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滥用抗生素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2014-04-05向双云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畜牧兽医系北京房山102442
向双云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畜牧兽医系 北京 房山 102442)
行业论坛
养殖场滥用抗生素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向双云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畜牧兽医系 北京 房山 102442)
自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抗生素为人类及动物养殖业的贡献由此开启。1950 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首次批准抗生素可以用作饲料添加剂,抗生素全方位推广应用于畜牧生产,在预防和治疗动物传染性疾病,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推进了规模化养殖的发展,提高了畜牧业的经济效益。但近年来,我国一些饲料厂家和养殖场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特别是近年来养殖场高度集约化和药物保健概念的兴起更是把抗生素的使用推向高潮。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不科学滥用正在中国养殖业形成恶性循环。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加,抗生素在动物性食品内残留,直接威胁到消费者的健康,给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留下了隐患。为此,2012年6月学院成立课题组对养殖场抗生素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下面就养殖业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进行分析,并对解决措施作阐述,供大家参考。
1 养殖业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1.1 长期过量使用抗生素,严重影响了动物健康
(1)每一种抗生素虽然都有自己的抗菌谱,但其在作用于病原菌的同时会影响机体内有益菌的生长繁殖,尤其是长期、大量使用,会破坏肠道的先天免疫力,造成机体内菌群失调,微生态平衡破坏,潜伏在体内的有害菌趁机大量繁殖,引起菌群失调症。养殖业中,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过去并不严重或较少发生的细菌病,现如今却频频发生,已上升为畜禽的主要传染病,这与长期滥用抗生素有直接关系。(2)动物长期使用抗生素作饲料添加剂,可使某些菌群突变成耐药菌株,而耐药菌株又可能将耐药因子传递给其他敏感细菌,使其他异种菌株变成耐药菌株, 导致疾病的非典型化和混合感染,从而加大了畜禽传染病防治的难度。对荣昌某猪场不同样本中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研究发现诺氟沙星的耐药率高达39.2%,其次是氨苄西林的耐药率30.19%,最低的是链霉素16.04%。由于该猪场较少使用链霉素预防疾病,故链霉素的耐药率较低,而诺氟沙星使用较普遍,故耐药性较高,该猪场并未使用氨苄西林,但仍有一部分耐药性产生,提示猪场可能使用过同类药物如阿莫西林,从而产生了交叉耐药性。(3)抗生素的大剂量和长期使用能导致动物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下降。在1983年,国外专家研究表明: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可显著抑制机体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更重要的是抑制了肠道黏膜免疫组织发育和免疫细胞数量下降,降低了免疫细胞的活性,使机体对外界病原排异和清除功能下降,大大增加了畜禽感染疾病的几率。抗生素还可消弱机体黏膜参与摄取及递成抗原,导致抗原质量降低,直接影响免疫过程,从而对疫苗的接种产生不良影响。抗生素长期使用还会有致基因突变、引发畸形和诱发癌症等副作用。
1.2 抗生素在畜产品中的残留,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了人类的身体健康 由于抗生素在动物体内无法得到有效降解,势必会造成抗生素在动物性食品内残留,人们长期食用“有抗食品”,身体的耐药性也会不知不觉增加,这等于在人体内埋下了一颗“隐形炸弹”,一旦患病,很可能无药可治。长期摄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严重超标的畜产品可导致肾毒性和耳毒性,四环素的降解产物具有更强的溶血或肝毒作用,氯霉素对人体肝脏和骨髓造血机能有损伤,会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粒状白细胞减少症和肝损伤。青霉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具有抗原性,能引起过敏反应,轻度的可引起荨麻疹、皮炎、发热等,严重的可导致休克, 甚至危及生命。有些抗生素还可致畸、致突变和致癌等。卫生部之所以铁腕整治抗生素,源于中国已成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一度被誉为“吊瓶大国”。
1.3 抗生素排放污染了环境,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大量抗生素进入动物机体后,主要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随粪、尿等排泄物排出,这些粪尿未经无害化处理或经简单的堆肥处理后便作为肥料施入农田,或者随意流进水体,并随着水分蒸发和溶解物质的挥发进入大气中,这些都会造成抗生素高浓度的带入到环境中。进入到环境中的抗生素有些比较容易降解,而有些受到环境中一些物质(如土壤颗粒)的保护而不容易降解,或者减缓了降解,并且在环境中能维持很长时间的活性。研究表明,链霉素、土霉素在环境中不易降解,螺旋霉素低浓度降解很快,但浓度高时需6个月才能降解完,杆菌肽锌在有氧的条件下完全降解需3~4个月,在无氧环境中,降解所需要的时间更长。结果,当这些残留药物超过环境自净能力时,对环境中的微生物、植物以及动物的生长发育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增加环境中的耐药菌。所以,在养殖业生产中滥用或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的大气、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
2 规范养殖业抗生素使用的对策
2.1 源头抓起,健全法律法规,构筑安全通道 生命健康需要更加健全的法律来守护,要解决养殖业滥用抗生素的问题,首先要从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开始。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兽药质量标准》和《兽药管理条例》等,但是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各省可以由省人大法制委(办)牵头,组成一个有医学、药学、水产、养殖、环保等专家学者参加大课题组,实施抗生素合理化使用的专题性课题研究,提出可行性方案,并通过多渠道、多部门多方式地广泛征求意见,严格法律程序,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全省实施,成功之后可由国家颁布法规,使滥用抗生素走向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法制化轨道。
