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13-2020)

2014-04-05山东省畜牧兽医局

山东畜牧兽医 2014年1期
关键词:种猪场猪种种猪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

2009年8月,《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发布实施,开启了我国新时期有计划的生猪育种工作。为进一步完善我省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加快生猪遗传改良进程,提高生猪生产水平,增加养猪效益,再造我省现代生猪业新优势,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1 我省生猪遗传改良工作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省各级部门高度重视畜牧良种推广工作,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国内率先启动了良种工程,极大地促进了我省种猪质量的提升。进入21世纪后,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快扶持规模猪场、猪人工授精站建设,开展种猪性能测定和地方猪种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使得全省种猪繁育体系逐步完善,种猪质量明显提高,供种能力显著增强,满足本省种猪需求基础上,部分还销往省外市场,确保了全省生猪产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为推进全省现代畜牧业发展,满足城乡居民“菜篮子”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1.1 地方猪种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 2009年,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公布了《山东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收录了莱芜猪、大蒲莲猪、里岔黑猪、烟台黑猪、沂蒙黑猪、五莲黑猪等6个地方猪种。每个品种至少有一个保种单位专门负责保种、开发。我省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在满足我省城乡居民肉食需求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实施良种工程,先后培育了胜利白猪、昌潍白猪等专门化品系,培育出鲁莱黑猪、鲁烟白猪新品种以及鲁农I号优质猪配套系,并通过了国家审定;由莱芜猪原种场发起成立了“山东省地方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研讨地方猪种的保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工作,为优质肉猪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1.2 优质肉猪产业初现端倪 因市场前景看好,工商资本、民间资金积极介入,拓宽了依托地方猪种开发优质猪肉的投融资渠道。目前,我省利用地方黑猪开发优质猪肉的场家达10多家。莱芜市在多年坚持莱芜黑猪保护选育基础上,成功实现与“六润”、“得利斯”集团的合作,率先开启了莱芜黑猪产业化开发进程;里岔黑猪采取直供专卖店、会员制销售,在济南、青岛、淄博等地都开设了专卖店;烟台黑猪、沂蒙黑猪、五连黑猪的开发利用也初显成效,实行保护提高与市场开发双向推动,每千克售价超过150元,出现了“一猪难求、一肉难得”的局面,为优质肉猪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和信心。

1.3 引进和利用国外猪种成效明显 充分发挥技术推广部门和行业协会作用,积极与国外大型育种公司对接、合作,引进国外优质猪种。目前我省生猪业已拥有了几乎全球最优秀的种猪家系,极大地丰富了我省生猪遗传资源,奠定了我省生猪遗传改良工作的基因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良种在肉猪产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超过42%,引进和利用国外猪种成效显著。

1.4 建立比较完善的种猪繁育体系 目前我省拥有一级以上种猪场61家,存栏种猪5.7万头,二级种猪场342个,存栏种猪31.6万头,基本形成了“一级场(原种)——二级(父母代场)——商品生产”的繁育体系,为商品猪生产和生猪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种业基础。截止2013年初,我省日照原种猪场、潍坊江海原种猪场、菏泽宏兴原种猪繁育有限公司、威海赛博迪种猪有限公司被确定为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山东益生、临沂新程金锣牧业、临沂江泉、威海环山、滨州荣昌等一大批现代种猪企业迅速发展。

1.5 猪人工授精网络体系比较健全 自2004年开始,我省依托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生猪调出奖励等优惠政策,结合我省实际大力推进标准化猪人工授精站的建设。摸索出“依托畜牧兽医站建站、种猪企业与畜牧兽医站联合办站、独立商业化猪人工授精站”三种标准建站模式,采用“下乡公交、物流配送和配置专用送精车”的精液配送体系,重点推广1个县建设1个标准人工授精站、组建1个服务队伍,建设1条完整的精液配送服务体系的“四个一”办站经验,逐步形成了具有山东特色的猪人工授精网络体系。目前我省建有标准化猪人工授精站点119个,存养使用种公猪5887头。其中有测定成绩的种公猪达2451头,存栏种公猪超过100头的种公猪站有12家,占标准化猪人工授精站存栏总数的29.9%。

