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钟贤生平及学术思想
2014-04-05张会永
张会永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沈阳,110032)
王钟贤,辽宁名医,中医临床家、教育家,中医血液病的开拓者,辽宁中医血液科奠基人。他治学勤恳,为人质朴,注重验方搜集,博采各家之长。处方之道,去冗从简,配伍精当。对于疑难重病,虽药味不多,却起沉疴,充分彰显中医简、便、验、廉之优势特色。他发明了“生血片”“止血片”“消白散”“独角莲膏”“钩虫散”等多个制剂,成为辽宁中医一代佳话。其中“生血片”作为第一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成药,至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笔者通过查阅王钟贤文章及相关文献,并访问王钟贤家人,整理其生平,并简要概括其学术思想。
1 王钟贤生平
王钟贤(1915.9.6—1986.6.1),生于辽宁省北票县三宝营乡。幼习私塾,熟读四书。后因家境贫寒、母亲多病而辍学,在家乡所设学堂教书。由于母亲多病,乡间少药,自学《药性赋》《汤头歌诀》等医学启蒙读物,并熟记于心。九一八事变后,乡间学堂被迫解散,王钟贤毅然走上学医之路。1934年,他拜当地名医张子阳为师,攻读《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医宗金鉴》等经典著作,并不断搜集民间验方,积累经验。
1938年起,王钟贤开始在北票一带独立行医,所治疾病以伤寒、杂病居多,并兼及妇、儿等常见疾病。因其注重医德,远近乡里登门求医者甚多。王钟贤刻苦勤奋,日间忙于诊务,晚上挑灯夜读。他自学了《医林改错》《瘟疫论》《寿世保元》等著作,后得获晚清唐宗海《中西汇通医经精义》《血证论》,如获珍宝,精心研读,倍加推崇。
1951年,经时北票县卫生部门招聘,王钟贤从业于北票县巴图营子医药合作社。1955年,他被县卫生科派到原热河省承德卫生学校中医进修班学习,除中医课程外,亦系统学习了生理学、病理学、细菌学等西医课程。1958年,他被选送到刚刚成立的辽宁中医学院,参加第一期中医师资培训班学习。学习期满后,留辽宁中医学院任教,并在附属医院儿科从事临床工作。
1970年,辽宁中医大部分职工被迁往辽阳市峨眉疗养院,病房撤除,仅留部分医生留守门诊。在此阶段,王钟贤留守门诊兼任内科临床工作,接诊很多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患者。因病房撤除,药品缺乏,很多再障患者无法得到正常诊治。目睹患者疾苦,王钟贤决心研究再障,希望用简便的方法解决患者的病苦。
王钟贤查遍古籍,受《金匮要略》“硝石矾石散”治疗“女劳疸”之启发,开始尝试应用皂矾治疗再障。他以身试药,确认口服安全后,为患者开处皂矾粉,观察三月,略见疗效。后加入炒紫河车,取其血肉有情、填补肾髓,疗效得到提高。但患者贫血虽改善,血小板未见上升,止血不显,乃加入乌贼骨止血。因思皂矾性凉,恐伤肾阳,又加肉桂助阳敛阴止血,命名为“生血散”,临床应用后疗效显著。因该药需求量大,由辽宁中医学院药厂批量生产,并加入阿胶赋形,制成片剂,更名为“生血片”,用于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多种继发性贫血的治疗[1-2],沿用至今,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王钟贤还对白血病[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血友病[5]等血液疾病有独到的见解。其研制的“消白散”作为辽宁中医院内制剂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至今沿用[6]。
家境贫寒、农村出身的王钟贤对贫困患者倍加怜惜。为解除患者疾苦,他千方百计摸索简、便、廉的方法治疗各种难疾。因早年注重搜集民间验方,加之多年的临床经验,王钟贤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验方。由于当时卫生条件差,在血液科门诊,他经常遇到钩虫病贫血患者。根据《神农本草经》关于贯众“杀三虫”的记载,他单用生贯众粉治疗钩虫病,收效显著[7]。很多贫苦妇女罹患崩漏,无钱医治,他用贯众炭、海螵蛸二药制成散剂,名“固经散”,推广应用,疗效显著[8]。后加入阿胶赋形,制成“止血片”,亦可治疗尿血、便血等。骨髓炎、骨结核患者面临截肢,几乎无药可治,他以独角莲(白附子)煎熬、樟丹收膏制成“独角莲膏”,竟获奇效[9]。王钟贤本人患肝硬化、脾大,自用独角莲膏外敷,脾大消失。受其启发,他提取制成独角莲注射液(当时医院允许自制注射液),治疗白血病,延长了患者生存期[3,10-11]。
