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
2014-04-05赵翠梅梅景华吕月平李素贞
赵翠梅,梅景华,吕月平,李素贞
小儿高热惊厥是急诊科常见急症之一。儿童期患病率3%~4%,高热惊厥的发作与发热性疾病初期体温骤然升高(大多39℃)有关,70%以上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其他常见病因包括出疹性疾病、中耳炎、下呼吸道感染等,但不包括颅内感染和各种颅脑病变引起的急性惊厥[1]。小儿高热惊厥发作时间大多持续数秒至10 min,惊厥发作时由于多伴有意识障碍,因此患者有可能发生一些意外损伤,还有一部分患者发作持续时间过长(超过15 min)或反复频繁发作,则使继发癫痫的危险性增加,据统计有2%~7%的患者转变为癫痫[2]。因此在患者初次高热惊厥发作及复发发作时,及时有效的救护措施就显得非常重要。2010年06月—2013年06月笔者所在科共接诊小儿高热惊厥7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72例。男48例,女24例。首次初发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6岁;其中<6个月5例,6~12个月16例,≤3岁39例,≤6岁1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3]。临床表现:意识丧失,双眼凝视、眼球固定、口唇发绀,面色发绀、牙关紧闭,呼吸急促,呈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强直发作、阵挛发作。部分患者还伴随有口吐白沫、口角抽动和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惊厥发生时的体温为:初发时体温 38.5~39.5 ℃者 58 例(80.6%),>39.5 ℃者 14 例(19.4%)。惊厥发生在发热后时间:6 h内者10例占13.9%;12 h内者27例占 37.5%;24 h内者 29例占 40.3%;超过 24 h者 6例占8.3%。 惊厥发作次数:24 h 内抽搐 1 次 64 例 (87.5%),24 h内抽搐≥2次8例(9.7%)。惊厥持续时间:≤5 min者62例(86.11%),6~9 min 者 4 例(5.6%),≥10 min 者 4 例(5.6%),持续时间超过15 min者2例(2.8%)。原发性疾病:上呼吸道感染 39 例(54.2%),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 12 例(16.7%),急性肠炎 5 例(6.9%),化脓性扁桃体炎 4 例(5.6%),细菌性痢疾4例 (5.6%), 水痘 4例 (5.6%), 病毒性腮腺炎 2例(2.8%),中耳炎 2 例(2.8%)。 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内者44 例,(10~20)×109/L 者 26 例,>20×109/L 者 2 例。所有患者神经系统检查均无阳性体征。
1.2 方法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迅速控制惊厥:可给予地西泮、10%水合氯醛溶液、苯巴比妥钠、苯妥英钠等;给氧;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降温:包括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预防外伤;加强监测,做好基础护理;控制感染,治疗原发病;预防复发。
1.3 结果 本组72例中有55例经急救处理后惊厥停止、意识恢复;17例未经特殊处理,惊厥自行缓解。39例患者经急诊留观治疗后康复,33例转入专科系统治疗。
2 急救与护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发生惊厥时,应立即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松解衣扣,及时清除口、咽、鼻腔内分泌物或呕吐物,防止发生误吸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对于已出牙的患者,为防止舌咬伤,可将牙垫置于上、下齿之间;如果患者舌后坠应使用舌钳把舌拉出,以防呼吸不畅、缺氧、甚至窒息。备好吸痰器、开口器、气管插管等用物,必要时立即建立人工气道辅助呼吸。
2.2 迅速控制惊厥 高热惊厥患者如果抽搐时间过长,可导致窒息、缺氧性脑损害、脑水肿、癫痫及其他后遗症[4],故急救的重点是迅速控制惊厥,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抽搐停止或减轻,这就要求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地使用止惊药品。止惊药物的应用:①首选地西泮,用量 0.1~0.3 mg/kg,静脉缓慢注射,注意观察抽搐一旦停止即停药,以免药物过量引起呼吸抑制;②如果患者抽搐并伴呼吸功能不全,可用10%水合氯醛0.5 ml/kg加等量生理盐水保留灌肠;③如果上述措施效果差,可合并应用苯巴比妥,静脉注射8~10 mg/kg·次;④对于惊厥持续发作,地西泮无效时可用苯妥英钠,静脉注射 15~20 mg/kg·次,速度为 0.5~1.0 mg/kg·min[5]。
2.3 给氧 惊厥患者组织耗氧量显著增加,加之呼吸不畅,容易发生脑缺氧,脑缺氧则会引起脑组织水肿,反过来又使惊厥加重或复发,故无论患者有无发绀,有惊厥先兆应立即给其吸氧[6]。 常先用面罩给氧,氧流量 2~3 L /min,等患者呼吸节律平稳后,可用鼻导管给氧法,氧流量 0.5~1.5 L/min。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口唇有无发绀,缺氧症状是否改善,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氧的浓度、流量和给氧方式。
2.4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 在对高热惊厥患者的急诊救护中,要迅速选择合适的血管,常规使用套管针,连接三通管,快速成功建立静脉通道。在静脉输液通道通畅的情况下,护士要保证穿刺点牢固固定,防止针头移位或脱出。应用套管针可避免因患者抽搐导致输液针头刺破血管,还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同时应用急救药物。
