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推进四川省丘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

2014-04-04袁志英陈燕英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4年1期
关键词:乐至县种粮农机化

□陈 进 袁志英 郭 鹏 陈燕英/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

关于推进四川省丘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

□陈 进 袁志英 郭 鹏 陈燕英/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

2013年四川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41%,全省农机化发展总体上迈入了中级发展阶段,然而四川多丘陵山地的复杂地形地貌却阻碍着农机化水平的快速发展,丘区农机化发展缓慢已成为提高四川农机化水平的短板。笔者于2013年初深入典型丘陵市——资阳市对丘区农机化发展进行了调研。本文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分析如何推进四川省丘区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

1 丘区农机化发展现状

资阳市是四川省典型丘陵山区市,以资阳市为例可以大致了解全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资阳市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幅员面积7962km2,地貌形态全市可分为低山、丘陵、河流冲积坝3种类型,其中以丘陵为主,占总面积的90%以上。2012年,资阳市拥有总人口 505.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2.72%;全年输出和转移农村劳动力162.2万人,占农业人口的32.06%。全市农机总动力178.16万 kW,耕地面积26.83万hm2,其中机耕17.84万hm2、机播0.61万hm2、机收3.78万hm2;其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为16.89%,其中主要农作物机耕水平35.55%、机播水平1.24%、机收水平7.67%。资阳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机播和机收水平十分低下。

2 丘区农机化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

2.1 地形地貌制约了丘区农机化的发展

虽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高了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但由于丘区农田地块普遍小,且地块多存在一定坡度,即使流转承包土地也很难连成片,从而导致在丘区使用农机特别是大型农机困难。如乐至县绍兴村东山镇,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仅666.67m2左右,田块较小,最小的田块只有几分地,而当地农民又习惯玉米套作蔬菜,除可以用微小型耕整机耕地外根本无法进行其他环节的机械作业。10社村民王永算是当地的种植大户,家中3人务农,自有田土0.47hm2,承包田土2.2hm2,但所有田土零星分布,难以应用大型农机,家中仅有一台旋耕机和一台脱粒机,虽然农机作业可以节约成本1500元左右,但作业效率不高,并没有降低务农的劳动强度。

2.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缺乏经验

在简阳市和乐至县调研发现,虽然近几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但规划设计上缺乏实际经验,让一些基础设施修建出来成为了“摆设”。如机耕道修建宽度太窄使大型农机具不能进入;不修建下田坡道,机具入地要么需要辅助工具要么人工抬才能下田;灌溉水渠设计不合理,农田“看着”水渠在眼前也“喝不上”水;等等。

2.3 政策不合理、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种粮直补政策是将补贴直接发放到户,此项政策的弊端在于不是谁种地谁受益,这无疑让一些外出务工而将土地撂荒的农户占了“便宜”;并且补贴额度少,年人均补贴额度只相当甚至于还不及1个技术工1天的收入,根本无法起到促进农户积极种粮的作用。其次,土地流转政策不完善、流转手续不齐全,难以保障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有的农民愿意流转土地但漫天要价,有的宁愿生草也不愿流转,导致丘区农田撂荒严重。乐至县绍兴村东山镇13社现有耕地53.33hm2,抛荒10hm2,占耕地面积的18.75%。同时,政府对种粮面积在2hm2以上有国家补贴的政策宣传力度不够,调查了解到当地农户普遍没听说过此项政策,并表示如果有此项政策,愿意承包更多土地种粮。

2.4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缓慢

调研发现丘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规模普遍较小,收入不高,合作社成员年龄多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机具以中小型农机为主,作业效率低下,为提高收入,只有延长下田时间。合作社虽然财务制度健全,但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管理者多为合作社出资比重最大的农民,这些管理人员普遍学历不高、对经营管理缺乏相应经验,只知道一味地规避风险,更有甚者是兼业合作社的,在还没开始展开事业之前就已做好撤退的准备,更不要提对经营合作社是否有明确的发展思路和目标;而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项目较为单一也成为阻碍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因素之一,只从事农机作业服务,其时效性较强,加之作业信息不畅,作业市场受到了一定限制,从而导致作业量不饱和。同时,政府对农机合作社的投入力度不及农业合作社,使农机专业合作社在购买机具方面资金压力得不到缓解。例如乐至县帅乡农机专业合作社,其社长除了开展农机作业服务外还经营货物运输,而该社除开展农机作业服务外,没有其他经营服务范围,2012年全社经营获利仅20万元,其利润相比四川平原地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只能算别人的零头。

2.5 农机农业结合紧密程度不够,适合丘区使用的农机产品少

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的问题在四川丘区尤为突出,简阳市农户普遍反映,在播种深度、吸肥和抗旱能力方面,机播不及人工播种好,虽然机播能够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但产量却降低了,顾此失彼。简阳市、乐至县的种植模式都以套种为主,这种种植模式的品种、施肥量和成熟期在大范围内很难统一,导致农业机械的应用更加困难。并且,适应丘区的农机具很少,现仅有耕整机应用较为普遍;而这些机具多为手扶式,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仍然很大,有村民反映,虽然机耕比牛耕提高效率很多,但是操作舒适度较低,有时候耕地一天下来,睡在床上都感觉手还在抖个不停。

