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的优势分析及几点建议

2014-04-04齐晓丰

海洋信息技术与应用 2014年4期
关键词:涉海文化产业海洋

齐晓丰

(中船重工第七一四研究所 北京市 100192)

21 世纪以来,文化产业地位日益凸显,滨海海洋的战略意义也逐年提高,海洋文化产业在日后发展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当今中国面临海洋意识淡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存在问题有待解决的局面。那么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今天,充分认识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在其中的特殊地位并分析优势,尤其是在历史进程中的宏观优势,并提出改进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化产业

1.1 海洋文化的含义

不同学者对于海洋文化的定义与范围看法各不相同。曲金良认为,“海洋文化就是有关海洋的文化;就是人类缘于海洋而生成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1]。”海洋文化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内涵,如人们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而生成的生活方式,包括经济结构、法规制度、衣食住行习俗和语言文学艺术等形态,都属于海洋文化的范畴。

笔者认为,海洋文化是人类在对海洋实践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主要表现有:对海洋的认识、开发、管理等海洋制度,利用和因海洋而创造出精神及行为特点的海洋意识,以及相关的风俗文化、神话传说和艺术习惯等海洋精神。

1.2 海洋文化产业的含义

21 世纪以来,随着文化产业产值所占经济比重逐年攀升,以及蓝色海洋战略意义的日益凸显,海洋文化产业更是备受关注。以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为参照,海洋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涉海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涉海文化服务的行业,其实质是海洋文化的产业化。从概念上看,海洋文化产业具有以下几层含义:“从性质上来说,海洋文化产业是生产和提供海洋文化产品、服务的经营性行业,以取得经济效益为目的;从产业过程来说,海洋文化产业是按照产业化的方式和手段经营文化,并将海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分配纳入到产业运行的轨道中;就其产业功能而言,海洋文化产业以满足消费者及市场的精神需求为主要的功能[2]。”其中,海洋文化是海洋文化产业的精髓与发展源动力,而海洋文化产业则是海洋文化的表现形式和经济依托。

不同学者对于海洋文化产业的分类方式不尽相同。有学者采用集群列举法将海洋文化产业分为:涉海休闲渔业、涉海休闲体育业、涉海庆典会展业、涉海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业、涉海工艺品业、涉海对策研究与新闻业、涉海艺术业等。[3]按照行业分类法,根据海洋文化产业的内容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海洋旅游文化产业、海洋节庆会展业、海洋休闲体育产业、海洋文艺产业4 类。

2 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的优势分析

2.1 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追古溯今,我国开发和利用海洋的历史源远流长,海洋意识和观念更是早早形成,《山海经》中就存在大量的记载和反映先民海洋文化的故事与传说。后更有郑和下西洋,彰显了我国雄厚的海洋实力和超前的海洋意识。1999年2、3月间,由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的西沙群岛水下文物抢救性发掘取得重大成果,共发现五代、宋、元、明、清各个年代的水下文物遗存13 处,发掘获得出水文物150 000 余件[3]。我国于南宋与明朝分别迎来了两次海洋文化的发展高潮,并在清朝“禁海”、“迁界”政策之后迎来了海洋发展的繁荣时期。在此期间留下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是我们研究中国海洋历史和文化的宝贵资源。并且在这诸多资源中不难看出,中国海洋文化历史悠久,海洋文化产业成型也十分超前。

2.2 沿海地区众多,发展潜力巨大

1984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威海、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15 个沿海港口城市。上述城市交通方便,工业基础好,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比较高,科研文教事业比较发达,既有开展对外贸易的经验,又有进行对内协作的网络,经济效益较好,是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这些城市实行对外开放,能发挥优势,更好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金、技术、知识和市场,推动老企业的更新改造和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创造,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使这些城市从内向型经济向内外结合型经济转化;将4 大经济特区和包括海南在内,从南到北形成一条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实现从东到西,从沿海到内地的信息、技术、人才、资金的战略转移,以便发展对内对外的辐射作用,带动内地经济的发展。

2.3 国家战略支持带来崭新机遇

自2008年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了内容丰富、广受关注的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等系列活动。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正逐步由沿海向内陆延伸,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海洋宣传格局逐步形成。地方海洋节庆活动已成为各地增强海洋意识,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这些都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起了热爱海洋、奉献海洋的浓厚文化氛围。

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孙若风也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未来5 到10年,国家将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数字内容和动漫等7 大重点文化产业。他表示:“海洋文化产业与上述产业的交叉领域,不仅可以享受共性的扶持政策,未来不排除与国家海洋局合作,进一步确定海洋文化产业的政策方向。”国家对于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无疑将成为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3 关于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培养国民意识,发展海洋文化