1.6 种猪性能测定工作比较扎实 自2004年开始,我省开始尝试开展种猪集中测定工作。2010年建设了高标准的种猪性能测定站,每批次测定种猪200头以上。2012年,该测定站是除部级中心外首家以省级中心在国内率先通过实验室双认证。截止目前,我省已成功举办种猪集中测定和拍卖活动七届,累计测定种猪1200余头。同时,积极开展场内测定工作,全省有17家种猪企业是全国猪联合育种协作组成员单位,在技术推广部门和企业联合下认真做好场内测定并定期上报测定数据。

1.7 种猪遗传评估工作已经起步 自2007年开始,省畜牧总站积极开展育种培训工作,先后有20多家种猪企业使用了专业育种软件,对相关性能进行评估,并指导选育选配工作。2012年,省畜牧总站借助“山东省生猪信息化服务系统建设”项目,设计建设了《山东省种猪育种管理服务系统》,已安排种猪企业进行前期数据测试。

2 生猪遗传改良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制种供种的层级不清 未对整个制种供种体系进行严格规定,原种猪场、一级种猪繁育场区分标准模糊;存在二级种猪场销售纯种猪,一级种猪场销售的纯种猪继续纯繁使用的现象,金字塔形的制种供种体系不清晰,出现“原种猪场只引种不育种,一级场大量生产二元母猪,二级场什么猪都卖”的现状。

2.2 场内育种工作不够重视 种猪企业是遗传改良的实施主体,但很多种猪场不重视场内育种工作:一是育种人员配备不到位,无专门人员从事育种工作,育种人员未经专业培训,未组建专门育种团队。二是部分企业育种的硬件设施跟不上,缺少背标测定等专用的测定仪器设备;也有部分企业过度追求高端测定设备,忽略了称重、体尺测量等最基本的育种数据收集。三是育种数据使用不规范,数据记录混乱,系谱不清,不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不用分析结果指导选种选配,未使用专业育种软件管理数据进行育种。

2.3 场间遗传交流不科学 一是企业间不愿意交流,担心因共享而失去资源优势,害怕因信息公布影响种猪销售;二是交流以活猪采购为主,很少引进种猪精液,导致交流的疫病风险加大;三是交流无规划,缺乏科学、有效的遗传交流体系与方案;四是交流效果无评价标准,凭经验进行引种等遗传交流措施,导致种猪质量难有大幅提升。

2.4 育种动态信息不掌控 一是制种、供种能力不掌握,不了解育种核心群、繁殖群群体规模、胎龄结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二是育种进展不掌握,不了解各项性能指标的测定成绩,不掌握核心育种群育种水平;三是市场预警信息不掌握,不了解阶段性生产和市场变化对后市的影响;四是遗传交流信息不掌握,不知道区域内可交流遗传资源信息源,不了解场间交流具体方式和交流后的具体效果。从而导致育种工作的盲目和滞后,品种遗传改良进展缓慢,不能有效针对市场需求开展品种选育,增加了浪费,缩小了利润空间。

2.5 地方猪种选育重视不够 一是方向不明、方法简单,地方猪多依靠外貌评定,很少引入现代育种技术;二是重保护、轻选育,导致群体品种优势逐渐退化;三是重开发、轻配套组合,将优质肉猪的开发简单地与地方品种划等号,长期过分宣传地方猪就是优质肉猪,以及将地方猪与错误的纯粮饲喂、放养等低效生产结合,虽然短期利润可观,但将产业引入误区;四是重资源抢救、轻遗传交流,独自把持着种猪群,不对外销售种猪建立遗传联系,导致近亲交配和品种退化严重。

3 实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必要性

针对我省生猪遗传改良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推进我省猪育种工作健康规范开展,落实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参考发达国家和其他省市猪遗传改良的成功经验,制定和实施山东省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十分必要。

