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
2014-04-05查正伟
查正伟,彭 琼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 消化科,安徽 合肥,230061)
缺血性结肠炎(IC)是指肠系膜血管狭窄、闭塞、低血压所致的结肠壁供血不足而引起的肠炎症性病变。该病在临床并不少见,在国外其发病率平均占急诊入院患者1~3/1000[1],如何早期识别和诊治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03年6月消化科收治的47例IC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与内镜特征,以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消化内科临床、内镜诊断IC的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47例患者中,男15例,女32例;发病年龄45~82岁,平均(68±10)岁;50岁以上患者占82.6%,有基础疾病例占54.6%,包括高血压23例,糖尿病4例,冠心病6例,房颤2例,高血脂4例,脑梗死2例,便秘6例。临床表现:腹痛占91.49%(43/47),便血占95.7%(45/47),恶心占31.9%(15/47),呕吐占27.7%(13/47),腹泻占12.8%(6/47),发热占4.3%(2/47)。合并休克1例(除便血外,另合并呕吐咖啡色液体),死亡1例。腹痛便血同时存在占91.5%(43/47)。腹痛部位:左下腹痛占95.3%,脐周占50.4%,剑突下占3.02%。
1.2 研究方法
从病案室调阅符合临床诊断的IC病历,记录每位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内镜下特征、治疗后内镜复查,对上述资料进行归纳与分析。
2 结 果
2.1 内镜表现及病理学特点
47例患者中有1例为坏疽型,手术切除病理:回肠、升结肠肠管黏膜坏死,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炎性渗出,病变累及黏膜、黏膜下肌层及浆膜层。余46例内镜下表现:病变位于降结肠54.1%,乙状结肠37.8%,脾曲20.4%,横结肠7.1%,直肠6.3%,回肠4.3%,病变主要位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改变,与正常黏膜分界清楚;病变处黏膜充血、水肿、出血,血管网消失42例,散在糜烂39例,局部黏膜呈紫红色全周型分布1例;从直肠至回肠末端均被覆红色液体,末端回肠黏膜糜烂1例;病理学特点:黏膜水肿、炎性渗出42例(100%);局部黏膜变薄,腺体减少1例(9.5%); 淋巴组织增生1例(2.4%)。
2.2 肠镜前后诊断符合率
肠镜前后诊断符合率为85.11%,肠镜前误诊率达14.89%。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2例,结直肠癌3例,感染性肠炎2例。本研究中肠镜前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原因:患者有腹痛,黏液血便;误诊为结直肠癌的原因:患者无腹痛,有反复便秘病史,用力排便后解暗红色血便。误诊为感染性肠炎的原因:患者有腹痛,解稀水样血便,发热。
2.3 肠镜检查时间及转归
47例中1例(失血性休克)肠镜检查时间为发病后72 h,1例坏疽性结肠炎有肠镜禁忌症,其余均在48 h之内行肠镜检查。47例患者中46例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出院;1例住院2 d后出现腹膜炎体征,转胃肠外科,术中证实急性坏疽型回肠炎、坏疽型右半结肠炎,系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栓塞所致,最终因败血症死亡。除4例拒绝肠镜复查外,余42例治疗后平均10.6 d进行肠镜复查,病变痊愈39例(92.86%),病变好转3例(7.14%)。
3 讨 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增加,急性缺血性肠炎
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其发病年龄为50岁以上老年患者,有心血管疾病患者为易感因素。临床表现以腹痛、便血为主要症状[2],可伴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病变部位主要位于左半结肠,其血供主要来自肠系膜下动脉,最易发生缺血病变部位为Griffith点,在脾曲处,是中结肠动脉左支和左结肠动脉的升支相连接部,5%人群边缘动脉缺乏或减少[3]。病变累及回肠、右半结肠少见,此肠段血供来自肠系膜上动脉,由于肠系膜上动脉与主动脉夹角小,更容易接受脱落的栓子而导致坏疽性小肠炎、结肠炎,因此肠镜下发现有上述部位病变,需要警惕坏疽型肠炎可能。
按Marston等在临床上将其分为非坏疽型和坏疽型两种类型。本组中非坏疽性46例,坏疽型1例。非坏疽性内镜特点:病变部位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病理为黏膜非特异性炎。坏疽型病理为黏膜坏死。
临床误诊见于不同的疾病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对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以腹痛、便血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应及早识别,并及时进行内镜检查。结合内镜及病理特征、治疗后1~2周内复查内镜可协助诊断。早发现、早诊断、循环再建对病情预后起决定性作用。对有腹膜刺激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外科会诊,争取手术治疗时机。
[1] Georgescu E F,Carstea D,Dumitrescu D,et al. Ischemic colitis and large bowel infarction: a case report[J].World J Gastroenterol,18(39): 5640.
[2] Cho J H,Kim K O,Jung Y W,et al. Clinical Outcomes in Ischemic Colitis: According to the Colonoscopic Extent and Feature[J]. Korean J Gastroenterol,60(1): 19.
[3] Griffiths J D. Surgical anatomy of the blood supply of the distal colon[J]. Ann R Coll Surg Engl,19(4):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