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概念隐喻的中医“时脏相应”理论研究

2014-04-05谷浩荣贾春华马子密郭

世界中医药 2014年4期
关键词:藏象学说相似性

谷浩荣贾春华马子密郭 瑨

(1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2北京通泰中医门诊部,北京,100029)

基于概念隐喻的中医“时脏相应”理论研究

谷浩荣1贾春华1马子密2郭 瑨1

(1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2北京通泰中医门诊部,北京,100029)

“时脏相应”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藏象学说的特色之处。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四时”可以被看做一个与“阴阳五行”同等重要的“认知模型”,“时脏相应”是一种基于隐喻认知,以经验体验为基础,以相似性为纽带,以四时为始源域,以五脏为目标域构建的概念隐喻。关于“时脏相应”概念隐喻的诠释,需要借助“可能世界”理论,以“肾应冬”为例,是以“冬的世界”构建“肾的世界”,是一种隐喻重描。

时脏相应;概念隐喻;藏象学说

“时脏相应”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解释人体脏腑生理病理,认知生命奥秘的特色之处。以往的研究,主要基于“整体观念”,将这一理论置于“天人相应”“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的角度予以阐释,重点在于寻找季节性因素对中医脏腑生理病理的影响,已很难在理论创新上有所突破。贾春华教授提出“中医语言是一种基于隐喻认知的语言”[1],笔者业已发文从概念隐喻的角度考察中医藏象学说。发现隐喻认知在中医藏象学说的构建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藏象学说中的“时脏相应”理论、“五行五脏”体系、“心为君主之官”“肠胃为海”“脾为五脏使”等无一不是基于隐喻的,可以说隐喻于中医藏象语言无处不在。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是人类认知未知领域的一种惯用模式,它蕴含着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基于此,笔者试图将“时脏相应”理论放在隐喻认知的框架下予以考察,从理论形成的角度阐释“时脏相应”是一种基于概念隐喻构建的人体生理病理解释体系,以期能够为中医藏象学说的研究引入一种新方法。

1 中医“时脏相应”理论研究之现状

1.1 “时脏相应”的一般概念 这一理论最早见于《素问·金匮真言论》,称为“五脏应四时”,后世概括为“时脏相应”,又称为“四时五脏相应”或“脏气法时”,是构建中医藏象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认识人体脏腑生理的一个重要学说,这里的四时指自然界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五脏指以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为中心的人体脏腑系统。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和谐的整体,自然界是与人体相通的。《素问·宝命全形论》提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发成”。那么,作为人体核心组成部分的五脏六腑就必然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因此,《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心者,生之本……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通于冬气;肝者,疲极之本……通于春气”,这里的“通”指“通应”。所谓“时脏相应”,其中心主题是说人体内在的脏腑功能与外界时辰季节变化具有同步的相应性变化[2],即五脏的阴阳属性及气机升降出入与五时之气的阴阳消长相互通应[3],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肝应春”“心应夏”“脾应长夏”“肺应秋”“肾应冬”等。

1.2 “时脏相应”的现代研究 借助现代生命科学的手段,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并结合临床,试图为“时脏相应”找到物质基础。覃骊兰等[4]从“肝应春”理论研究季节性情感障碍病的发病机制,发现“肝主疏泄”的功能在春天得到加强,而到冬天则相对减弱这一季节性规律与褪黑素(Melatonin,MT)分泌的季节性改变所介导的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分泌紊乱并最终形成季节性情感障碍(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SAD)密切相关。常瑞华等[5]研究了心应夏与MT的关联性,研究发现心气虚组大鼠心钠素(Atrialnatriureticpeptide,ANP)分泌失调,血浆心钠素水平下降,而松果体手术摘除组大鼠褪黑素下降则应影响了血浆心钠素的水平,因此,推断心钠素可能是褪黑素介导心应夏过程中作用的靶激素之一。吴同玉等[6]等基于免疫学实验研究“肺应秋”,实验结果表明,大体免疫器官在春分和秋分两个节气时会有变化,以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为例,正常情况下秋分较春分明显偏低,说明机体免疫功能在秋分时弱于春分,与此相应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秋分时亦低于春分,而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在秋季易于发作,说明秋季时肺部的免疫功能较春季有所降低。刘晓燕等[7]研究了“肾应冬”调控机制与下丘脑G蛋白的关系,实验表明,G蛋白的q型与o型的含量冬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表现为夏高冬低,说明“肾应冬”调控机制与细胞信号转到系统之间存在某些相关性。