3.1 有利于加快现代畜牧业体系构建 良种在畜牧生产中的贡献率达40%以上,构建现代化畜牧业体系,必须有优良种质作为发展基础。种猪业在我省畜牧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可提高品种质量,丰富品种资源,完善种猪繁育体系,是构建现代化畜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3.2 有利于保障我省生猪产业安全 通过实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开展种猪自主选育、新品种和配套系培育,提高种猪自给率和生产效率。一是可逐步改变瘦肉型种猪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格局,夯实生猪产业持续平稳发展的种源基础;二是可减少种猪引进带来的疫病风险,降低动物疫病对生猪产业持续平稳发展造成的危害。三是可加速重要经济性状遗传改进,在不增加基础母猪数量的前提下,提高肉猪繁育效率,确保猪肉市场稳定供应,持续满足城乡居民菜篮子的猪肉消费需要。

3.3 有利于增强养猪业持续发展动力 随着社会劳动力成本的加大,养猪业加快进入微利行业的进程,这对生猪的遗传改良提出了新要求。致使养殖者对生长速度、瘦肉率、猪肉品质、饲料转化率等经济性状关注度不断提高的同时,对种猪质量、生产潜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持续的遗传改良才能满足产业发展步伐,增强养猪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3.4 有利于满足猪业市场多元化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理念和消费结构的转变,猪业市场需求日趋多元化。以地方猪种为基础,通过遗传改良,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和需求,开展品种选育、改良。同时,结合特色高效畜牧业建设、生态畜牧业建设,进行饲养方式、烹饪技术等革新,进行产业化开发,形成多样化、优质化和特色化的猪肉产品,满足市场多元需求,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4 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4.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升山东省种猪质量为目标,充分发挥畜牧系统优势和生猪主产区区域优势,科学落实《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的精神要求,优先支持一级以上种猪场开展良种登记、种猪测定、遗传评估工作,稳步推动生猪遗传改良持续、有效开展,逐步减少对国外种猪的依赖,增强自主选种育种能力,全面提升生猪生产效率和效益。

4.2 目标任务 —鼓励和支持种猪场搞好种猪性能测定工作,推进遗传评估进程,加强种猪持续选育,再造我省现代种猪业新优势,全面提升生猪生产效率和效益;—理顺种猪生产供应及质量监管机制,建立种猪质量监管技术支撑体系;—加快全省生猪遗传改良和良种的社会化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健全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实现主要猪种性能的持续提高,避免“引种—退化—再引种”的恶性循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猪育种龙头企业,逐步减少对国外种猪的依赖。—探索、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山东省地方猪种资源,推广“一个畜禽品种、一个主导场家、一套育种方案、一批联合单位、一套运行机制”模式,在地方猪种的创新利用上寻求突破;—组建一支由政、产、学、研、推相结合的五位一体的服务于山东省生猪遗传改良的专家团队,建立长效服务机制,对山东省生猪遗传改良提供长期持续性的技术、人才和政策支持。

5 主要内容与任务指标

5.1 遴选山东省原种(核心育种)猪场和一级纯繁种猪场 (1)实施内容:制订《山东省原种(核心育种)猪场评审标准》、《山东省一级纯种繁育种猪场评审标准》,结合山东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通过换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工作为抓手,采用企业自愿、市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推荐、省级审批的方式,到2016年,全省遴选确定50家一级以上种猪场组建山东省纯种猪核心群,其中遴选出15家以上省级原种猪场组建山东省生猪核心育种场。从2015年开始,推荐的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必须来自山东省原种(核心育种)猪场。(2)任务指标:对原有的原种猪场和一级种猪场按照新制订的《山东省原种(核心育种)猪场评审标准》、《山东省一级纯种繁育种猪场评审标准》进行换证再评审,不达标猪场自动降级;2016年前分批完成15家山东省原种(核心育种)猪场的评估遴选,打造我省种猪育种龙头企业品牌。

5.2 组织开展良种猪登记 (1)实施内容:进一步完善“山东省种猪育种管理服务系统”建设,按照《种猪登记技术规范》(NY/T820-2004)的要求开展良种猪登记;一级以上种猪场应建立自己的育种核心群和繁殖群;来自育种场、种猪性能测定站、猪人工授精站等单位育种相关数据应定期进入省种猪育种管理服务系统,实现数据的共享;提供年度性种猪场育种登记报告,为种猪监管提供依据。(2)任务指标:2015年前全省所有一级以上种猪场必须实现数字化育种管理,所有育种相关数据必须进入省级育种管理服务系统;对在群纯种猪开展良种猪登记,逐步形成连续完整的种猪系谱档案,并动态跟踪种群变化情况;2015年开始,山东省种猪育种管理服务系统向省畜牧兽医局提供年度性种猪育种登记报告;到2016年,全省建立起4万头以上的纯种猪登记档案,组建基础母猪存栏超过1万头的核心育种群;适时推出山东省良种猪登记系谱卡,未取得该系谱卡的种猪不得进行纯种繁育,为纯种猪供种和社会化流通提供服务。