2.5 发热护理 由于小儿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高热刺激能在大脑皮层形成强烈兴奋灶,导致神经细胞突然、大量、异常、反复放电而引起惊厥,因此降温是防止高热惊厥的重要措施[7]。接诊高热惊厥患者后应立即采取快速有效的降温措施,可采取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同时进行。
2.5.1 药物降温 一般可选用赖氨酸阿司匹林针、退热栓、口服小儿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布洛芬混悬滴剂等,持续高热者可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
2.5.2 物理降温 常用的措施包括:冰帽冰敷、冷毛巾湿敷前额或冰袋贴敷于前额、颈旁、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要常更换;用温水毛巾擦浴,轻轻反复擦拭大静脉走行处,如颈部、腋窝、腹股沟、肘窝等处,擦至皮肤发红,以利散热。
2.5.3 注意事项 在降温过程中应注意:①对高热的小儿不能穿盖过暖,仅盖好腹部即可;②新生儿、婴幼儿选择物理降温尽量使用温水擦浴,血液病患者不能使用乙醇降温;③禁忌擦浴胸前区﹑腹部﹑后项﹑足底,因这些部位对冷敏感,易引起反射性心律减慢、腹泻等不良反应;④用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出汗情况,如果出汗过多,应嘱患者多饮水,适当给予静脉补液及电解质,防止发生虚脱;⑤擦浴时注意患者意识、面色等生命体征变化;⑥在降温过程中注意做好皮肤护理,及时更换湿透的衣裤,同时注意保暖,以免受凉诱发肺炎;⑦高热时唾液分泌减少,舌、口腔黏膜干燥,要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⑧药物或物理降温后30 min复测体温,并做好记录和交班。
2.6 预防外伤 惊厥发生时患者意识丧失,容易出现各种意外伤害,应加以预防:专人守护,病床要加床档,防止坠床等意外事故,必要时约束肢体;床栏与肢体之间加棉垫,并将纱布放于患者手中和腋下,防止皮肤摩擦受损;抽搐伴牙关紧闭时,用纱布包裹压舌板或开口器,放于上、下齿之间,防止舌或口唇咬伤;惊厥发作时禁饮食,防止发生呛咳甚至窒息。
2.7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接诊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详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及时做出相应处理,并做好随时抢救的准备。观察内容包括:①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的变化、意识、呼吸、脉搏、面色、末梢循环、血压、瞳孔等重要的生命指征;②抽搐的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发作类型、程度、伴随症状及停止后的精神状况;③患者的面色、口唇有无发绀,缺氧症状是否改善;④对持续频繁发作惊厥的患者应给予20%甘露醇100 ml快速静脉滴注,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⑤使用苯巴比妥、地西泮等药物后,对药物过量可能导致的呼吸抑制、血压下降要重视和警惕,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总之,高热惊厥患者大部分预后较好,但后期癫痫的发生率却较一般小儿高[8]。研究发现,成人颞叶癫痫患者中早年高热惊厥发生率高达80%,故早期高热惊厥与后期癫痫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前期高热惊厥性脑损伤可能是后期癫痫发生的基础[9]。研究已经证实,复杂性高热惊厥可使高热惊厥患者发生癫痫的危险性增加[9],而复杂性高热惊厥正是以其惊厥的持续时间长、发作次数多、复发总次数多为特点的。由此可以看出,通过早期迅速而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惊厥持续时间及复发次数,减轻患者的脑损害,从而使远期癫痫的发生率下降,这对于改善高热惊厥患者的预后,改善其智力发育及生存质量,均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做好正确,及时的抢救和护理非常重要。一旦发现患者发作高热惊厥时,医护人员必须争分夺秒,迅速敏捷,有条不紊地进行救护。这就要求医护人员,不但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技术,还要熟练掌握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程序,要做到迅速止惊、降温,防止缺氧、脑水肿的发生,观察患者病情要做到耐心、细心,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师并及时处理,这是成功救治小儿高热惊厥必不可少的要件。同时要对患者家属做好健康教育,让患者家属也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基本的防治方法,以便预防和处理小儿高热惊厥复发。
[1]薛辛东.儿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35.
[2]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2.
[3]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2.
[4]黄子丽.小儿烧伤高热惊厥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11):1016.
[5]崔 焱.儿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05.
[6]陈丽芳,谢秋艳,何东萍.62例小儿高热惊厥急救及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2,17(1):39.
[7]张海萍.小儿高热惊厥54例急救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609-610.
[8]李莉群,倪世宏,许莉萍,等.小儿高热惊厥临床资料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08,25(4):410-411.
[9]常杏芝,游石琼,孟洪弟,等.伴高热惊厥史的儿童癫痫病例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