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柱凝胶卡式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4-04-04叶巧国张卫良卢德权杨毓何静李交梁丽雯
叶巧国,张卫良,卢德权,杨毓,何静,李交,梁丽雯
(1、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附属陈村医院检验科,广东 佛山 528300;2、广州市白云区中医医院;3、广州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4、佛山市顺德区中心血站)
随着输血医学的不断发展,输血已经成为了临床一种特殊治疗和抢救生命的重要措施,传统的交叉配血方法有盐水法、酶法、聚凝胺法等,这些方法灵敏度低,操作繁琐,耗时长,影响因素多,严重影响了受血者的输血安全,引起了临床的高度重视。微柱凝胶技术是近年来国际公认的安全输血的推荐方法,该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的种种缺陷,安全、快速、灵敏,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常规技术,我国目前已逐步推广使用。我院自2009年引入该技术,现对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多次输血的备血、配血标本932例,采用微柱凝胶卡式法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和交叉配血,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我院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多次输血者的备血和配血标本932例,其中男529例,女403例,其中:有输血史的681例,有妊娠史的87例,短期内需多次输血者6例,另外,有输血史+妊娠史的有29例,有输血史+短期内需多次输血的有127例,有输血史+妊娠史+短期内需多次输血的共有2例,年龄为21d至92岁。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ABO、Rh(D)血型定型检测卡、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检测卡(中山市生科试剂仪器有限公司);ABO血型反定型用红细胞试剂盒、抗体筛选红细胞试剂盒、谱细胞(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125704);FYQ型免疫微柱孵育器,TD-2Y医学检验多功能离心机。
1.3 标本要求 抗体筛选、交叉配血采用EDTA抗凝的新鲜血样,血量不少于3ml,不规则抗体鉴定血量至少5ml;疑难交叉配血要求送检EDTA抗凝血和不抗凝血各一管,血量均不少于3ml(2~8℃,48h内),不得使用溶血和高脂血标本。
1.4 试验方法
1.4.1 对932例备血、配血标本在交叉配血前先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检测卡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检,筛检结果的判定参照筛选红细胞试剂盒说明书的结果判定示意图,筛检结果呈阴性的输血者,进一步做交叉配血实验。
1.4.2 不规则抗体筛检呈阳性,或筛检呈阴性但交叉配血主侧凝集者,对患者血样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鉴定结果比对谱细胞的细胞反应格局图,分析出抗体类型,再选取抗体相应抗原为阴性的同型供血者与患者进行交叉配血实验。
1.4.3 交叉配血次侧凝集者,对患者红细胞加做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以检测红细胞是否被血型抗体致敏,同时对供血者血浆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上述各操作步骤严格按照微柱凝胶卡说明书和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
2 结果
在932例备血、配血标本中,共筛检出不规则抗体3例(0.32%),经特异性鉴定,检出抗-E 2例(0.21%),抗-c 1例(0.11%),选取不规则抗体相应抗原阴性的供血者与该3名患者进行交叉配血,配血成功。同时交叉配血次侧凝集的有3例,其中2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表明患者的红细胞已被血型抗体致敏,另1例为血清蛋白紊乱及白/球蛋白比例倒置引起的假凝集;交叉配血主、次侧均凝集的有2例,由患者自身抗体所引起。
3 讨论
微柱凝胶卡式法是微柱凝胶技术与免疫血清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免疫检测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微柱凝胶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结果直观准确且可长期保存、能自动化操作、影响因素少的特点。在灵敏度上,比聚凝胺法高出2~4个滴度,比抗人球蛋白、酶法高出3-6个滴度[1]。在特异性上,传统的试验方法对一些弱的抗体检出率较低,易漏检,且对部分血型系统的抗体检测不了,盐水法甚至只能检测IgM抗体,而微柱凝胶法则可同时检测出IgM和IgG抗体,并能捕捉到传统方法无法检测到的微弱的抗原抗体反应,很好地保障了临床的输血安全。
不规则抗体的产生多见于Rh系统,是引起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以及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重要原因,据有关文献报道,由不规则抗体导致的交叉配血不合占总数的60%以上[2],而输血、妊娠等是不规则抗体产生的主要原因。据报道,每输1U血液使受血者红细胞致敏的风险为1%~1.6%,多次输血产生同种抗体的概率为15%~20%,约80%以上Rh阴性受血者在接受Rh阳性血液后的2~5个月内能产生抗体,如经再次免疫,因“回忆反应”,3周内抗体浓度即可达到高峰[3]。因此,对需输血治疗的患者、孕妇,尤其是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多次输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通过早期发现和确认具有临床意义的抗体并在配血前鉴定此抗体,一来可获得充足的时间来选择与患者相配合的血液,避免因寻找不到相合的血源而延误治疗,二来孕妇可以在孕期进行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和治疗,这对优生优育具有重要价值。