实验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脏相应”具有物质基础,但总体来看还是比较局限的。中医学中的理论往往都是比较宏观的,或者说是比较“粗糙”的,有些理论的产生甚至带有“想象”的成分,它不可能像现代医学一样精细,能够深入到分子细胞水平,所以实验研究虽然为中医“时脏相应”理论的研究带来一些希望,但在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尚未完全融合的今日,想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就必须跨越横在中医语言与西医语言之间的那条鸿沟。

2 基于隐喻认知的“时脏相应”考察

2.1 隐喻认知是一个普遍的认知模式 美国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与约翰逊在其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首次将原本作为修辞方法的“隐喻”上升为一种“认知模式”,并且指出“人类的概念系统是构建在隐喻之上的”。所谓隐喻,简言之就是“以一种概念来理解另一种概念”,隐喻由一个结构相对清晰,我们对其认识较为完善的“始源域”和一个结构相对模糊,我们对其认识较为低级的“目标域”构成,隐喻就是将始源域的图示映射到目标域上,让我们通过始源域来认识目标域。一个概念隐喻的构建要跨越两个域,即“始源域”与“目标域”,要将两个域联系起来甚至整合为一个域,这一过程通过寻找两个域的“相似性”完成。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莱考夫指出“隐喻于语言和思想无处不在”。也就是说隐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我们认知未知世界的普遍手段。当我们无法用现有的手段对不熟悉的世界加以认知时,隐喻是首选的方式,因为,人类要认知未知世界,探索未知领域,就必须要借助已经熟悉、已知的、具体的概念,将其结构映射到未知的、不熟悉的概念上。物理界“光的波粒二象性”,化学界的“原子结构图”,生物界的“DNA双螺旋结构”无一不是基于隐喻的,而中国古人于此认知方式最有心得,《周易·系辞下》所谓“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中医的“取象比类”都是一种隐喻认知模式。

2.2 “四时”是基于经验体验构建的认知模型 科学法发现和人类对于未知领域的认知不是漫无目的的,也不是毫无头绪的。或者借助于一定的工具,或者引入哲学领域的相关概念,或基于自身经验体验等等。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界主要将关注的热门和焦点集中在科学发现有没有逻辑问题以及科学发现的逻辑是归纳还是演绎。但随着逻辑实证主义的衰落、批判理性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崛起,西方科学哲学家们逐渐对模型化和模型推理的兴趣与日俱增,而后计算机科学和认知科学的兴起,为认知模型化的诞生提供了可能,1987年莱考夫与约翰逊在其合著《体验哲学—体验的心智及其对西方思想的挑战》又一次基于体验哲学和原型范畴理论提出了认知模型理论(Cognitive Model,CM),这一理论认为认知模型的建立是基于人与现实世界互动体验而形成的各种意向图示。当前,对认知模型的定义为:是指对认识对象所做的形式化表述,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理解世界过程中所形成的的一种相对定形的心智结构,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模式,由概念及其之间相对固定的联系所构成[8]。

中医理论体系的构建就是基于认知模型。“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是构建中医理论体系的两大基本模型。阴阳学说最初是一种哲学观念,当其被引入到中医理论体系用于说明人体的发生与结构、解释人体生理与病理、模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时,它就不再仅仅是一种哲学学说,而是一种认知模式。“五行是中国人的思维律”[9]。作为“思维律”,我们已经很难再找出一个有别于“认知模型”的词语来代替它了,“五行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同样扮演了认知模型的角色。更确切地说:五行学说是一个理论建构型隐喻,而理论建构型隐喻富有洞察力,不仅是纯粹的解释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们直接参与科学理论的建构,为未来的理论建构引入术语,在理论建构中起着提供认知框架、建构概念基底的作用[10]。

至今,中医界虽未明确提出“四时模型”,但“四时”范畴在中医理论体系构建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中医藏象学说的构建与“四时”具有明显的关系。以四时为始源域解读、诠释藏象的现象在中医藏象学说中屡见不鲜,可以说“四时模型”是与“阴阳五行”模型同等重要的中医藏象学说构建认知模型。中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作为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对于四时气候节气的关注程度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中国的中原地区一年四季分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更替有序,生活在这里的古人无时无刻不体验到季节的变化,体验到春华秋实、夏热冬凉,可以说没有任何事物能够代替四时更替对人类的影响,那么把“四时”上升为“中国人的思维律”又有何不可?将“四时”这一思维律引入到中医理论体系用以解释人体脏腑生理病理,自然就成为一种认知模型。

