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足球比赛阵型训练的探讨
2014-04-05罗代
罗 代
1 足球阵型的理解
阵形决策取决于多方面因素,虽然人们常说 “足球是圆的”,但球场上让人大跌眼镜的比赛结果屡见不鲜。从统计角度上说,合适的球员在合适的位置上执行合适的战术,才具有更大的胜率。一个成功的球队都拥有一位成功的主教练,看似不经意的换人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按照“20/80”的帕累托原则,一个球队总有几名核心球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术决策总是围绕这些核心球员安排,尽可能发挥调动球员能力,取得胜利。由于受到财力、战略等多方面因素限制,不可能在每个位置上都采用最优秀的球员,即使是被称为“足球梦之队”的皇家马德里队同样存在软肋。最优原则只是纯理论上的,现实运用中总是采用满意原则,俗语说“好钢用在刀刃上”,成功的主教练善于运用现有球员,根据本队实际引进关键球员,合理的球员轮换制以及尽可能的替补板凳深度。
不同的决策方式在足球中得到很好体现。足球阵型的运用、定位球战术、下抵传中战术都是经过长期实践总结提炼出来的科学决策。根据球场状况及时换人调整战术则往往依赖主教练的经验决策。集体决策体现在教练组分析问题、组织训练上,而主教练临场指挥能力则是个体决策的体现。非独立决策体现在上场限制和赛程冲突上。
2 足球“352”阵型的特点
这一阵型的兵力主要集中于中场,中场不仅是控球权争夺的焦点,也是攻与守战术成败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阵型打法中,中场队员承上启下的作用最为经典。没有中场队员频繁灵活的插上,前场将很难表现出有威胁的攻击力;相反,没有中场队员的回撤,后方防守也很难森严壁垒。
2.1 进攻
许多足球专家认为:“对付‘442’阵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352’阵型”。它把一名后卫顶到中场。用3名后卫防守2名前锋,这样就避免了人力的浪费;而在中场,则用5名前卫对付对方的4名前卫,这在人数上占了优势,有利于加强中场的拼抢力量和控制中场。这样的安排,使后场和中场都形成了人数上的优势,确保了中后场的稳固和主动。进攻时5名前卫可轮流出击,多点进攻,既隐蔽又点多面宽,而且从中场出击缩短了进攻的距离,可加快进攻速度,威胁性较大。
2.2 防守
防守时,该阵的特点是球门前的区域防守特别严密。前卫线上可迅速撤回2名队员退守边路,变成‘532’阵型。由于防守人数的缺陷,两侧的防守比较空虚,如果边前卫被对手突破,中卫和后腰之间的配合就相当重要。一般情况下,就近的一个中卫上去逼抢对手控球队员。若上去的是拖后中卫,则后腰回撤补拖后,若上去的是盯人中卫,则拖后中卫去盯人,后腰依然补拖后的位。当然,如果后腰开始的位置方便封堵对手边路突破的球员,则不需要上述换位。另外,上去避抢的队员应注意尽量把对方球员往边路逼,干扰其起高球的质量。总之,门前区域内必须保证三人以上的防守。
“352”阵型中,大量人员集结在中路,当对方在中后场发动中场传快攻时。本方队员往往来不及回防。尤其是2个边前卫身后的大块空当区域,更是这个阵型的薄弱环节,这种阵型队员位置的排列一般是:3名后卫队员都集结在中路,其中2名队员防守对方的2名前锋,1名队员拖后保护;5名前卫分居中场,其中2名前卫在左右两侧地区,负责该地区的防守,并伺机由边路插上进攻,另3名前卫队员成三角形居中路地区防守及伺机进攻。其中1名前卫队员充当“自由人”,承担组织,指挥。防守及进攻的重任2名前锋作为尖刀,游弋在对方的后卫线上。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练习应因材施教
综述以上研究,阵型运用在足球这项运动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352”阵型的合理运用能帮助一个球队提高比赛时的质量,在成绩上有着最直接的体现。
3.1.2 足球阵型的理解
足球阵型的选择并没有特定的定义,没有绝对无敌的阵型,也没有完全失败的阵型。只有教练员合理的安排战术,全面的了解自身球队特点,球员特长以及对手打法的特点从而针对性的制定战术。
3.1.3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要切合自身实际,不可满目追求,根据自身特点安排人员配置已经对手情况合理调动。
3.2 建议
3.2.1 应注意与队员沟通
阵型训练是一个认识、提高、再认识的过程,特别是中间阶段,运动员会随着跑位能力的提高而完善训练。
3.2.2 扬长避短、克敌制胜
足球阵型战术就是比赛中为了战胜对手而诞生的,要做到扬长避短才能克敌制胜。
3.2.3 培养运动员团队意识
足球不是一个人的运动,是需要相互信任的运动。场上的每一个位子都非常重要。成功并不是偶然,更不是必然,而是由许许多多的因素所决定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决定比赛最终的成败。
[1]虞佳儒.浅谈足球阵型的演变与展望[J].科学大众,2009(8).
[2]柴 新.足球阵型探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11).
[3]韦 燊,董 青.现代足球比赛阵型探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4(4).
[4]王 倩.现代足球阵型演变探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8).
[5]高 峰.中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3,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