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收储政策对棉花市场的影响分析
2014-04-04胡继连
□李 丽 胡继连
棉花收储政策对棉花市场的影响分析
□李 丽 胡继连
在棉价大幅下挫的背景下,为保护众多棉农的利益,2011年国家开启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时至今日,这一政策已执行了近三年,它在保障棉花生产和供应、维护棉农利益以及防止棉价过度波动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给棉农和棉纺企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几年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以及其实施效果,客观地分析了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对棉花市场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一些建议措施,具体包括建立目标价格政策、建立棉花收储长效机制、调控手段多样化等。
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棉花市场;积极作用;消极影响
一、棉花收储政策的实施要点
1998年11月,国家颁布《关于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积极推行在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依靠市场力量实现棉花资源有效配置的新体制。棉花的收购数量和销售价格由市场决定,而政府基于市场供求形势确定棉花收购的指导价格。棉花进入市场后价格波动激烈,特别是2010年9月到2011年8月,在此期间,棉花价格经历了一轮大幅波动。2010年3月份棉花价格为1.5万元/吨,短短六个月时间,涨到9月份的1.8万元/吨,同年年底棉价一路攀升到3万元/吨,上涨幅度达到66.7%。2011年3月国内市场棉花价格一度高达31000元每吨,同比涨幅高达100%,然而从3月份开始,棉价又一路下滑,最低时跌破19000元大关。棉花价格暴涨暴跌让棉农和棉纺企业无所适从,给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增加了风险,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无一收益。为了稳定棉花价格,调节棉花供需矛盾,维持国内棉农、棉纺企业的市场预期,保障棉农、棉纺企业的利益,实现棉花生产稳定发展,政府于2011年3月颁布了《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
2011年度的棉花临时收储预案执行时间为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在这期间,若棉花市场价格连续五个工作日低于棉花临时收储价,中储棉总公司将发布临时收储公告,正式启动收储预案。预案制定临时收储价格为19800元/吨,为标准级皮棉到库价格,其中交储企业收购籽棉折皮棉价格18800元/吨。执行本预案的棉花主产区为山东、山西、湖南、湖北、陕西、河北、河南、天津、江苏、安徽、江西、甘肃和新疆13省(区、市),这13个棉花生产区的棉花产量占全国棉花产量的98%以上。
2012年度棉花临时收储价格是20400元/吨,比2011年提高600元/吨。执行本预案的棉花主产区包括山东、山西、湖南、湖北、陕西、河北、河南、天津、江苏、安徽、江西、甘肃和新疆13省(区、市)。
2013年国家继续敞开收储,临时收储价格不变,标准级皮棉临时收储价格与2012年度一致,为20400元/吨。
二、棉花收储政策对棉花市场的影响
(一)棉花供需形势及其特点
1.植棉面积下降产量持平
2011年度棉价低迷,棉农植棉积极性下降,次年全国棉花实播面积约为 7178.7万亩,降幅9.6%。调查结果显示,黄河流域棉花实播面积为2678.8万亩,同比下降14.2%,其中,河北、河南、山东三省的实播面积同比下降7.7%、19.4%和10.7%,降幅分别扩大0.3、1.3和0.4个百分点。另外,长江流域棉花实播面积1819.2万亩,同比下降13.5%,其中,安徽、湖北、湖南三省实播面积同比下降11.9%、10.3%和12.9%,降幅分别扩大0.5、3.1和1.6个百分点。而西北内陆地区棉花实播面积则为2664万亩,同比下降了1.4%,其中,新疆实播面积同比下降1.1%,降幅缩小1.2个百分点。
尽管2012年度棉花种植面积同比下降9.6%,但整体适宜的气候条件、更好的土壤条件以及虫灾的减少另总体产量得到了提振,全年度总产量 684万 t,较上一年度增产3.8%,同时棉花单产创新高,约1 368 kg/hm2,同比增长 11. 2%,另外,棉花质量较 2011年也明显好转。
据中国棉花协会监测,2013年棉花种植面积为6822万亩,同比下降6.7%,首次跌破7000万亩,为近10年来最低水平。从棉花播种以来,7月份,黄河流域棉区持续多雨寡照,长江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则高温少雨,不利于棉花生长,部分棉区受灾较重。进入8月之后,黄河流域和西北棉区气象条件总体较好,长江流域棉区旱情有所缓解,棉花长势有一定好转,预计产量较前期预测有所恢复,但仍差于去年。
2.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纺织品服装出口延续增长态势
