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为底蕴推动实现中国梦
2014-04-04陈蓉蓉
陈蓉蓉
(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以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为底蕴推动实现中国梦
陈蓉蓉
(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以及强大的精神力量,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意义,有利于推动中国梦的实现。一方面要以时代发展为内在依据,科学合理地评价中华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同现实相融合,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实践中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实现;中国梦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推动以及思想家们的概括提炼,逐步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品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因此,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自觉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会和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力量,有力地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一)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精神
在几千年思想文化的发展中,各个时期的思想家都对探讨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他们总是把社会发展的希望寄托在人的自身发展和完善上。孔子提出“仁者爱人”,他认为爱人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性,只要有人群存在的地方,就有爱的存在。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①。他认为宇宙虽然物类万千,但人类在世界上有着自己的特殊地位,除了道和天地外,人最伟大。汉代的董仲舒也提出“人之超然万物之上,而最为天下贵也”②。在这种人文精神的熏陶下,我国传统文化还培养出了重德性修养的人生价值观。“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突出了个人道德修养对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正是在这一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才造就了历史上无数个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仁人志士。
(二)推崇“物我一体”的天人和谐的精神
把人与自然、社会视为一个整体,强调要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的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表现出的又一基本精神。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都竭力主张天人同构、物我一体,反对把天和人割裂、对立起来的观念和做法,其中,尤以道家为典型。老子曾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③思想,意思就是说人和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赖的,二者是一个整体。随着历史的发展,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宋明理学家的“天地人只是一道”“天人本是一理”以及明代心学家的 “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矣”④等逐渐开始把天道与人道视为一体。天人合一的思想如此就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因而完全达到了天人和谐统一的境界。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人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提供了可能。
(三)倡导“和而不同”的文化包容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保持着强大的活力,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文化始终贯穿着“和而不同”的精神。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种思想互相驳难却又相互融合,因而才带来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学术繁荣和昌盛,也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种文化包容精神的支配和作用下,中国各种思想才得以始终处于互通互融的过程中,从而打破思想文化的封闭性和保守性。中国历史上佛、儒、道三教本相互对立,却最终走向融合形成一体,并且构成了汉代以后中国文化的主体结构,这更是典型地反映出这一精神。中华传统文化的这种包容会通的精神同样表现在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的大融合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吸纳与同化上,它作为一种文化观深刻影响着中国文化思想发展的全过程,从而使中国思想文化长青不衰,始终充满活力。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实现中国梦的现代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中国梦”这一概念,并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2]”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以及强大的精神力量,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对实现中国梦的现代性意义,从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力量,必将加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首先,中华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动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民族的一种广泛而持久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主要来源是中华传统文化。自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而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在中华大地掀起了一场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民族革命运动,直至今天的改革开放,都是为了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实现祖国的繁荣昌盛,而推动这些运动的深层动力却是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强意识和爱国主义热情。正是依靠这种强烈的民族自强意识和爱国主义热情,中国人民开展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独立、人民民主的革命运动,而这些无疑都是无数志士仁人受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结果,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的体现。所以说,中华传统文化构成了推动中国梦实现的基本动力。
其次,中华传统文化能为实现中国梦所需要的良好秩序提供资源。中国梦的目标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这就必然需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稳定的社会秩序为保障。在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同志就非常重视社会稳定的问题,提出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稳定压倒一切”。中国梦的实现指的不仅仅只是生产工具、劳动条件等物质方面的机械化、自动化达到现代科学技术的水平,还有在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也要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重大变革和转型。在推进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需要建立起一种新的和谐的社会秩序,而中华传统文化注重个体人格的修养、强调人际关系和谐的中和精神,以及强调社会集体利益的价值观念,都可以对维护新的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三、以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为底蕴推动实现中国梦
(一)以时代发展为内在依据,科学合理地评价中华传统文化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任何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文化都必然被历史之河所湮灭,“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有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新型文化来指导,但任何文化都决不是无中生有、骤然降临的,而一定是与传统文化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首先,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中华传统文化。早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提出了批判地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张。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绝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3]在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并不仅仅只是需要我们继承且大力弘扬的优秀遗产,还有一些具有封建主义文化性质的观念形态以及被物化了的事物,因此,要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任何对中华传统文化不加分析地全盘肯定或者全盘否定,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危害都是极大的。
其次,继承并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遗产。我们在辩证地认识了中华传统文化之后,就应该彻底清除其中的封建主义痕迹,在立足于继承其精华的同时,充分挖掘和汲取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资源,为其增添具有时代精神的先进内容,使之与时代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中蕴含着一种无与伦比的伟大力量,例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一贯尊重事实的求实精神,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自强精神等都是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目标所始终需要的永恒的精神。我们应以时代发展的要求为内在依据,继承且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遗产,赋予中华传统文化以现代性意义,指导中国梦成为现实。
(二)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同现实相融合,在实践中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传统文化不仅仅只是产生于过去并即将沉寂的历史文化,它是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生命之源。我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思考中华传统文化,绝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些可有可无的历史知识,而是要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反思,自觉继承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建设和发展现代的新型文化,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中华传统文化同现实生活相融合,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之服务于民族振兴和现代化建设。
首先,在个人与自身的关系问题上,要大力弘扬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精神。现代商业社会是通过不断刺激人的消费欲望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而消费欲望的无限膨胀破坏了人的身心和谐,个人身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人开始沦落为“物化”动物。中华传统文化中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精神要求我们“以人为本”,重视人的身心关系问题,对我们正确处理个人与自身的关系问题提供了指导。一方面,我们要肯定人的基本欲望的合理性,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强调要将人的欲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持心灵的自由以及精神的和谐,以此化解身心的冲突。
其次,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要大力推崇“物我一体”的天人和谐的精神。随着工业文明的发达,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向自然获取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却又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生态平衡等社会问题迭起,人与自然的矛盾突出。中华传统文化主张“物我一体”“天人合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应该受自然规律支配。在这种精神的引导下,人类才能够自觉保护自然,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维持世界整体的生态平衡。因此,大力弘扬“物我一体”的天人和谐的精神对化解人与自然的矛盾与冲突有重要作用。
最后,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要大力倡导“和而不同”的文化包容精神。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与人之间、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加剧,而经济全球化要求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但个人、团体以及国家之间文化与利益的差异与矛盾却导致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冲突进一步激化。大力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中的“和而不同”的文化包容精神,可以促使人与人之间、各种社会阶层和集团之间、国与国之间和谐相处,减少争夺,特别是儒家学说重仁义、讲诚信、尚辞让等主张对人与人、国家民族之间的紧张关系都有缓解作用。
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创新理论、发展理论,从而创造出一种既适应于现代化建设又能够积极推进精神文明进步的新文化。我们坚信,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华传统文化必将以其特有的智慧,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注 释:
① 《老子》第二十五章。
② 《春秋繁露·天地阴阳》。
③ 《老子》第二十五章。
④ 《王文成公全书》卷六。
〔1〕 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49-250.
〔2〕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2-11-30.
〔3〕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7-708.
(责任编辑 吴 星)
To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China Dream on the Foundation of the Basic Spiri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HEN Rong-rong
(Anhu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ontains a wealth of intellectual resources and strong spiritual power. Fully mining the modern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an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hina dream. On one hand, we need to develop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based on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we should combine the basic spiri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ith the reality, an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so that we could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in practic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basic spirit; realization; Chinese Dream
2013-12-12
安徽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项目(01001770—10117700597)。
陈蓉蓉(1989—),女,安徽淮南人,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D601
A
1007-6875(2014)01-01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