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猪321免疫技术浅析

2014-04-05陈启梅云南省宁洱县宁洱镇农业服务中心6651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4年10期
关键词:免疫抗体针头致病性

陈启梅 (云南省宁洱县宁洱镇农业服务中心 665100)

生猪321免疫技术浅析

陈启梅 (云南省宁洱县宁洱镇农业服务中心 665100)

生猪“321”免疫技术,是把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三种疫苗采取“三苗同步、两点注射、一次完成”的免疫方式对生猪进行防疫。此项技术的成功应用,有效解决了生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三种疫苗互相干扰不能同步注射的传统理论,是生猪防疫上的一大创新和突破,具有可操作性强、免疫安全系数高、反应死亡低、免疫抗体水平高、省时又省力,推广风险小等优点,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新技术。现将生猪321免疫技术介绍给同仁及养猪户参考和使用。

1 推广生猪321 免疫技术取得成效

通过采取生猪321免疫技术,生猪生产取得了“两个确保、三个下降、四个提高”的显著成效。

1.1 两个确保 (1)确保了全县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为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道路。(2)确保了全县未发生重大畜产品安全事故,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1.2 三个下降 (1)生猪免疫反应率明显下降,2014年春防全县免疫反应率为0.33%,比去年同期下降38%。(2)免疫反应死亡率明显下降,2014年春防全县反应死亡率为0.03%,比去年同期下降17.4%。(3)生猪疫病死亡率明显下降,2014年全县猪疫病死亡率为1.4%,低于省级下达控制指标,年内全县少死生猪2万头,直接为农民增收2400多万元。

1.3 四个提高 (1)强制免疫密度提高,2014年春防全县猪口蹄疫免疫密度分别达100.8%、猪瘟免疫密度98.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密度达94.6%,分别比去年春防提高7.8、8.8、10.1个百分点。(2)免疫抗体合格率提高,今年春防全县共开展免疫抗体检测267份(头),其中:监测生猪猪瘟免疫抗体212份,合格178份,合格率84.4%;监测猪蓝耳病198份,合格175份,合格率88.4%;监测猪口蹄疫198份,合格145份,合格率73.3%。均比往年提高,而且三个免疫病种的免疫抗体都在70%以上,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3)免疫工作效率高,全面推进 “321”免疫新技术后,由原来分两次完成为一次完成,大大缩短了防疫时间,防疫工作效率提高了1倍。(4)疫苗利用率提高,由原来的75%提高到90%。

2 主要措施与经验

2.1 操作技术 (1)了解生猪健康状况。通过向畜主询问了解猪群的既往病史和当前生理情况,采取“望、闻、听、切”等临床诊断方法,从生猪静态、动态、食态方面判断猪群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免疫时间。(2)免疫前准备。免疫和治疗器具应分开使用,避免交叉。针头和注射器使用后应反复清洗,丢弃翻卷、带刺针头,经煮沸消毒15min以上,待干燥后再用,做到1头猪1颗针头,1圈仔猪1颗针头,每次吸取疫苗时应更换针头,或在疫苗瓶上固定1颗针头。(3)注射部位和时间。正确的肌肉注射部位位于猪耳后5.0~7.5cm,靠近耳根部最高处的松皮皱折部与紧皮交接处。应在怀孕猪喂料时、肉猪空腹时免疫较佳。(4)“三苗同步两点(针)注射一次完成”方法: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稀释液(或猪瘟稀释液)将猪瘟脾淋苗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苗同等份稀释成混合疫苗(即用1瓶40ml的猪瘟疫苗稀释液来稀释一瓶40头份的猪瘟疫苗与两瓶20头份的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注射时在猪的颈部两侧即一侧打一针猪口蹄疫合成肽疫苗(注射剂量1ml),另一侧打1针混合疫苗(注射剂量1ml),即可完成3种疫苗免疫。(5)保定和标记:对中大猪用保定钢索进行保定、对小猪徒手保定,确保注射部位和剂量准确;单圈头数多时,应用记号笔对已注射猪只进行记号,防止重注和漏注。(6)注射针头及部位:大猪使用12×25号针头,小猪使用12×20号针头,颈部两侧深部肌肉注射。(7)注射后的处理。用过的疫苗瓶及未用完的疫苗进行无害化处,拆分注射器,将注射器、持针钳、针头置于消毒水中浸泡10min,然后清洗干净,使用电饭锅或电磁炉加热煮沸至少10min,水位至少要浸过各种器具,晾干后,保存好至下次免疫时再使用。