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之后,要有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成立高于单一部门的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这个机构应该如瑞典设立的全国抗生素管理组织STRAMA一样,能统一协调药监、卫生和农业等工作部门之间的关系,开展联合执法。该委员会定期编发监管监测工作事项期刊,分发到养殖场以及相关部门。建立监管监测网点,制定监管监测标准,开展有关(水质、药物使用等)的监测,要求所有养殖场按照标准进行每月(季度)监测。规范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实施监测员、报告员、协管员等“三员”定点定期监测,要求养殖场逐月(季度)将本场发生的不良反应事项,上报到相关的联系部门。建立不良反应综合分析制度,将各养殖场上报的不良反应事项,定期召集相关职能部门科技人员进行综合分析,并采用相应的渠道向养殖业主发出通报,提出警示。该委员会应定期联合执法,要定点、定期对农贸集市、酒店宾馆、超市以及销售市场等,进行检查和监测,并定期通过当地媒体发布通报,既起到警示作用,同时进行必要的查处,维护消费者食品消费安全。
2.2 加强养殖生产者的宣传教育工作、培训力度,增强对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的意识 养殖业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与生产者、兽医科研人员、政府管理人员等密切相关,其中最 主要的是生产者。法律法规健全后的当务之急是加强对生产者进行引导和教育,使国家法规真正落实到生产实际中。可以施行网络、电视、广播、标语、宣传手册等方式,把相应的法规、监管标准、处罚措施等宣传到各个养殖场所,使广大农村养殖户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并提高他们对滥用抗生素危害性的认识,引导养殖场建立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提倡生产绿色有机食品。可以依托大专院校兽医科研人员推广技术的优势,举办各类培训班,积极向养殖户(养殖场)普及养殖专业知识,大力推广绿色畜产品生产技术。重点搞好兽药管理基础知识培训和普及动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提高动物性食品安全意识。
2.3 推行养殖资格准入制度和加强执业兽医队伍的建设,提升养殖业的管理水平 现代畜牧业是集资金技术于一体的高风险的行业,养殖者不仅需要懂经营、会管理,熟悉养殖技术知识,而且要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推行养殖资格准入制度,提高养殖门槛,提升养殖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动物防疫与检疫的管理水平,从而能安全合理地使用抗生素,保障动物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打造生态型养殖基地。从2013年元旦起,我国正式启动执业兽医资格制度,按规定,只有执业兽医才能出具抗生素处方和指导使用抗生素,杜绝兽药抗生素滥用现象。但由于该制度正在推行初期,还需继续建立健全执业兽医从业管理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推广执业兽医制度建设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加大宣传引导,为执业兽医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应加强执业兽医队伍的医德建设,必要时加以法律进行约束。
2.4 做好细菌耐药监测,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由单一耐药性发展到多重耐药性,由动物耐药性发展到人类耐药性,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注意细菌的耐药性,决不滥用抗生素。加强养殖场微生物实验室建设,提高对病原微生物的诊断水平,通过药敏试验为临床选用正确的抗菌药物提供依据。药敏试验要建立标准的药敏试验方法,除了纸片扩散法以外,还可采用准确性更高的ELASA法,甚至收集菌株集中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MIC。同时对耐药菌和感染耐药菌的病畜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耐药菌感染,制止耐药基因扩散。
临床用药一定要正确选药,确定适宜的剂量,给药途径,用药间隔,制定合理用药方案。对于发热原因不明和病毒性疾病不可应用抗生素,用一种药物能治疗的尽量避免联合用药。限制使用有高潜在耐药倾向的抗生素,如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和万古霉素。抗生素疗程不宜过长,除败血症、骨髓炎、结核病等需较长疗程外,一般感染不超过5~7d。对于慢性传染病需长期投药的可交替使用不同的敏感药物。
2.5 加强兽药的生产管理,开发抗生素替代品 加强抗生素生产的源头管理,打击生产、销售伪劣抗生素行为,兽药生产企业应严格执行GMP标准,兽药经营企业应取得GSP认证。严格审批新兽药,规范兽药的名称,加强对禁用药物品种的监管,使我国兽药生产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加大对饲用抗生素的监管的同时寻找安全、有效、无有害残留的抗生素替代品可以更加完好地解决抗生素滥用问题。国家政策上要积极鼓励科研单位、兽药企业研究开发高效“无毒”、“无残留”的安全的动物专用抗生素新品种,减少养殖生产中抗生素的使用量,从而规避由于使用抗生素而引起的动物性食品安全的风险。许多科研院校和企业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功开发出了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化学益生素、微生态制剂、酶制剂等许多产品,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关注,在生产中开始应用,获得明显经济效益。用有效的绿色饲料添加剂替代日粮中的抗生素,既可让养殖户获得经济效益,又从养殖源头上保证动物健康生长,确保消费者食品安全。
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的抗生素滥用行为,已成为系统性问题。建立健全法规和监管体系,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水平,加强执业兽医队伍的建设,完善细菌耐药监测,加大替代品的研究,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推进绿色养殖,真正做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S815.9
B
1007-1733(2014)01-0055-03
201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