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农产品面向中亚市场“走出去” 的动因、制约因素及其对策建议

2014-04-04加林巴班努尔兰别克哈巴斯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中亚国家中亚走出去

加林·巴班,努尔兰别克·哈巴斯

(1.新疆畜牧科学院草业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2.新疆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7;3.中央财经大学 商学院,北京 100081)

一、新疆农产品面向中亚市场“走出去”的动因

1.双方的农业合作潜力,为“走出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山水相连,互为友好邻邦,发展经贸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自1992年中国与中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双方政治关系不断升温,也为发展经贸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关系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和有关协议的签订,进一步强化了双边合作机制,双边的经贸合作关系得到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发展。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达到了459.4亿美元,相比1992年建交之初的5.27亿美元翻了100倍之多[1]。

农业是中亚国家的传统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中亚国家国土辽阔,多样的土壤和气候为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哈萨克斯坦领土面积为272.49万平方公里,其中可用于农业的土地2.222亿公顷,包括3190万公顷耕地、10万公顷多年生植物用地、280万公顷熟荒地、510万公顷草场和1.823亿公顷牧场。人均占有农业用地13公顷,其中耕地2公顷[2]。该国属于北温带,共有四个自然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沙漠带和半沙漠带。从北到南,年均日照时间为2000~3000小时。全国平均水资源为20000立方米/立方千米[3]。但中亚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业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时期。苏联解体后,由于农业技术发展落后,劳动生产率不高,农业资源总体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4]。与此同时,中亚国家的民用工业和农业发展等领域基础薄弱,农产品供给不足,除棉花、小麦等少数农产品能满足国内需求外,大多数农产品,尤其是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主要靠进口补给,这为新疆农产品进入中亚国家市场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成为新疆与中亚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动力和潜力。中国农业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改革开放以来有新的重大发展,即把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精华与现代农业技术结合起来,把生物技术同工程技术、农艺技术结合起来,使农业走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的良性循环轨道,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5]。中亚国家可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以较小的成本学习到中国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促进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上海合作组织和中亚区域合作机制下,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农业合作日趋紧密。无论从近期还是从长远来看,要实现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不仅要开拓农产品市场空间,更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对中国而言,中亚一方面是中国一个巨大的农产品需求市场,另一方面其农业资源条件可以共同开发和利用。开展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开发资源、销售产品,可以为中国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探索新的空间。正是基于上述有利条件,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方面有着很大的互补性和合作潜力,从而为新疆农产品面向中亚市场“走出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新疆农业的重要地位,为“走出去”提供内在动力。

新疆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据统计,1978~1998年农业增加值平均增长8.7%,高于全国年均水平3.7%,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8.4%。从城乡居民收入情况看,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水平。2013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893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42元,增长14.4%,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同期,全区农林牧渔总产值1781亿元,增长5.4%[6]。农业发展为新疆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新疆农民收入构成突出表现为单一性,即第一产业收入,且家庭经营收入占主导地位。据资料显示,2001~2012年新疆农民家庭经营人均收入由1542.05元增至4239元,占全年人均纯收入的66.3%以上,说明新疆农民仍然以广义的农业为主要的经营活动,农业生产仍然是新疆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虽然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长对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的贡献总的趋势在增加,但目前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重仍然很大。可见,从一方面看,农民收入渠道非常单一,基本为小规模的家庭经营和单一的土地经营,这种结构模式使新疆农民长期处于提供初级产品的地位,收入基本局限在种植业内;另一方面,农民收入对农业的依赖程度很高,如何通过农业发展,提升农业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是新疆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疆等欠发达地区,要提高农民的收入,首先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深层的结构调整,彻底改变整个农业的结构层次偏低的情况,使农业成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产业,把农业培育成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其次,要走出去,寻找新的销售空间。而无论从地缘条件,还是从合作机制上看,中亚都应作为新疆农产品“走出去”的首选。

在新疆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农业的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新疆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问题。

第一,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全区农业人口高达约57%,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70%以上。新疆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民族问题。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关系到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关系到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各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局。

第二,新疆与八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达5400多公里,具有向西(中亚)开放的地缘优势。新疆地处古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是中国向西开放的主要陆路通道。已经正式开放的17个边境口岸呈弧形分布于十多个县(市)境内,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形成了中国向西开放的一个大扇面。第二亚欧大陆桥和亚欧光缆的贯通,为向西开放对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把自身的区域性对外开放战略融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去。”[7]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工作时提出了明确要求。可见,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新疆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3.中亚为新疆农产品“走出去”提供了较大市场。

中亚五国总面积为399.44万平方公里,人口将近7000万,农产品年需求量为400万吨。该区域最大国家哈萨克斯坦需要大量进口的农产品有糖料作物、奶制品、小麦以及水果、蔬菜等。由于中亚各国农业生产技术普遍落后,农业投入不足,农业生产资料匮乏,加之受到当地农民种植蔬菜和消费习惯的制约,蔬菜生产主要以露地常规蔬菜为主,反季节蔬菜生产能力不足。鲜食蔬菜只能在每年6~10月上市,其余时间全靠进口来供应,且价格很高[8]。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哈萨克斯坦的蔬菜消费结构正在由以胡萝卜、洋葱、圆白菜为主的季节消费向多元化、年季平衡消费转变。常规蔬菜季节消费比重已由过去的90%以上调整到60~70%。反季节蔬菜人均年消费量达32.5千克,全年消费量50万吨,但是同期国内生产量仅可满足33%的需求,尚有34万吨需求缺口。预计2015年蔬菜总消费需求110万吨,其中反季节蔬菜总需求53万吨,农产品消费存在巨大市场空间。