2013年度前10个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整体呈现较快增长态势,保持了两位数的出口增幅,累计出口2335.6亿美元,同比增长一成一,超过全国外贸增长总水平。其中,纺织品出口约877.6亿美元,增长一成一;服装出口约1458亿美元,增长一成二。今年10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实现稳步增长。当月,中国纺织服装出口240.9亿美元,同比约增长6%。其中,纺织品出口85.7亿美元,增长6.4%;服装出口155.2亿美元,约增长6%。增幅与上月基本持平。
增长的原因为国际市场主要经济体经济缓慢复苏,消费者消费意愿有所增强。国内市场方面,得益于国务院出台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和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对出口的支持,企业出口信心增强,企业经营、贸易环境有所改善。七八月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相对稳定,没有出现大幅升值和剧烈波动的现象。
与此同时,目前中国纺织业正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贸易壁垒。上半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增速较今年第一季度减缓3.7个百分点,其中以质量安全、环保技术为主的“绿色”贸易壁垒是当前阻止中国相关产品出口的主因。
此外,尽管今年中国纺织业所面临的出口环境不会发生剧烈的变动,但发达经济体的整体复苏依然缓慢,外需增速低迷的现状不会有明显改观,纺织国际市场的竞争也仍很剧烈。最后,人民币升值趋势也给中国纺织品出口的进一步增长带来压力。
3.棉花及其制品进口大幅增加
因外棉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近两年我国棉花进口量不断提高。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0月我国进口棉花达到14.1万t,同比下降 48.1%。2013年1-10月累计进口外棉336.6万吨,同比减幅21.7%。7-10月中国棉花进口量呈阶梯状下滑,而2012年、2013年3月份均是棉花进口的高点。澳大利亚、美国、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和巴西等国家是我国的主要棉花进口国,今年10月份,各主要来源国进口量分别占进口总量的59%、15%、5%、5%、1%,除巴西增长外,其他各国较以前均下降,其中澳大利亚连续四个月超过美国居于首位,份额接近六成。棉花进口的主要贸易方式是来料加工、一般贸易、进料加工、保税监管场所进出境货物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五种方式,今年10月份各贸易方式分别占总进口量的 0.8%、42.2%、26.3%、 7.3%和23.4%,除了来料加工外,其他方式进口量均下降,保税监管场所进出境货物降幅最大,一般贸易所占份额依然最大,略超过四成。另外,由于国内外棉纱价格差距较大,棉纱进口量持续扩大。据中国海关数据,2012年我国棉纱进口量为 152.64万 t,同比增长 69.0%。2013年1-9月我国累计进口棉纱线156.71万吨,其中8、9月份进口量均突破20万吨。除港口保税及清关约11万吨外,全部进入贸易商、中间商和织布厂手中,而一些织布厂也认为,从成本上来看,进口印度、巴基斯坦、美国、越南及其东盟国家棉纱可以有效的规避棉花进口配额限制,而且近几年东南亚、东盟等国低支棉纱的品质已接近甚至超过我国中小纺纱企业,2014年以后进口高支棉纱、坯布甚至面料、服装将是中国下游企业的发展方向。
(二)棉花价格走势
1.籽棉价格行情下调
2013年棉花生育期内,主产区大部光温较为适宜、降水充沛,气象条件总体好于常年。但新疆西部强降水和冰雹、黄河流域部分棉区低温和春旱、长江流域棉区高温干旱、长江和黄河流域棉区阶段性暴雨洪涝和阴雨寡照影响棉花播种出苗、蕾铃生长及吐絮采摘,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
新花质量整体下降,棉农交售积极性增强,但 企业加工利润微薄,加上对价格下跌预期升温,纷纷下调籽棉报价,且收购谨慎,市场成交并未出现明显放量。其中黄河流域籽棉采摘基本结束,棉企收购积极性不高,交售进度略慢,而且停收、关机企业数量不断增加;长江流域籽棉收购情况不一,其中江苏企业利润尚可,收购积极性较高,安徽籽棉质量较差,棉企收购谨慎,日成交量逐渐下降;新疆北疆温度大幅下降,籽棉质量略差,企业收购积极性一般,停收企业不断增加,南疆棉企入储利润微薄,且“三丝”问题严重,入储风险不断升高,部分棉企开始关注现货销售,籽棉市场收购并不活跃。
2.棉花价格震荡走低
2012年初,在国家进行大规模收储的影响下,国内棉价跌势开始扭转,棉价有所回升。但直到3月份收储政策结束,不仅未能改善棉花市场需求低迷的状况,国内棉价转而下跌,由3月份的19556元/吨直降到7月份的18231元/吨。在宏观经济、国际市场以及期货撮合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下,7月国内棉花价格止跌企稳,并持续微幅上调。9月以后,2011年度储备棉投放和2012年度临时收储政策启动,2012年度棉花临时收储价格为 20400元/t,较上年提高 600元/t,远高于市场价格。在收储政策的带动下,国内棉价出现回调。受国家收储政策影响,2012年棉花市场运行基本稳定,价格波动较小。2012年1—12月,国内 328级棉花月均价从 19247元/t下跌到19068元/t,跌1.0%。全年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328)均价18913元/吨,同比下跌20.3%,波动幅度在1500元/吨以内。
