虑手术中损伤肋间神经所致,予杜冷丁、芬太尼止痛未有效缓解。右侧肋间及肋弓下间断疼痛,轻压痛,夜寐差,以泰诺林止痛,依赖止痛药方可维持睡眠。查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沉细,治以理气解郁,清热活血,解毒化浊。药用乳香10g,没药10g,川楝子10g,白花蛇舌草20g,延胡索15g,土鳖虫10g,熟大黄10g,莱菔子15g,土茯苓30g,臭牡丹15g,甘松10g,蜈蚣1条,百合15g,阿魏5g。7剂。其中阿魏冲服。2013年11月22日,服第2剂药时疼痛减轻,不需服用止痛药物,精神明显好转,舌暗苔黄腻,脉弦缓。上方去百合,加威灵仙10g、海风藤15g,土茯苓减量为15g,7剂。2013年11月29日,无明显疼痛,大便稍稀,以麦芽60g 煎水代茶饮,5剂。1周后疼痛消失,可以正常工作及休息,饮食可,二便调,夜寐安。
体会: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主要症状有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及体重下降。以横膈为界,病变在横膈同侧是I或II期,病变在横膈两侧是III期,有远处转移时是IV期。对于Ⅲ期和Ⅳ期的患者以强化联合化疗为主。DLBCL恶性程度较高,但对化疗反应好,5年生存率75%~80%。患者化疗术后发生消化道穿孔,肠梗阻,放置腹腔双套管和引流管后窦道迁延不愈,后发生膈下、肝周脓肿,行膈下脓肿引流术中损伤肋间神经,损伤后神经修复不良,导致伤口愈合后,伤口周围残留神经源性疼痛,发作性的沿某一肋间神经走向的刺痛或灼痛,咳嗽、喷嚏、深呼吸时疼痛加剧。疼痛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不等,因肋间神经断裂后,远端轴索及髓鞘伤后数小时即发生结构改变,2~3天后逐渐分解成碎片,5~6天后吞噬细胞增生,清除碎片。施万细胞增生,3天后达高峰,持续2~3周,形成中空的管道,近端再生的神经纤维可长入其中。胞体肿大,胞浆尼氏体溶解,损伤部位距胞体越近反应越明显。伤后1周,近端轴索长出许多枝芽,若神经两端相连接,可长入远端的施万鞘的空管内,以1~2mm/d生长,而施万细胞形成再生的髓鞘,若神经两端不连接,近端再生的神经纤维组织迂曲呈球形膨大,称假性神经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术后肋间神经痛属中医“胁痛”范畴。辨证属毒热瘀结。治当理气解郁,清热活血,解毒化浊。方中川楝子、延胡索、莱菔子、甘松理气,川楝子治气郁而有热之证,延胡索活血止痛,莱菔子兼能消食,甘松配百合安神解郁。白花蛇舌草、熟大黄、土茯苓、臭牡丹、蜈蚣、土鳖虫清热解毒,白花蛇舌草兼能消痈散结,熟大黄尚能逐瘀通经,土茯苓、臭牡丹化浊力强,蜈蚣、土鳖虫破瘀血,续筋骨。乳香、没药相配活血效佳。阿魏化癥散痞,消积杀虫。药理研究表明,阿魏具有抗肿瘤的作用,阿魏对体外癌细胞杀伤率高达91%,并可抑制肿瘤早期生物参数变化[1],以阿魏为主的肿瘤科经验方“止痛膏”外敷治疗癌痛有良好的效果[2]。此外,本方其他多味中药经药理研究证明亦具有一定的止痛作用,乳香有镇痛、消炎的作用,能加速炎症渗出排泄,促进伤口愈合,还能促进施万细胞的增殖[3]。延胡索乙素有显著的镇痛、催眠、镇静与安定作用,川楝子除止痛功效外尚具抗癌作用,白花蛇舌草具有镇痛镇静及催眠作用,土茯苓中的落新妇苷亦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蜈蚣煎剂对小鼠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百合、甘松能镇静,威灵仙镇痛效果明显。诸药配伍,共奏理气解郁、清热活血、解毒化浊之效,故疗效显著。
[1]王维亭.纳香阿魏对癌症早期某些生化参数变化的抑制[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2,17(3):120-121.
[2]赵景芳,尤建良.“止痛膏”外敷治疗良性肿块的临床观察[A].第8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127-128.
[3]陆子音.乳香、党参和当归提取物对雪旺细胞增殖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