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辨证施护及综合调护结果观察
2014-04-05李春艳
李春艳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医院,江苏 南京 210012)
失眠辨证施护及综合调护结果观察
李春艳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医院,江苏 南京 210012)
目的:观察失眠辨证施护及综合调护方法效果。方法:55例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予以中医辨证施护并予以综合调护。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5.7%、对照组7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及综合调护干预失眠有显著效果。
失眠;辨证施护;饮食护理;情志护理
近几年来,笔者对失眠患者用辨证施护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55例,均为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本院门诊和社区家庭病房患者,符合诊断标准[1]。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28例及对照组27例。观察组男12例,女16例;年龄58~78岁,平均65.3岁;伴心血管系统慢性疾病5例,消化系统慢性疾病6例,呼吸系统疾病3例,其他系统慢性疾病5例,无基础疾病9例;有不同程度的入睡困难,平均入睡时间2.5h,平均每周4次以上不易入眠20例(每晚入睡困难15例),每周2次以上彻夜不眠2例(持续或间断服用安定13例)。对照组男10例,女17例;年龄53~77岁,平均66.2岁;伴心血管系统慢性疾病4例,消化系统慢性疾病7例,呼吸系统疾病2例,其他系统慢性疾病7例,无基础疾病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入睡困难,平均入睡时间2.4h,平均每周4次以上不易入眠22例(每晚入睡困难16例),每周2次以上彻夜不眠5例(持续或间断服用安定12例)。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西医护理常规方法予以健康教育、生活习惯指导,心理护理。①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生物钟,通过对起床时间、用餐方式、白天睡眠时间、晚间入睡时间进行调整,如尽量早起活动,不宜过饱用餐,白天减少睡眠,晚间睡眠时间恰当,进行心理调摄等。②配合临床医师指导患者合理使用镇静安眠剂,注意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定期监测血中的药物浓度,如已产生药物依赖应及时通知临床医师更换药物的种类或者调整治疗方法。1个月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评判疗效。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辨证施护和综合调护法。①辨证施护:首先分清虚实,虚证多属阴血不足,实证多因肝郁化火、食滞痰浊、胃腑不和。治疗护理均当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原则。虚者易补其不足,益气养血,滋补肝肾;实者宜泻其有余,消导和中,清火化痰。实证日久,气血耗伤,亦可转化为虚证。虚实夹杂者,应补泻兼顾为治[2]。a.肝郁化火型表现为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起居宜安静,室内注意通风,睡前可放轻音乐,节奏要舒缓,尽量避免噪音。平时可用枸杞和菊花泡茶喝。b.阴虚火旺型表现为心烦不寐,头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红,脉细数。不宜长时间接触喧嚣,居室宜安静,不宜临街。平时主要饮食适宜,可选甲鱼、燕窝、百合、鸭肉、乌鱼、海蜇、藕、金针菇、枸杞头、荸荠、生梨等,可经常交替选服。银耳红枣羹(或百合莲子羹)用银耳、红枣(或百合、莲子)适量共煮羹服食,可补阴虚。睡前不可饮用浓茶、咖啡之类。平时可配六味地黄丸调补。c.心脾两虚型表现为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不可暴饮暴食,或偏食辛辣,或贪凉饮冷,肥甘厚味尽量远之,可食用红枣、龙眼、茯苓等药膳。②综合调护:a.饮食起居调护。《素问·逆调论篇第三十四》云“胃不和则卧不安”。张景岳认为,反复不宁之谓。今人有过于饱食,或病胀满者,卧必不安,此皆胃气不和之故[3]。所以对于失眠者而言,饮食至关重要。此外,日常生活要有规律,养成科学健康的睡眠习惯。白天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运动量不宜太多,可选择慢跑等运动。入睡前,或轻微运动,或稍食流汁,可冲洗热水澡或温水洗脚,可引去脑部之充血。注意调整大便。晚饭后勿饮汤水酒茶,咖啡尤忌,晚餐切戒过饱。卧室宜通风换气,幽静,睡觉勿开灯。临睡可饮盐水1杯,有镇静安神之效。b.情志心理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主要是帮助患者构建良好的心理状态,缓解其心理压力,养成科学健康的睡眠习惯。平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开朗,对得失不要过于计较,对成败要淡然处之,对事情不要过于纠结,遇挫折要及时调整心态。如睡觉时妄想过甚时,宜起床慢走,或浏览报章,待精神渐觉疲倦,再行安睡。如睡觉时思想被妄想所占据,应当尽力沉下心思,理顺头绪,断其根源。如一念初发,即穷此念之起源而澄清之,再发他念亦复如是,此以念制念。失眠时可静听壁上钟声而默记其次数,此集中思想也。也可以听轻音乐,放松心情,转移注意力,而在不知不觉中入睡。不易入睡时可低声背诵爱读之诗歌。
3 疗效标准
基本治愈:睡眠正常,伴随症状消失,随访1个月无复发。好转:睡眠时间延长,伴随症状改善。有效:精神状祝及伴随症状有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变。
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 果
观察组基本治愈3例,好转9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5.7%。对照组基本治愈2例,好转5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0.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 讨 论
失眠多因情志所伤,思虑劳倦过度,劳逸失度,久病体虚,饮食不节等而发。对于无基础疾病关联的失眠,应当在辨证施护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精神因素,“心病还须心药医”,劝其解除烦恼,消除思想顾虑,避免情绪激动。同时,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睡前不吸烟,不饮酒,不喝浓茶等,并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持卧室通风换气,避免噪音,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如能调护得当,失眠往往可不药而愈。
[1] 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共识专家组.失眠定
义、诊断及药物治疗共识专家共识(草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2):141-143.
[2] 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13-115.
[3] 陈松慧.中医护理古籍汇要[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66-167.[
R473.5
B
1004-2814(2014)12-1167-02
2014-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