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汤加味配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8例
2014-04-05张云娥陕西省榆林市中医医院榆林719000
张云娥 刘 瑶 陕西省榆林市中医医院(榆林 71900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常反复发作。属中医“痢疾”、“泄泻”的范畴。其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为主要表现。本病较顽固,不易彻底治愈[1]。笔者于2009~2012年用白头翁汤加减配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本病3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38例患者,均来自于本院门诊病例。男性20例,女性18例;病程最长者15年,最短者2个月;年龄在20~56岁。诊断标准:大便粘液脓血,1d4~5次,腹痛、左下腹多见,里急后重或大便不爽,腹胀,纳呆,消瘦,疲乏无力,舌质红,舌苔黄腻,脉象濡数,常反复发作。纤维结肠镜检查示:肠粘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大小不等浅表溃疡,附着脓苔,触性出血。病变位于直肠1例,乙状结肠8例,乙、降结肠12例,累及直肠、乙状和降结肠15例,降结肠2例。全部病例大便培养2~3次无致病菌生长。
治疗方法 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泻。方用白头翁汤加减。药物组成:白头翁15g,黄连、黄柏、秦皮、马齿苋、地榆、没药各10g,水煎服,1d1剂,分2次服完。随症加减:大便血多,地榆易地榆炭30g,加炒槐米15g;腹痛甚加白芍15g,木香12g;大便粘液多加赤芍10g,乳香10g;大便脓多加银花15g,连翘10g;里急后重加炒山楂15g,槟榔10g;纳差加焦三仙各20g,鸡内金10g;疲乏无力加茯苓20g,白术15g;大便不爽加葛根15g,升麻8g;腹胀明显加草果14g,枳壳12g;黎明泻加补骨脂15g,肉桂8g;目赤痒胀加夏枯草15g,木贼草10g;口腔溃疡加附子10g,砂仁10g;关节肿痛加秦艽15g,牛膝10g;皮肤肿块加浮萍草15g,蝉衣10g;骨质疏松加龙骨30g,牡蛎20g;配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1次3片,1d3次口服,每片0.25g。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正常,结肠镜检查正常;好转:临床症状消失,大便镜检、结肠镜检查程度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改善,大便镜检、结肠镜检查无减轻。
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31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服药时间最短14d,最长3个月。10d为1疗程。随访1年未见异常复发。
典型病例 刘某,女,40岁,2010年3月9日初诊。主诉:腹痛,腹泄,有脓血便,时有大便不净感,肛门有烧灼感,疲乏无力,身体渐渐消瘦3年,近2月加重,曾在当地医院多次治疗,用药不详,初始治疗有效,继则效果不佳。今特来就诊。患者面色苍白,形体消瘦,腹痛,左下腹明显,大便粘液脓血而不爽,1d4~5次,纳呆腹胀,时有恶心感,舌尖红,舌苔黄,脉象濡数,结肠镜检查示:溃疡性结肠炎。大便常规检查报告:粘液便,脓血球+++,红细胞+++,四诊合参,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为湿毒内蕴,损伤肠络。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泻,方用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15g,黄连、黄柏、秦皮、马齿苋、没药各10g,地榆炭30g,白芍20g,木香、槟榔各12g,服用25剂,配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每次3片,1d3次,口服,治疗25d痊愈,化验大便正常,结肠镜检查正常,追访2年未见复发。
讨 论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为一顽固而重笃的慢性疾病,属中医“痢疾”、“泄泻”等范畴,多因外受湿热或饮食不洁,致湿热败浊蕴结肠腑,肠络损伤而发。该病之所以反复发作,较为难治,是由于湿热与积滞交结,熏蒸胶固,骤难排解所致[2]。笔者受汉代张仲景《伤寒论》“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和“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之启发,而用白头翁加减,配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本病。原方四味药均为苦寒之性,而善走肠道,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痢的作用。白头翁善清胃肠燥热及血分热毒,能通利大肠积滞为主药;黄连燥湿而厚肠;黄柏泻火坚阴,专走下焦,引诸药入下,以清肠热;秦皮苦涩,归大肠经,主治热痢下重;另加马齿苋善消坠胀后重感;地榆能收敛溃疡面,清下焦湿热;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即有祛瘀生新的作用[3]。同时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而该药口服后大部分到达结肠,经肠菌分解为5-氨基水杨酸的主要有效成分,滞留在结肠内与肠上皮接触而发挥抗炎作用[4]。诸药合用,寒以泄热,迅速降低肠中阳的温热性、动性,以减慢肠道的传化,而治泄泻,脓血便,同时苦能燥湿,用以降低湿邪秽浊的粘滞静性,而除肠中的壅滞,使气机畅利,升者能升,降者能降,则腹痛,里急后重诸症可除,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在治疗的同时[5],亦应告诫患者饮食上宜少吃多餐,禁酒、忌辛辣,注意调摄,调畅情志,对本病的治疗和预防复发有重要意义。
[1]戴广强,邓大学.中医临床备要[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72.
[2]郭子光,冯显逊.伤寒论汤证新编[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317.
[3]焦树德.用药心德十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90.
[4]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14.
[5]刘汉玉,康珊萍.自拟清利湿热方治疗湿热型胃脘痛54例[J].现代中医药,2004,(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