世界各临海国家相继提出了发展海洋的具体计划,欧美各国、日本、韩国均出台了众多政策支持与发展策略。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国家与此同时都拼命鼓吹国民的海洋历史文化观,如日本部分地区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加入亲近海洋科教活动,鼓励学生前往沿海渔村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韩国在很多沿海地区和渔村设立学生观光住所,让学生亲近海洋,这些从学生时期就培养认识海洋的教育,将对国民热爱海洋起到强烈的意识作用。还有近年来“海盗”题材的文化现象增多在一个侧面上也表现了沿海各国对国民海洋意识宣传产生的积极影响。

与之相较,中国中小学课本中反应海洋题材的内容近年来甚至有减少趋势,文学影视作品中的内容也多以内陆为主,加之国内媒体报道称多数大学生及中国公民对于我国领土面积的认知为960 万平方公里,而忽略300 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领土。诸如此类海洋意识淡薄的现象与我国发展海洋战略的要求并不相称。

要发展海洋,必须提高国民的海洋意识和文化,从而提升民族的海洋历史和文化,因为文化的基础离不开历史的底蕴,文化又能够反映经济愿望和促进经济建设。在国民的海洋文化教育上,将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教育内容和海洋文化资源,结合海洋闲暇旅游产业的发展,融入学生社会教育和课堂学习,从小培养国民热爱海洋的感情,为我国海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广泛又坚实的基础[5]。

3.2 吸引金融支持,突破现有格局

2012年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等,在这些海洋规划或指导意见中,无一例外强调了金融对海洋产业的重要性。例如鼓励滨海企业直接融资、设立海洋产业基金等[6]。此时,通过开拓和完善引入金融支持政策,使企业作为海洋经济的主体,以科学和富有指导性的经营模式对海洋进行开发,在既懂经济又了解海洋的专业人士参与和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接手由政府负担的宣传工作、缺乏资金支持的文艺类演出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打造良好企业形象的同时,打响海洋文化,并利用商业与政策性银行、正规资本市场等有力参与者本身的执行力度和已有影响力,迅速扩大经济规模。

面对国内资金通胀与海洋产业缺乏支持的社会现状,以海洋文化为品牌,吸引金融支持,突破现有海洋经济规模,将是今后海洋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方向。

3.3 开展特色模式,打响文化品牌

在海洋文化产品开发过程中,滨海城市与经济区采取的经济发展方式雷同众多,区分度小,海洋文化资源开发缺乏创新性与代表性。如山东地区的日照、威海、烟台、青岛等地,滨海旅游开发在沿海一线遍地开花,旅游方式如观光、海洋场馆、娱乐设施、纪念品发售的部分出现大量雷同,无序竞争现象造成了经济发展资源的严重浪费。

其实文化发展的模式化与品牌化已经有例可据,“古城文化”与“古城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方式已初步取得成果,例如“乌镇模式”在成为古镇发展借鉴模式的同时,这种文化品牌方式也正逐渐成为其他文化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的典型案例。

因此,抓住地区特色,致力于文化品牌的塑造是一个地区发展文化型经济的重要方式。在海洋文化方面,也已经有地区在尝试这种以品牌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方式,比如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展的着重演绎事业培训的方式,该地区借助近年来取得成功的《蔚蓝青岛》、《梦海》等文艺演出,在全国范围的海洋文化的演绎业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地区确立了在海洋文化与演绎事业相融合、创造经济价值这一形式中的领军地位。

品牌文化往往蕴含着隐形的财富和推动力,对地区的发展(不仅是海洋经济的发展,还有地区融资、交通、餐饮等多个方面经济的发展),有长期且不可忽视的作用。具有代表性的海洋文化品牌形成后,其相关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也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辽阔的发展前景。面对当今社会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杂乱无章的现状,一个成功的、有借鉴和推广意义的、海洋文化带动海洋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显得异常迫切。

[1] 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4).

[2] 张耀谋,李世新.海洋文化与海南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思考[J].海南金融,2011(8).

[3] 张开城,徐质斌.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化产业研究[M].北京: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

[4] 赵君尧.中国海洋文化历史轨迹探微[J].职大学报,2000(1).

[5] 韩兴勇,郭飞.发展海洋文化与培养国民海洋意识题研究[J].太平洋学报,2007(6).

[6] 中国正走向“海洋经济时代”金融支持决定成败[J].上海金融时报,2011(8).

[7] 郑贵斌,等.山东海洋文化资源转化为海洋文化产业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3).

猜你喜欢

涉海文化产业海洋
涉海翻译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研究①
战略管理导向下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体系研究
基于管理创新涉海企业投资审计运行机制研究
爱的海洋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涉海”成语的文化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