进入2013年,受储备棉投放、春节临近等因素影响,纺织企业观望情绪加重,棉花企业担心价格下跌,报价下调,中国棉花价格指数出现本年度以来首次小幅回调,但在收储政策支撑下,整体仍保持相对稳定。4月份,纺织市场销售情况转淡,棉花现货市场需求不足,棉花价格仍以稳定为主,但稳中有落。之后几个月,棉花价格跌幅逐渐扩大。10月份进入采收旺季,棉花大量上市,企业收购积极性有所提高,交储成交量日益增加,截至10月31日累计成交1084420吨。在收储政策支撑下,10月份中国棉花价格指数环比总体有所上调,月内整体呈小幅震荡上行走势。月末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 3128B)为19651元/吨,较9月末旧标准指数上调493元,较10月8日首次发布的新标准价格指数19473元/吨上涨178元。
三、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的综合效用分析
为了解决国产棉滞销问题,我国于2011年3月颁布了《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这是首次确立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时至今日,国家已经连续三年实施棉花临时收储预案。
(一)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的积极作用
1.国内棉花价格趋稳,国际棉价下跌对其影响不大。
2010-2011年度,国内棉花价格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自临储政策出台后,3-8月棉价开始慢慢回落,从3.1万元/吨的最高价格下降到8月中下旬的1.9万元/吨,下降幅度为38.7%。2011年9月,临时收储政策实施,棉价小幅上涨至2万元/吨,较上一月份上涨幅度为5%。9月至11月棉价稳定在1.9-2万元/吨之间,波动不大。10月下旬之后,棉价略低于临时收储价格1.98万元/吨,棉花收储开始进入高峰期。9月上旬,国外棉价高于国内棉价,中下旬后,国外棉花价格开始急剧下跌,而国内棉价因受临时收储政策等宏观调控,国际棉价下跌对其影响不大,棉价比较稳定,国内外棉价出现倒挂现象。
下图为国内棉花价格走势图,可以看出自实行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以来,棉价趋稳,受外界影响甚微。
2.棉农的基本利益得到保障,全国棉农种棉积极性基本稳定
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执行后,价格基本稳定,棉农的基本收益得到保障,农民种棉积极性得到保护,全国棉农植棉意向小幅下降。临时收储政策对于最大限度地稳定棉花种植面积起到了重要作用。
3.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保护国内棉花产业免受冲击
在一定程度上,临时收储政策也对国内棉花产业发挥着保护作用。一旦取消收储放开国内市场,国际低价棉花大量涌入,棉花可能面临中国大豆的窘境,整个产业都会受到冲击。如果棉花种植面积因此而大幅萎缩,将很难再恢复。因此临时收储政策为整个产业撑起保护伞。
当前,棉纺织企业承受着国内外棉花价差较大带来的压力,如果在目前国际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较大幅度地调整临时收储政策,棉花价格有可能产生巨大波动,棉纺织企业将面对一个不稳定的市场,承受的风险和压力或许更大。
事实上,保护我国的棉花产业,客观上也对稳定国际市场有着积极作用,因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棉花产业能在相关政策作用下稳定发展,对世界棉花产业有积极意义。
4.棉花供应量稳定,保证纺织服装产业的原料供应
收储政策出台后,棉价基本稳定,棉花市场供应充足,纺织服装行业的原料成本大幅下降,棉花行情大涨,与2010年下半年因棉价高涨,棉企哄抢原料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原料供应得到保证,缓解了纺织服装产业的成本压力。
此外,我国已经实行了几年的棉花收储政策,现在国家棉花库存充足,虽然新棉有所减产,但对于我国整个棉花供求关系不会产生大的影响,整体来看我国的棉花供应量还是稳定的,并不会出现用棉企业抢棉的现象,对于用棉企业来说影响也不会很大。
(二)棉花收储政策政策的消极作用
现行棉花收储政策本意为稳定国内棉花市场价格、保护和提高农民种棉收益与积极性、防止纺织企业原料采购与生产成本剧烈波动,缓解供大于求局面,但短期政策长期化使得国内棉花价格远远高出国外价格,使棉农利益受损、国内企业的纱、布产品出口全球竞争力下滑,盈利艰难。同时,高收低抛又使得国家产生大量棉花库存,财政压力吃紧。
1.棉农利益受损,种植面积萎缩
虽然在收储政策支撑下,籽棉收购价格保持基本稳定,棉农基本利益得到保护,收益好于上年,但人工和农资等费用近年来持续增长,棉花种植成本连年上涨,亩均成本已从2009年的1100元左右上涨至1500元以上,部分地区更是高达1800元。其次,棉花只有每亩15元的良种补贴,与粮食等作物相比,补贴种类少、幅度小,棉农积极性不高。另外,棉花费工费时,机械化率低,影响打工等其他收入。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的统计数据,近8年来,我国棉花亩利润平均仅为246元,如果除去新疆的大田种植,内地棉花的利润更是每亩不足200元。棉花效益递减,导致我国的棉花种植面积已由2007年最高时的8889万亩萎缩到今年的不足7000万亩。
2.国内外棉花价差大,中棉纺企业生存日艰
