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脾虚湿热型60例
2014-04-05杜刚林
杜刚林
(云南省文山州中医医院,云南 文山 663000)
2010年以来,笔者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脾虚湿热型6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男45例,女15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8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0年。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胀满或隐痛或灼痛,纳差,伴有恶心,呕吐,或嗳气,或呃逆,口干或苦,舌红或淡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或滑或弱。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并有糜烂。
2 治疗方法
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法半夏15~20g,党参10~30g,黄连3~10g,黄芩10~15g,干姜5~15g,大枣10g,炙甘草5~15g,延胡索10g,败酱草15g,蒲公英15g。胃胀、嗳气、呃逆明显加枳壳、陈皮,疼痛明显加蒲黄、五灵脂,大便便秘加炒大黄。每日1剂,水煎取汁500mL,分早、中、晚3次饭后0.5h温服,10天为一疗程,忌酸、冷、辛辣香燥之品,治疗3个疗程统计疗效。
3 疗效标准
治愈:腹痛,恶心,呕吐等症消失,食欲大便正常,胃镜复查胃黏膜无异常。有效: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缓解,胃镜检查胃黏膜水肿糜烂改善。无效:症状及胃镜检查无改善。
4 治疗结果
治愈33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
5 典型病例
李某,男,45岁。胃脘部胀满疼痛6个月,期间曾作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服用奥美拉唑等症状反复。现胃脘部胀满疼痛,纳呆,时恶心欲呕,口干苦,乏力,大便不畅,夜寐欠佳,小便黄,舌淡红苔薄黄腻,脉弦。诊断为慢性胃炎(脾虚湿热型)。治以健脾益气,清热化湿。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味,10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500mL,分早、中、晚3次饭后0.5h温服,忌酸、冷、辛辣香燥之品。10天后胃脘部胀满疼痛减轻,饮食增加,口干苦减轻,大便通畅。原方继续服用至症状消失,1个月后胃镜复查示胃黏膜无异常。
6 体 会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原方主治小柴胡汤证误下损伤中焦脾胃出现“但满而不痛”的痞证。脾虚水饮痰湿内生与邪热互结于心下是本方证的病机。方中法半夏、干姜祛饮止呕,黄芩、黄连清热止利,人参、大枣、炙甘草健脾益胃。
慢性胃炎具有呕而肠鸣,心下痞硬,或下利等症状,多属中焦脾胃虚弱,湿邪内生化热,上热下寒,寒热错杂的半夏泻心汤证。因此,慢性胃炎脾虚湿热型用半夏泻心汤健脾益胃、清热除湿,加蒲公英、败酱草加强清热之力,加延胡索活血止痛,从而达到清上温下、活血止痛之目的。另外,应根据寒、热、虚、实的轻重调整方中寒、热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