2.3 基于相似性的“时-脏”隐喻映射构建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一个概念隐喻的构建涉及两个域,即作为认知模型的“始源域”和作为认知对象的“目标域”,将始源域的图示映射到目标域,完成对认知对象的认知即概念隐喻的形成。但始源域的选择绝不是任意的,其前提是必须建立起“始源域”与“目标域”的相似关系,即隐喻的构建是基于相似性的。在“时脏相应”概念隐喻中,始源域是“春夏秋冬长夏”,目标域是“肝心肺肾脾”。在具体论述之前先做一个说明:传统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时,但中医理论体系的构建者为了配合人体五脏,又划分出了长夏,所以我们这里将长夏亦作为一年中的一个季节。

一年由“春夏秋冬长夏”五个组成,人体由“肝心肺肾脾”五个系统。由于隐喻认知最基本的起点是——以我们熟悉的事物理解我们不那么熟悉的事物。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农耕文化,作为农耕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中国古人极为关注四时节气,也就是说四时节气对于古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黄帝内经》医学理论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诞生的,人体是极为复杂的,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依然没有完全揭示人体生命的奥秘,而在《黄帝内经》成书之前,对人体生命的探索不知要比现在艰难多少,古人没有显微镜、没有CT,没有各种生物化学技术,甚至连简单的解剖都不可能完成。古人如何认知生命?回答是:隐喻——借助于已知的事物或现象来理解未知的事物或现象。既然一年有五季,且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长夏湿”,而人体有五脏,这之间是不是具有相似性?是不是存在这联系呢?显然,古人发现了二者之间的联系。《素问·金匮真言论》明确提出“五脏应四时”。当然,这不是我们阐述的重点,重点是“时”与“脏”是基于何种相似性而对应的。

以“肝应春”为例。《素问·金匮真言论》说:“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这里指出肝病则“惊骇”,考惊骇一次乃“震动”之意,从四时及气象的角度看,春天特别是惊蛰之后,由于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的激烈对峙,所以“打雷”的自然现象往往从春天开始,有“春雷滚滚”一次为证,春雷的“震动”与肝病的“惊骇”是“肝应春”隐喻构建的相似性之一;《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意思谁说凡是眩晕震颤一类具有“风象”的病症都与肝相关,再考察春季,由于中国大陆的中原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春季是一年刮风频率最高、风力最大的季节,刮风是树木摇晃、草木折断,此现象与肝病见到震颤眩晕具有相似性,我们只对医学“动摇不定的症状”与自然界“风吹物动的情景”做一比较就可以发现二者的相似性[11],故当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者看到肝病时出现动摇不定的症状就会联想到“多风”的春季,这是“肝应春”概念隐喻构建的相似性之二;《素问·风论篇》说:“肝风之状……其色青”,指出肝病时面色会转为“青”色,考青色乃草木之色,春三月是万物复苏、草木发荣的季节,此时大自然以青为主色调,这是“肝应春”概念隐喻构建的相似性之三。类似的相似性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但上述三点已足以说明问题,这些相似性以完全可以构建“肝-春”概念隐喻。因为,一个概念隐喻的构建只需要在“始源域”与“目标域”之间找到一个相似点就足够了,以“张三是诸葛亮”这一隐喻为例,我们只需要发现张三与诸葛亮都很“聪明”这一个相似点就可以了,这足以完成始源域(诸葛亮)到目标域(张三)的隐喻映射,而不需要张三与诸葛亮长着同一张面孔,穿着同样款式的服装。

3 中医“时脏相应”概念隐喻的诠释

伽达默尔[12]说:“一切理解都是语言问题,一切理解都在语言性的媒介中获得成功或失败”。一般而言,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特有的语言体系,这一语言体系往往又是相对封闭的,可以称作是某一领域科学家共同体使用的“私有语言”,中医语言亦当如此[13]。中医藏象语言是一种基于隐喻认知的语言,因此,他需要被诠释、被解读、被分析。