2012年以来,受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国内市场需求增长趋缓,国内外棉差价过大等因素影响,我国纺织行业运行呈现下滑态势,生产增速明显下降,出口数量有所减少,企业效益出现下滑,产业链前端(棉纺、化纤)亏损加重。
2011年3月,国家颁布了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实施临储政策虽然保障了棉农利益,维持了国内棉价基本稳定,但同时也助推了国内棉花价格高于国际棉花价格,出现国内外棉价倒挂现象。自2012年9月,国际市场棉花价格开始震荡下跌,国内外市场棉花价差不断拉大,同年12月价差达到4000元/吨。2013年5月25日,国家计征关税和增值税后,国内市场棉价高于国际市场棉价5460元/吨,甚至比巴基斯坦的棉纱价格还高。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国内外棉价差的存在使得我国的众多外向型纺企在原料成本方面处于劣势,国内外棉花价差不断拉大更是严重削弱了国内纺织服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影响了整个棉纺织企业的健康发展。
3.庞大棉花库存,国家财政包袱沉重
2011年国储棉受够了313万吨,占全国棉花产量的47%。2012年国储棉收购了634万吨,占全国棉花产量的90%以上。除去国储棉已经抛售的部分,加上2011年以前的库存,当前国储棉库存超过了800万吨,占有国家资金在1600亿元左右(每吨按20000元推算),每年国家要支付的资金利息、仓储费,以及要承担的国储棉高收低抛的损失在300亿元左右。国储棉当前已经实实在在地让国家背上了沉重的财政包袱。
四、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完善建议
根据上文的总结分析,必须通盘考虑,针对棉花市场现存问题,改革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在维护棉花市场稳定、保护棉花产业链的前提下,应对不完善的地方作适当调整。
第一,建立目标价格政策。我国可学习国外采取的直接补贴与价格干预相结合的针对棉农棉花保护政策,尝试建立针对棉农的目标价格政策与棉花收储政策相结合的棉价保护模式,更有效地保护棉农利益,提高棉农植棉积极性。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可选择新疆作为第一个试点,尝试推行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待成熟后再推广到全国其他棉区。该政策初步设计思路是,农民按照市场价格出售棉花,政府每年确定籽棉目标价格,然后根据市场价格与目标价格之差以及平均单产水平,确定每亩棉花补贴金额,该项补贴每年春耕前直接发放给棉农。
第二,建立棉花收储长效机制。一方面,临时收储政策稳定了市场预期、确保了棉花市场供应,但另一方面,收储政策出台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滞后性、临时性,缺乏长效机制,导致该政策的调控效果大打折扣。针对这一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不断总结、完善棉花收储工作,追求实施棉花收储政策常规化,确保及时、有效地调控棉花市场价格。
第三,追求调控手段灵活多样。棉花价格调控和棉花数量调控是调控棉花储备的两种有效手段。实施棉花收储政策时,为促使棉花市场有效运行,政府应根据棉花市场形势灵活采取调控方式,也可以搭配采用多种调控方式。
[1]翟雪玲.正确认识、判断和对待当前的高棉价[J].农业展望,2010,(11):16-18.
[2]翟雪玲. 2012年以来我国棉花市场形势分析及后期棉花生产状况展望[J].农业展望,2012,(5):11-13.
[3]翟雪玲. 2011~12年度棉花市场分析及后期生产展望[J].农业展望,2012,(5):11-13.
[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农业部,等. 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EB OL].
[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农业部,等. 2012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EB OL].
[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农业部,等. 2013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EB OL].
[7]张莉维.浅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J].经济师,2013,(8):39-43.
2013-12-22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棉花产业经济岗位专家项目(SDAIT-07-011-11)。项目主持人:胡继连(本文通讯作者)。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泰安,271000
李 丽(1989- ),女,山东菏泽人,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组织与管理。
F307.12
A
1008-8091(2014)01-0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