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路径
2014-07-19龚明俊
龚明俊,王 翼,张 霈
事物的发展方式可分为以事物外部因素为动力和资源的“外延式发展”和以事物内部因素为动力和资源的“内涵式发展”。于学校教育而言,外延式发展是通过增设新学校、扩大招生规模、扩大面积等措施来扩大教育总体规模的发展模式。内涵式发展是通过挖掘学校现有潜力、优化教育结构、提高学校内部效率和质量来扩大教育总体规模的发展模式[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2]。2013年7月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强调: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推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高端人才支撑[3]。同年,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在总结研究生教育发展和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为此,在国家、教育部大力倡导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背景下,体育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努力实现由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
1 内涵式发展的先导
1.1 树立学术型与专业型并重的研究生培养观念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社会对高层次体育人才的需求是分类的。不同类型研究生有不同质量评价标准和培养目标:体育学术型研究生主要培养面向高等院校的师资和科研机构的研究型人才。全日制体育硕士以职业为依据,主要培养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高层次“临床专家型”人才。两者在品德结构、知识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如表1)。当前社会普遍对体育学术型研究生和全日制体育硕士生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认识不清,对全日制体育硕士生的评价通常沿用体育学术型研究生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甚至片面认为全日制体育硕士生培养规格低于体育学术型研究生。为此,急需研究生教育工作者从思想认识上更新培养观念,树立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型研究生并重的培养观念。
表1 体育学术型研究生和全日制体育硕士生培养目标对照表[4]
生源质量是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包括考生的成绩、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等,把好生源质量关是实施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首要一步。体育学作为我国学科体系中年轻的学科,要想在今后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的进展,必须在高层次人才选拔上下功夫:其一加大招生宣传,尤其对本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宣传,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研究生招生计划;其二加强复试工作,多渠道选拔优秀学生;第三积极开展免试生推荐工作,做好优秀生源的调剂。
2 内涵式发展基础
2.1 建立服务型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
体育院校研究生相对其他高校研究生具有更鲜明个性和更强烈的创新性、独立性、外向性、团结性和竞争意识。传统意义上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对体育研究生的成长作用并不明显,甚至有一定程度的束缚。建议各体育院校建立“服务型”的管理制度,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
最紧要的是更新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办学过程中,坚持独特性与多样性、继承性与创新性,逐步形成与其办学特色相协调的管理理念。通过培养作风优良、业务过硬的管理团队,转变管理模式,实现管理重心下移(院校两级管理),逐步向“服务型”管理转变。
2.2 建设多元化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积淀而成的,是学校的灵魂,其核心是学风、教风、校风。研究表明,体育院校校园文化通常表现为各自为阵、校园文化活动单一的特点,校园与社会之间缺乏沟通,导致不同文化得不到良好的交融。校园文化建设是体育院校研究生教育实施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议各体育院校充分发挥热情外向的特点,主动与周边高校、体育相关企事业单位展开交流,通过举行联谊活动、友谊赛等方式,逐步建立境界高尚、底蕴深厚、激励创新、多元化的校园文化。
3 内涵式发展核心
3.1 课程设置注重小型化、多样化、前沿化、专题化
体育院校研究生课程一般包括公共课、一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调查发现,我国体育院校现有一般基础课突出思想教育,轻基础学科知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重点竞技体育项目为核心;选修课范围狭窄,比重较低[5]。为解决课程设置中的问题,在考虑课程的传统性、完整性、系统性时,结合社会需要,突出课程设置的小型化、多样化、前沿化、专题化,确保课程内容的强度、浓度和时效性。
首先加强体育院校研究生的课程设置的研究,定期对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及效果进行评估,提高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其次建立多渠道反馈网络,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交流。第三,加大选修课的比重。选修课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前瞻性对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在设置课程和安排教学内容时,可邀请体育相关行业人员参与进来,将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等实际内容融入到课程体系中。
3.2 实施研究生精品教材工程
表2 全国体育专业研究生教材一览表