从哲学角度看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方式,其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是一种本体论和认识论。一个概念隐喻的构建需要突破两个范畴域,概念隐喻的构建就是类的重新划分过程,其结果是将认知对象“看成另外一个样子”,造成了语义的更新。因此必须对“隐喻的真”就进行诠释,进一步说,中医语言的隐喻的研究首先要进行的是“中医隐喻语言的诠释”[14]。相似性是构建概念隐喻的核心,是隐喻的一种“纽带”,想要构建一个概念隐喻就要发现这一“跨域”的相似性,使两个看起来不相关的类之间建立“亲缘关系”,从而形成“范畴错置”。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解释主要有“替代”“比较”“互动”“创新”等五种模式。隐喻的一般格式是“A是B”,A是需要被认知的对象,即“目标域”;B是用来认知A的项,即“始源域”。现在我们以“肾应冬”来分析之。我们分别将用“肾”替换“A”,用“冬”替换“B”,将“肾应冬”转换成标准的概念隐喻,即“肾是冬”。对隐喻的“真”的解释需要求助于“可能世界理论”,隐喻因可能世界诸部分之间的类推而具有真实性。隐喻陈述中的系词“是”必须突破它的关联与认同功能,它不是与现实世界的简单对应与符合,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命题与实在符合上的“真”,而是“例示”“启发式虚构”与“重新描述”了这个世界。对“肾是冬”的解释是有序的,决不能说成“冬是肾”,“肾是冬”只是部分的相似,如肾主藏精与冬季封藏万物,也就是说“肾是冬”的解释是有限制的,它只不过是用“冬的世界”重新描述了“肾的世界”而已。如果把科学活动理解成为对世界的模拟活动,那么,在理论的建构活动中,科学理论的概念与术语所描述的可能世界,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与真实世界具有相似性,所以,相对于不可能被观察的真实世界而言,科学的话语将不再具有按字面所理解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科学解释本身就是一种基于人类经验对可能世界的“隐喻重描”;一个基于隐喻认知构建的科学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信念系统”[15]。

[1]贾春华.中医理论思辩录[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7):441-443.

[2]郭霞珍,金光亮.藏象理论研究与“时脏相应说”[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12):10-12.

[3]王琦,吴承玉.中医藏象学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3.

[4]覃骊兰,马淑然,王庆国,等.从“肝应春”理论探讨季节性情感障碍病的发病机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3):156-60.

[5]常瑞华,梁红娟,王艳,等.心应夏理论与褪黑素关系初探[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7):1354-1356.

[6]吴同玉,刘燕池,郭霞珍,等.“肺应秋”的免疫学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4):285-287.

[7]刘晓燕,郭霞珍,刘燕池,等.中医“肾应冬”调控机制与下丘脑G蛋白关系的研究[J].中医药学报,2002,17(11):660-662.

[8]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203.

[9]顾颉刚.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古史辨第5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404.

[10]贾春华.具身心智视域下的中医五行概念隐喻的认知心理语言逻辑研究方案[J].世界中医药,2013,8(1):91-95.

[11]贾春华.一种以身体经验感知为基础形成的理论[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13(1):47-51.

[12]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诠释学Ⅱ真理与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220.

[13]贾春华,谷浩荣,郭瑨.中医语言的吁请—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医病因病机语言隐喻特征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8):1713-1714.

[14]贾春华.中医学:一种基于隐喻认知的语言[J].亚太传统医药,2009,5(1):11-12.

[15]谷浩荣,贾春华,谢菁.基于概念隐喻的中医藏象学说考察[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2,14(5):2092-2095.

(2014-03-16收稿 责任编辑:王明)

Study on the“Season corresponding to Viscera”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Metaphorical Theory

Gu Haorong1,Jia Chunhua1,Ma Zimi2,Guo Jin1
(1 Preclinical School,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2 Out-patient Department,Beijing Tongtai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

"Season corresponding to viscera"was an important and special part of TCM visceral manifestation theor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Four seasons"can be seen as a"cognitive model"as important as"Yin Yang and the five elements"."Season corresponding to viscera"is a metaphor,which is based on experience,with the similarity as a link.It sets the four seasons as a source domain,and five viscera as the target domain.As for conceptual metaphor interpretation of"season corresponding to viscera",it needs the help of the theory of"possible world".Taking"kidney corresponds to winter"for example,it is the"winter world"constructing"kidney of the world",which is a kind of metaphor.

Season corresponding to viscera;Conceptual metaphor;Visceral manifestation

R228;H03

A

10.3969/j.issn.1673-7202.2014.04.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373770):具身心智视域下的中医五行概念隐喻的认知心理语言逻辑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0973971):基于认知语言逻辑心理的中医病因病机概念隐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173464):“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认知心理学研究与动态认知逻辑刻画

贾春华(1961—),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基于认知的中医理论基础研究,E-mail:jiachunhua125@163.com

猜你喜欢

藏象学说相似性
关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新思考
一类上三角算子矩阵的相似性与酉相似性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藏象辨证体系的理论构建研究
浅析当代中西方绘画的相似性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藏象学说发展的探讨与意义
低渗透黏土中氯离子弥散作用离心模拟相似性
马克思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的当代释读
藏象学说本质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