在本研究中,笔者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多次输血者这些不规则抗体产生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共筛检出不规则抗体3例,检出率为0.32%,接近于郑三等[4]采用微柱凝胶法得出的0.29%检出率,在有关文献报道的正常人群中检出率0.3%~2%[5]的范围内。此3例患者均有输血史或妊娠史,在交叉配血时,均表现为主侧凝集次侧无凝集,经鉴定抗体特异性,证实为抗-E 2例,抗-c 1例。虽然不规则抗体在正常人群中的检出率很低,但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患者一旦输入具有相应抗原红细胞,抗原抗体发生免疫结合,在补体的参与下使输入的红细胞发生溶血,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严重时危及患者的性命,这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在输血对策上,应选取不规则抗体相应抗原阴性的供血者与患者进行交叉配血及输注。
同时,在交叉配血实验中,有2例主、次侧及自身对照均发生凝集,由患者自身抗体所引起。自身抗体分为温抗体和冷抗体,前者主要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后者则多见于冷凝集素综合征、支原体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在输血对策上,自身抗体患者应尽量避免输血,因为输血可能诱发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如确需输血,温抗体患者采取的方法是用多个供血者与之交叉,取相对凝集最弱的供血者红细胞给予洗涤后输注,且成人每次输注不超过2个单位[6]。冷抗体患者须在温暖环境中或使用输血加温器将同型洗涤红细胞加温后缓慢输注。在输注过程中,均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注意有无溶血现象发生,如发生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进行有效的处理,以确保病人生命安全。
交叉配血次侧出现凝集较为常见,原因也较为复杂,需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本文共有3例交叉配血仅次侧发生凝集,对供血者的不规则抗体筛查均为阴性,这排除了由供血者引起凝集的可能性,对患者红细胞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其中2例直抗阳性,表明受血者的红细胞已经包被了血型抗体,这是引起次侧凝集最常见的原因,主要见于溶贫、再障、多发性骨髓瘤以及反复输血尤其是输注大量血浆的患者,输血时可输注同型洗涤红细胞。次侧凝集直抗阴性的病例,为血清蛋白紊乱及白/球蛋白比例倒置引起的假凝集,多见于肾脏疾病、肝胆疾病的患者,一些肿瘤癌症、白血病、上消化道出血、贫血的患者,在交叉配血时也易引起假凝集[7]。另外,药物免疫性抗体、供血者血浆中存在针对病人红细胞抗原的抗体,亦是引起次侧凝集的常见原因。
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在临床输血中是很有价值的,但仍有其局限性:一是低频率抗原的抗体或有剂量效应的抗体,可能被漏检,二是以往免疫的抗体已降到难以检测的水平,因此抗体筛选试验不一定能检出所有有临床意义的抗体,受血者以往的抗体鉴定记录有重要参考价值,或者安排抗原性更完全和特异性更强的筛选细胞或敏感度更高的技术做试验[8]。也有国外的一些学者认为采用一组谱细胞进行抗体鉴定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可能漏检常见的组合抗体,建议采用两组谱细胞以提高组合抗体的检出率。同时,输血安全涉及从献血者静脉到受血者静脉整个输血链各个环节的安全,必须采取各项综合措施严格管理和监控[9],有条件的血液中心/血站,亦应当加强对献血者尤其是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首次献血者血清/血浆不规则抗体的筛选工作,以减少不规则抗体进入受血者体内的可能性,保障受血者的输血安全。
综上所述,不规则抗体筛查应作为输血前检查的常规项目,尤其是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多次输血者非常重要,而微柱凝胶检测技术作为国际公认的安全输血的推荐方法,使不规则抗体检测理论金标准成为临床金标准,对降低和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1]张瑛.微柱凝胶法在检测孕妇红细胞免疫抗体中的应用[J].宁夏医学杂志,2003,25(10):617-618.
[2]郑志民.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探讨 [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9):1087.
[3]寇丽筠.临床基础检验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75-76.
[4]郑三,冯学冠.微柱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应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0):1311-1312.
[5]肖星甫.输血技术手册[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95.
[6]汪传喜,田兆嵩.AIHA病人的输血前检查和成分输血[J].中国输血杂志,2000,13(1):61-65.
[7]杨莹,谭雅玲,蒋永青.卡式配血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3):332-333.
[8]陈小伍,于新发,田兆嵩.输血治疗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40-41.
[9]余晋林,朱业华,田兆嵩.血站质量管理培训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6-10,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