2.2 取得经验 为保障“321”免疫新技术的顺利开展,设计制定了生猪“321”免疫技术方案,确定了技术路线。(1)选点示范,选择生猪规模养殖场(户)和公路沿线的养猪户进行了试验示范,观察免疫效果及反应情况并作了跟踪记录;(2)根据掌握免疫效果及实用情况广泛推广使用321免疫新技术;(3)做好登记,分批次采样监测免疫抗体,根据免疫抗体监测情况,充分掌握免疫抗体产生规律,调整免疫的疫苗剂量等;(4)大力宣传培训,派出技术组到各乡镇各个村组进行“321”新技术培训、指导,营造推广“321”免疫新技术的良好氛围;五是提高养猪户的防疫意识和积极性,通过实施生猪“321”免疫新技术,由于免疫抗体水平高,免疫应激反应低,生猪养殖有保障,变以往“要我防”为“我要防”,增强了农户防范动物疫病的科学意识和充分调动了农民自觉防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推广生猪“321 ”免疫技术注意事项

3.1 科学使用“三苗”免疫 猪瘟脾淋苗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苗混合疫苗稀释液及猪口蹄疫合成肽疫苗使用前应恢复到常温,稀释好的疫苗在2h内用完。不过多或过少注射疫苗,疫苗注射过多往往引起疫苗反应,过少则抗原不足,达不到预防效果。疫苗使用前应充分振荡,使沉淀物混合均匀。

3.2 坚持“五不打”和适时补针制度 在集中免疫期间,对“肥、孕、弱、幼、病”猪“五不打”,同时建立适时补针制度,即春秋防疫集中免疫之后,由各村防疫员对新生、新补栏猪和集中免疫时不能打的“孕、弱、幼、病”猪适时进行补针,以此提高群体免疫密度。

3.3 严格消毒 注射器械应事先消毒,注射部位要消毒,进出每一农户人员和保定器械都要消毒。

3.4 认真检测免疫抗体水平 抗体水平高低直接反映免疫成败,故应在免疫3~5周后采集血样,送专业机构进行检测,免疫不达标应及时补免,为科学制定免疫程序提供依据。

3.5 做好免疫记录 入户注射时按《云南省散养户免疫档案》和《免疫户口册》的要求,逐村逐户填写好免疫档案和户口册,并在乡镇兽医站建立免疫电子档案。

3.6 生猪免疫应激反应的症状及处理方法 生猪免疫后,由于生猪个体差异,往往会出现免疫应激反应,轻者影响生长发育、逐渐消瘦,没有商品价值;重者造成死亡,导致经济损失。为此,应注意生猪免疫应激反应的观察和治疗,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具体症状及处理方法如下:(1)一般反应型的处理。猪注射疫苗后24h内出现体温升高0.5℃左右,食欲不佳、精神萎靡、行动迟缓,此种反应在猪群发生比例为30%左右。此种反应一般在36h自愈。(2)严重反应型的处理。根据反应出现的症状分为四个型:①全身反应型,在注射疫苗后12~24h以内,体温升高1~2℃,病猪精神委顿,食欲废绝,常卧于猪舍内,不治疗会导致死亡。这种情况占5%左右。其处理方法是进行退热和抗菌消炎的治疗,主要肌肉注射安痛定、地塞米松磷酸钠、抗菌素等药物,2次/d,连续3d。②局部反应型,个别猪注射疫苗后注射部位肿胀,出现红、热、痛,患猪不敢扭头和低头进食。肿胀部位吸收比较慢,时间稍长了会形成脓包,最后形成结节,有的猪直到屠宰一直存在着这种结节。这种情况占5%左右。其处理方法是肿胀部位用热毛巾进行热敷10~15d,肿胀部位可转小或消失。③流产型,有些母猪注射疫苗后,12~36h从阴道内排出血液及正在发育的胚胎,引起怀孕母猪的流产。其处理方法是对怀孕流产反应型的猪,出现流产症状应用黄体酮等保胎药物进行肌肉注射,早期有一定效果。④过敏反应型,此种反应不分性别、年龄、品种,各种猪都有发生。猪注射疫苗后立即出现步态不稳,呼吸急促,站立困难,肌肉震颤,口吐白沫,倒地,角弓反张,全身抽搐,四肢做游泳状运动。皮肤充血潮红,继而红紫,特别是在腹下、四肢、肛门、阴户,可视黏膜发绀,排泄失禁,心率不齐,肺音消失。其处理方法是肌肉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磷酸钠等对症治疗。对已休克的猪除迅速注射上述药物外,还要迅速针刺耳尖、尾根和蹄头,放血少许。将去甲肾上腺素2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待苏醒后,撤去药物。

S851.33

C

1007-1733(2014)10-0049-02

2014–07–12)

猜你喜欢

免疫抗体针头致病性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哺乳仔猪高、低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治
农村散养鸡群H5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结果评价
2011~2015 年西藏部分县开展动物疫病流行病学、病原学和免疫抗体监测调查报告
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报复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