5.3 健全种猪性能测定体系 (1)实施内容:扶持和加强种猪场场内测定站规范化建设,加强省种猪性能测定站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开展测定员培训和资质认证,持证上岗;制定种猪性能测定计划;种猪生产性能测定坚持场内性能测定和省种猪性能测定站测定相结合,以场内测定为主;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站主要负责辖区内一级以上种猪场种猪生产性能抽测、执行国家和省畜牧兽医行政部门的种猪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以及接受种猪场委托开展性能测定工作。(2)任务指标:2014年开始,山东省一级以上种猪场全部执行测定员持证上岗;一级以上种猪场应按照全国种猪场场内性能测定规程实施核心群后代测定,每月至少向山东省育种管理服务系统上报一次猪场基本档案、繁殖信息、种猪测定等数据信息;山东省原种(核心育种)猪场和国家种猪育种协作组成员单位应按照《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程》实施全群测定,每周将测定数据报全国或山东省种猪遗传评估中心。

5.4 开展遗传评估与遗传交流 (1)实施内容:山东省畜牧总站在山东省种猪育种管理服务系统基础上建立山东省种猪遗传评估中心,采用多性状动物模型BLUP方法(模型参见《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牧站(种)[2000]60号)》),对上报的性能测定数据,进行遗传评估并将结果反馈至各种猪场,种猪场以评估结果为依据结合现场体型外貌评分选留优良种猪,在此基础上开展持续的选育改良。山东省种猪遗传评估中心根据山东省一级以上种猪场上报的性能测定数据,会同山东省猪育种协作组专家组制定场间遗传交流计划,经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审核批准后组织实施;遗传交流包括种猪交流和种猪精液交流等方式,重点鼓励和支持山东省内一级以上种猪场执行场间种猪精液交流,支持省级种公猪站提供种猪场间精液交流技术支持。山东省一级以上种猪场应严格执行场间遗传交流计划,按要求选用其他育种场测定优秀的种公猪精液,山东省猪育种协作组专家组会同种猪场育种技术人员共同制定遗传交流配种计划,开展持续性的性能测定和群体选育工作,建立持续的遗传联系。(2)任务指标:2014年底前,成立山东省种猪遗传评估中心;自2015年开始,山东省种猪遗传评估中心每季度公布一次山东省种猪遗传评估结果。

5.5 健全种公猪站和人工授精体系 (1)实施内容:鼓励生猪主产县区建立区域性人工授精站,依托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加快推进区域性猪人工授精网络体系建设,推广普及猪人工授精技术,将优良种猪精液迅速应用到生产一线,提高生猪生产水平;遴选建立一批省级猪人工授精站,公猪来源于经性能测定、遗传评估优秀的公猪,有计划地在一级以上种猪场间开展遗传交流。鼓励山东省一级以上种猪场和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站将测定评估优秀的公猪提供给省级猪人工授精站。在养猪大县和生猪主产区有计划地推行母猪更新换代工程,将良种母猪推广至生产中,从而带动商品猪生产水平的提升。(2)任务指标:2020年前全省建立100个标准化猪人工授精站,使用种公猪不低于50头,其中建设10个跨区域的省级猪人工授精站,使用公猪不低于200头。2015年起,国家和省级良种补贴项目县所招标的县级种公猪站饲养的种公猪必须经过性能测定,猪人工授精技术服务点布局合理、服务到位。2016年前,生猪主产县区良种母猪(二元等终端母猪)普及率达到95%以上。