2.6 基层农机服务机构职能失效

基层农业服务中心本是示范推广农技农机、服务农业的机构,目前看来,农业服务中心并未发挥其服务职能。如乐至县石湍镇农业服务中心有7个编制,5人在岗,仅1人为农学专业人员,其他人员多为安置的退伍军人,缺乏相应的农业农机技能和知识,根本无法从事农业技术的指导、示范工作。

3 四川推进丘区农机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快丘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农田改造

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机化有效发展的前提,因此要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丘区农田的改造。在政策上要设立机耕道、田型调整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因地制宜,要考虑建设是否可行、使用能否长效和可持续,建设的最终方案必须通过专家论证才能开始施工,建设完工后还应定期进行回访,避免出现形象工程,浪费资源和资金。对于丘区农田的改造,始终要以规模化经营为前提,加快中低产田土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

3.2 适当调整各项惠农政策

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完善各项补贴政策实施方案。一是购机补贴比例不能使用一刀切方式进行,应区域性、针对性设置补贴比例,针对农机化相对欠发达和经济条件较差的、未形成规模化经营的丘区,应提高大中型拖拉机和当地需求的其他类型机具的补贴力度,相应减少微小型农机具的购机补贴比例,用政策这只无形的“手”推动丘区农业向集中化、规模化发展。二是建议提高对农机大户和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累加补贴比例,同时,强化对2hm2以上种粮户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与农户对接,采取订单式服务,逐步完善和形成规模化经营种植模式。三是加大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调完善整试点范围,建议在全省范围内实行“有种有补,无种无补”“谁种粮谁受益”的补贴原则,对没有种粮食的农户不再予以补贴;在流转土地上种粮的农户也可享受补贴,补贴资金将直接补贴给种粮农户而不是不种粮的土地承包者。或者试行将粮食直补资金统筹化应用,即按村为单位,统一使用全村的粮食直补资金,以“一事一议”方式统筹安排资金建设公共基础设施。3.3 积极扶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1)要以多种方式,如土地托管、土地使用权租赁等方式加快农村土地的流转,为农机作业和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对于土地租赁价格,政府应出台相关规范文件,加强土地流转的价格引导,做好租赁方和承租方间的协调工作,既不能让农民利益受损,也不能让经营农机的农户和种粮大户无利可图,打击了其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2)加强农机专合社扶持力度。一是建立政府贴息贷款、提高累加购机补贴比例等优惠政策;积极与银行、企业和销售商协商谈判创新型担保模式,以企业或销售商担保为购机户贷款,减少购机户贷款购机的经济阻碍。

(3)加强职业经理人的培训,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水平。积极引导和出台优惠政策,给愿意回乡创业和愿意发展农业农机事业的年轻创业者机会,让他们到农村运用其才智开展规模化、特色化农业经营,发挥其典型带动作用,推动农机合作社规模化经营上新台阶。如乐至县石湍镇玉峰村1名30多岁返乡务农人员,以1.35万~1.5万/hm2的价格在当地承包土地种植经济作物花生、草莓等,收入比外出务工高。

(4)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引导农机作业和种粮“双向发展”。一是逐步、分阶段发展“农机种粮大户”这种新型职业;二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应建立“农机+土地”、土地托管、签订订单等经营模式,在稳定原有经营项目和客源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展经营项目,分散和降低经营风险;三是促进产村相融,把村级发展和特色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依托产业建新村,改进农村环境和农田基础设施,促进农机化发展。

3.4 聚焦丘区农业农机科研的发展与推广

一是出台丘区农机科技创新奖励机制或者设立丘区农机科研专项基金。以此促进农机科研单位和农机企业加强丘区农机农艺技术攻关,推进丘区农机产品的科技创新,提高丘区农机产品与农艺的适应性,使农机装备更加符合当地地理、环境和农艺的要求。二是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提高农民对农机产品及农机农艺融合的认知度和接受能力,改变农民不适宜农机作业的传统种植习惯;研制农机农艺相融合的技术规范和技术路线,大力推广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的“五统一”模式,为农机农艺相融合创造环境。3.5 强化基层农机服务机构及当地政府服务农业的职能

建立健全农机基层服务体系,为农机户提供更有效、优质服务。加强农机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和基层队伍农机专业素质的培训,保证基层农机服务岗位工作人员具有相应的农机农艺专业知识,能切实有效地为农民提供农业各方面的服务,为当地农业部门更准确地提供各乡镇的农机数据信息。建议农业系统内部农机、农业岗位人员要建立流动、交换机制,定期组织交流、学习和培训,无论是农机还是农技的岗位人员应该是既懂农机又懂农技的双面能手。

猜你喜欢

乐至县种粮农机化
乐至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乐至县:就业服务提质量 多措并举稳就业
乐至县蚕桑产业提质增效的对策
画画就如种粮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四川 乐至县新增四个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