晚年,王钟贤身患肝硬化、糖尿病等疾,但仍忙于诊务,笔耕不辍。因其擅长治疗血液病,求医问药者,遍及全国,但大多来函求医。白天他忙碌于医疗、教学工作,晚上则翻阅来信,为远方患者诊病处方,并利用周末及节假日,亲自到邮局给患者寄药。王钟贤对每一封来信都会仔细阅读,经书信诊治的患者多达千人。患者对他这种高尚的医德倍加赞扬,称他为“不见面的医生”[12]。
2 王钟贤学术思想
2.1 生血片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表现以贫血、出血、发热等为主。王钟贤概括为血虚或气血双虚、亡血、发热,但总以阴血虚亏为主。本病涉及心、肝、脾、肾,但以脾、肾关系最为密切。肾精亏损,骨髓不充,阴血不生;脾胃受损,运化失职,化源不足,气血亏虚。气血亏虚,脏腑不得温煦,久而致虚。心虚失其主血之功,肝虚失其藏血之能,脾虚失其统血之力,而致血虚、出血、血瘀等证。因此治疗本病应调补先后二天,填补肾精,顾护脾胃,使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1]。
王钟贤治疗再障经验主要体现在其研发的“生血片”中。生血片由紫河车、皂矾、肉桂、海螵蛸、阿胶组成。紫河车乃血肉有情之品,填补肾精,大补元阴元阳。皂矾气味酸凉、无毒,有发涌、涩收、燥湿、解毒、化涎之功,《本草纲目》记载皂矾治疗肠风下血、消积滞、燥脾湿、除胀满黄肿、妇人血崩、血证黄肿等,王钟贤认为其有补土益元之功,滋助脾胃、化生气血。肉桂温补脾肾,防皂矾之凉性。海螵蛸收敛、止血、制酸,王钟贤取其预防再障出血,且减少皂矾对胃黏膜的刺激。阿胶补血、止血,为赋形剂。全方通过紫河车填补肾精,皂矾资助脾胃,肉桂温补脾肾,佐以海螵蛸、阿胶止血,而起到生血、止血之效。
2.2 以瘟毒论治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多发于青壮年,病情发展急剧。王钟贤根据其临床壮热、齿龈肿烂、鼻衄、肌衄,脉象滑数、洪大等特点,主张借鉴温病理论,以瘟毒论治急性白血病。他认为本病为感受时疫毒邪或瘟毒,瘟毒乘虚而入,窜入营阴,耗伤精血,因病致虚;其证候特点为温热证;治疗上以攻为主,清热解毒,佐以扶正;方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白僵蚕、黄药子、牛蒡子、板蓝根、马勃、牡丹皮、玄参、生地黄、白芍、阿胶、党参。以中医药治疗,可使白血病患者热退、血止,联合西医化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3]。在白血病治疗中,王钟贤特别强调注意脉象变化,认为白血病脉多滑数,若脉象转缓为病向愈;若脉转浮大为病将恶化;脉浮而数则预示出血[13]。
对于慢性白血病,因其多伴有肝脾肿大,王钟贤认为当应以症瘕论治。由于正气亏虚,邪毒内蕴,气滞血瘀,结于肋下,而成症瘕;若经络痰阻,痰凝气结,则成痰核瘰疬。治以活血化瘀,解毒扶正之法。方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黄精、党参、沙参、马齿苋、白芍、丹参、黄药子、蚤休、紫草、阿胶,并研制出“消白散”治疗慢性白血病[6]。
2.3 从脾论治血证紫斑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临床均表现为皮肤及黏膜出血,中医古籍称之为“血证”“紫斑”,治疗上总以凉血止血为主。对于此类疾病,除凉血止血外,王钟贤主张益气养阴、调补脾胃,从脾论治血证紫斑。他说若用一派寒凉之品易伤脾胃之气,脾胃受伤,气血生化不足,影响血液成分的生长[4]。因此,王钟贤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血友病时,均特别强调顾及脾胃,使阳生而阴长,脾气充足而能摄血。其处方中常以贯众炭、海螵蛸、墨旱莲等止血;以白芍、生地黄、玄参等滋阴;以党参、黄芪、白术、大枣、甘草等补益脾胃;并常佐以焦三仙健胃消食[4-5]。
3 王钟贤验方
3.1 生血片 组成与制法:胎盘粉35 g,皂矾50 g,海螵蛸7.5 g,肉桂7.5 g,阿胶(适量)。将上药粉碎,制成片剂,每片重0.5 g。用法与禁忌:3次/d,2片/次,饭后服。服药期间忌服茶水及碱性药物。