5.6 地方猪种的保护、选育与利用 (1)实施内容:充分利用优质地方猪种资源,建立地方猪种信息库;评定无危险的猪种要确定选育方案,纳入地方猪遗传评估体系,有计划地持续性对相关指标进行数字化选育监控;对评定濒危及濒危倾向的猪种,要建立有效保护方案、扩大保种群规模,增加公猪血统,落实保护措施;进一步加强地方猪种的保种力度,开展保种场保种、保护区保种相互结合的方式,适时建立地方猪种冷冻精液库;充分发挥山东省地方猪产业联盟的作用,产学研结合,鼓励对地方猪种推广分子育种、基因标记等新兴育种技术,有针对性的开展杂交利用和新品种(配套系)培育。(2)任务指标:2015年前,对山东地方猪种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建立山东省地方猪种信息数据库,为深入研究山东地方猪种资源的特有种质特性、遗传机制及其利用途径提供参考;2016年前,所有地方猪保种场必须进行数字化育种,开展特定种质性能的测定,育种数据进入山东省种猪育种管理服务系统,实行保种、育种信息的动态监控与评估。2018年前,建立山东省地方猪种冷冻精液库。

6 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保障措施

6.1 建立科学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畜牧科技处负总责,山东省畜牧总站负责本计划的具体组织实施。各市县畜牧主管部门承担本辖区内生猪遗传改良组织工作,具体负责组织区域内原种(核心育种)猪场、一级种猪场的申报、资格审查和协助组织评估遴选,督促其搞好场内测定、数据上报等工作。山东省畜牧总站负责山东省种猪性能测定站的建设和管理,搞好测定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建立山东省种猪育种管理服务系统,做好种猪登记、育种数据监管等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山东省种猪遗传评估中心。依托山东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组,重新组建山东省猪育种协作组,改选专家组(以下简称“专家组”),作为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主要技术力量,负责山东省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方案和场间遗传交流计划的制定、参与种猪生产性能抽测、重大技术问题的研究以及实施效果的评估等。

6.2 加强省原种(核心育种)猪场及一级纯繁种猪场的管理一是按照新标准对原种(核心育种)猪场、一级纯繁种猪场进行达标评估遴选工作,其中育种管理部分作为核心考核内容,不达标种猪场自动降级;二是一级以上种猪场实行育种数据年报告制度,省畜牧总站依据山东省种猪育种管理服务系统为每个一级以上种猪场出具年度性育种监督报告,省局将此报告作为种猪场生产经营许可证发放和质量监管重要依据;三是指定对口专家作为一级以上种猪场实施改良计划的技术支撑,在育种方案制定实施、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环境治理、国内外技术交流和培训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四是一级以上种猪场须按照改良计划的要求,履行好职责,确保测定数据和场间遗传联系真实性。确定专职育种技术员,并持证上岗具体负责种猪选种配种、性能测定等育种工作,及时提交育种数据。按要求定期向山东省种猪性能测定站送测种猪,抽样数量不少于当年该场测定总量的5%。

6.3 健全种猪质量监督支撑体系 一是完善山东省种猪性能测定站、山东省种猪育种管理服务系统及山东省种猪遗传评估中心的投入和软、硬件设施建设,适时升级为山东省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二是加强种猪场和猪人工授精站的管理,推进种猪和精液交流为主的遗传交流;三是搞好种猪场重大疫病的监测,推行一级以上种猪场特定疫病的净化工作。

6.4 加大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支持力度 积极争取各级财政,特别是省财政对《山东省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投入,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建立猪育种行业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整合生猪育种科研和技术推广等项目,支持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实施。一是支持种猪场育种基础设施、数字化育种、人才培训、场间遗传交流;二是支持省级种猪育种信息化监管与服务、种猪性能测定、重大疫病监测等工作;三是支持地方猪种信息库建设及保种开发研究;四是支持生猪主产区县的母猪更新换代。

6.5 加强宣传和培训 加强对山东省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宣传,增强对改良计划实施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我省猪育种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主要包括省种猪育种管理服务系统的山东省生猪信息服务系统网站,促进行业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猜你喜欢

种猪场猪种种猪
可视化中国地方猪种地理分布图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河南精旺猪种改良有限公司
国外猪种大量引进导致本土猪种濒临灭绝的原因分析及应对建议(以玉山黑猪为例)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