教材建设是当前所有体育院校研究生教育共同面临的重要工作,它在发展教育和进行教学改革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统计,目前全国带有“研究生教材”标识的书籍仅22部:其中1部为体育学研究生通用教材 (《体育科研方法导论》,周登嵩、黄汉升主编);1部为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教材(《体育教学实用案例》,毛振明主编);3部为专项研究生通用教材 (《现代篮球高级教程》,孙民治主编;《篮球经典战例解析》,池建、毕仲春主编;《田径运动高级教程》,李鸿江主编),其余均有所属二级学科(表2)。更突出的是这些教材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不广泛,大部分体育院校倾向本校教师编写的教材,或教师自行决定使用何种教材,这直接导致全国同专业、同课程研究生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差别甚大,致使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不均衡。
针对上述情况,研究生精品教材工程的实施刻不容缓。有必要成立全国体育院校研究生教材指导委员会,统一管理、协调和指导研究生教材建设工作。在做好研究生教材评价工作基础上,指定或编写一套涵盖面广、内容丰富的教材;各体育院校可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积极与国内外先进院校和科研组织进行交流,建成适合本校研究生教育的“以国家指定教材为主干,以院校自定教材为辅助”的精品教材体系。
3.3 创建“院校—行业—企业”一体化师资体系
师资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必须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高校最重要的基础工程来抓,其着手点是吸收和配置优秀师资资源。体育院校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打造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中体育行业和体育企业等优秀师资资源,弥补自身师资力量的短缺。
通过吸纳优秀体育竞技高水平人才 (包括高水平退役运动员、教练员等)、延揽高学历、高职称体育专门人才(如体育学或相关学科具有影响力的高级人才)、聘请体育企事业单位的优秀从业者(如承担过体育赛事组织、体育场馆管理、体育活动策划等人士),创建具有不同行业、企业背景的校内外师资资源库,形成“体育院校—体育行业—体育企业”三位一体的师资体系。
4 内涵式发展的保障
4.1 组织高校体育竞赛
高校体育竞赛在提高体育研究生运动技、战术运用能力,丰富比赛经验,培养组织比赛能力和临场指挥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体育竞赛分全国、省、市、校际、校内等多个层次,竞赛周期由短期到4年不等,参赛范围也由校内至全国。
各体育院校要以“体院办学有特色,学生体育有特长”为指导,对部分主流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网球等,可实行联赛制;对特色项目如龙舟、跆拳道等,以对抗赛、邀请赛和单项赛为主。通过搭建竞赛平台来营造浓厚的竞技运动氛围,各体育院校要积极鼓励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研究生结合自身条件参加体育竞赛。通过体育竞赛检验技、战术掌握和运用能力,通过实战提高技战术、裁判能力。
4.2 建立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
教育实践基地是高校与社会的结合点,是研究生步入社会,学以致用的必经之路,建立教育实践基地是体育院校研究生教育实施内涵式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建立实践基地,不仅使培养的人才更切合社会需求,也为研究生快速融入社会提供提前练兵的平台。体育院校研究生的实践基地主要有学校、体育事业单位、体育俱乐部、健身社区等,实践类型包括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管理等(如表3)。不同实践基地、实践类型对研究生主要提升的能力有所差异,但通过实践,研究生的社会交往、生存适应、表达交流等一般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表3 体育院校研究生实践基地类型、实践类型和主要提升能力表
表4 高等院校国际化合作的模式
4.3 加强国际合作
我国高校开展国际化合作的主流模式有国外大学在中国成立独立学校、成立联合学院或系、双学位项目、项目合作(交流生计划)、中国大学的海外分校五种(见表4)[6]。受体育学科发展局限、经济等历史和现实条件制约,体育类研究生国际交流数量、层次、水平明显滞后于其它学科领域研究生,表现在创新能力不足,国际化水平较低,难以与国际接轨。调查表明,全国体育院校中开展国际合作较好的仅有北京体育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这与现阶段“扩大和深化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促进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7]的目标相差甚远。
在实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体育院校需结合自身特点,重点加强人员、科研、训练、课程体系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人员交流方面可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模式,即选派具有各院校特色的突出教师和学生到国外进行学习,同时积极吸纳外国留学生。第二,通过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开展合作领域项目、举办国际竞赛等加强科研和训练的国际合作。第三,通过引进国外优秀教材、或在已有课程中增加国际内容推进课程体系的革新,实现课程设置的国际化。
[1]刘朝马,吴敬,徐木兴,等.高校内涵式发展战略研究——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例[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9,26(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Z].2010.
[3]国务院办公厅.刘延东在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强调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推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EB/OL].(2013-07-10).http://www.gov.cn/ldhd/2013-07/10/content_2444406.htm.
[4]龚明俊,张 霈,陶 岩.体育学术型研究生与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3(2).
[5]任 海,李元伟,王凯珍,等.国内外高等体育院校课程结构的比较分析——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课程结构合理性的探讨之二[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8,14(2):7-19.
[6]刘 伟.中国高校国际化合作的五种模式浅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8(9):84-86.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意见[Z].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