3.2 止血片 组成与制法:贯众炭、海螵蛸,阿胶(适量)。将上药粉碎,制成片剂,每片重0.5 g。用法与禁忌:3次/d,2片/次,饭后服。服药期间忌服茶水及碱性药物。
3.3 消白散 组成与制法:壁虎30条,蜈蚣30条,朱砂15 g,枯矾40 g,皂角15 g,青黛 50 g,汉三七 30 g,乌蛇50 g,白僵蚕25 g。上药共研细面,制成散剂。用法与禁忌:口服2 g/次,2次/d。服药期间注意观察肝肾功。
3.4 独角莲膏 组成与制法:新鲜独角莲根一份,樟丹一份,香油二份(花生油、豆油均可)。先将新鲜独角莲根切成片,放入油中,用火煎,待独角莲色焦黑,即将独角莲片捞出,继以微火炼油,至滴水成珠(珠不散为度)。将火移开,慢慢将樟丹倒入油中,边倒边搅,充分搅匀,再用微火将油及丹熬成黑色即离火放入冷水中,即成独角莲膏。用法与禁忌:将膏药烤软摊在布上。用时,将膏药烤热后贴在患处。如果患处已破溃,须将膏药中间剪成一个小孔,使破溃面露在膏药外面,便于脓汁流出。
3.5 钩虫散 组成与制法:生贯众若干。研成极细粉末。用法与禁忌:口服8~15 g/次。推荐剂量:青少年8 g,成人15 g,老人10 g。饭前空服,2次/d,白开水送下。忌食油腻。5~7 d为1个疗程。
(致谢:王钟贤老先生故去多年,搜集整理其生平及经验时,得到了其家人的大力支持。特此感谢!)
[1]王钟贤,李树春.“生血片”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一百例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1977,1(1):19-24.
[2]王志恒,周莲云,陶淑春,等.中西医结合以中医药为主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72例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1984,8(4):25-26.
[3]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病研究组.中西医结合治疗18例白血病疗效观察报告[J].辽宁中医,1977,1(3):10-12.
[4]王钟贤,郭恩绵.中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7例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1980,4(7):34.
[5]王仲贤.血友病三例治验[J].中医函授通讯,1982,1(2):27.
[6]周莲云,王志恒,郭恩绵,等.消白散为主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二例报告[J].辽宁中医杂志,1982,6(2):35.
[7]金霞华,王继忠.生贯众粉治疗钩虫病30例临床观察[J].中医函授通讯,1987,6(6):38.
[8]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计划生育、妇产科疾病[C].江苏省镇江市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科技组翻印,1971,10:36-37.
[9]田莲英.独角莲膏冶疗骨髓炎、骨结核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1977,1(S1):28-29.
[10]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组.中医治疗一例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报告[J].辽宁中医,1976,(1):33-35.
[11]王志恒,周莲云,陶淑春,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白血病46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87,1(2):75-77.
[12]直理.血液病的探索者——访老中医王钟贤[J].中医函授通讯,1982,1(6):18.
[13]郭恩绵.中医老大夫医话选编——学习老大夫经验心得[J].辽宁中医,1977,1(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