中亚市场以美元计算农产品单价,通常情况下在中国1元/千克的农产品在中亚市场往往卖到1美元/千克,国内外市场价格差异很大。以哈萨克斯坦为例,其蔬菜价格平均高于同期中国蔬菜价格2~3倍,反季节蔬菜价格更高。洋葱、胡萝卜、圆白菜等大路菜每千克3~6元,番茄、黄瓜、西葫芦、南瓜、大白菜、蒜等每千克10~25元,生菜、圣女果、花菜、蘑菇、茄子、辣椒等每千克25~80元,目前每年经新疆口岸出口到中亚的农产品远不能满足中亚市场需求[9]。

4.新疆目前的农业发展状况,为“走出去”提供了后盾保障。

第一,新疆设施农业规模迅速扩大,农产品加工能力有所增强。近年来,向西开放,将新疆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带动内地与中亚、南亚、俄罗斯乃至欧洲的经贸往来是该区对外开放重点。新疆顺应外向型农业发展要求,强化了对中亚国家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通过抓基地建设着力夯实农副产品出口基础,抓龙头作用着力扩大农副产品出口规模,抓市场开拓着力促进外向型农业可持续发展,抓政策扶持着力调动农民发展外向型农业的积极性。目前新疆设施农业规模迅速扩大,以市场为导向、大生产、大流通的格局初现端倪。截至2011年10月底,新疆农业投产面积已达102.75万亩[10];设施农产品品种日益丰富,从过去单一蔬菜逐步发展到瓜果、食用菌、花卉和种苗等;配套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全区仓储保鲜能力已达58万吨,其中气调库、冷库53万吨以上,农家贮藏窖能力5万多吨。

第二,新疆农产品出口能力有所提高。随着设施农业规模和农产品加工能力的增强,新疆农产品出口能力不断提高。近两年来和田、阿克苏、巴州、吐鲁番、哈密、昌吉、塔城和伊犁等八地州设施农产品外销比例已超过40%,喀什、阿勒泰两地区外销比例约20%。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初步形成了以棉纱、番茄酱、蔬菜、香梨等为主要出口产品,以美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等为主要出口对象的外向型农业发展格局。2014年1月,新疆口岸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国家是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二者合计(4100.9万美元)占同期新疆口岸农产品出口总值的79.1%。据海关统计,2014年1月新疆口岸出口农产品4.18万吨,价值5183.6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3.3%和53.9%;出口农产品的平均价格为1239.1美元/吨,同比上涨24.9%[11],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农产品出口的快速发展对带动农村就业、增强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新疆农产品面向中亚市场“走出去”的制约因素

西部大开发尤其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特色农业发展成效显著。粮食、棉花、特色林果、畜牧四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2008年新疆粮食产量达909万吨,棉花产量达301.55万吨,林果种植面积已超过1450万亩,现代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的比重达27%[12]。据新疆新闻发布会称,2013年新疆粮食产量1377万吨,比上年增加了104万吨,增长8.2%,棉花产量也大幅度增加。但由于基础设施和贸易环境建设滞后等因素,扩大农产品出口仍面临很多问题。目前,制约新疆农产品“走出去”的制约因素主要有:

1.出口企业规模小,融资难度大。

一是达到规模化生产并具备一定市场竞争力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偏少。2008年国家调整了企业所得税政策,取消了部分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使一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出口农产品加工企业负担加重,对企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全区584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下企业5201家,占总数89.03%,亿元以上仅94家,占总数的1.61%[9]。除番茄加工外,其他基本未形成规模,带动能力明显不足,产业化程度低;二是企业的加工深度不够,品牌培育不足。新疆农产品加工企业绝大多数技术装备落后,精深加工企业仅占1%,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和品牌产品较少,产品价格在中亚市场上处于最低位;三是物流企业实力差,导致出口难度增加。新疆农产品运输、储藏和配送等环节发展落后,介入农产品流通企业数量少,实力差,给出口带来直接影响。口岸物流仅限于装卸等简单服务,储存保鲜设施和中转冷库建设不足,不仅与当地以设施农业为主的外向型农业发展不配套,更不利于新疆作为内陆农产品集散地和过境货物周转港功能的正常发挥。

新疆企业参与中亚区域合作中最常遇到的困难就是缺少资金,融资困难。新疆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一是中小企业的资产相对较少,可用作贷款担保的抵押品有限;二是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较低,银行要求的保证金门槛较高,限制了取得贷款的能力。企业面临贷款量不足、资金供应中断问题,影响了收购、加工和出口。

2.基地建设与市场需求不协调制约农产品出口。

近年来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农业生产标准化工作,农产品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须在质检部门进行备案登记。但由于国家现行标准过严,每个基地连片种植面积不能低于6.67公顷(100亩),而新疆蔬菜水果等设施农产品种植涉及大量分散农户,要实现规定连片规模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且政府可用的投入少,融资困难,出口基地建设相对中亚国家市场需求而言严重滞后,全区备案基地数量少,覆盖率低。伊犁、塔城、阿勒泰出口基地备案开展相对较好,但总面积也不足2000公顷,其他地州尚未起步。此外,目前新疆农产品出口基地备案主体多为外贸型物流企业,其中一些企业由于开拓市场能力不强,不能有效组织备案基地的产品外销;又因为不能得到可靠订单,备案基地的农民不敢大规模种植适销中亚国家的蔬菜品种,造成主栽品种与出口品种不对路,难以有效组织批量产品出口。与此同时,还有大量符合出口市场质量要求的农产品因未能获得基地备案不能正常出口。如过去两年塔城地区申报的1667公顷蔬菜基地仅8个品种、116公顷获得批准,导致塔城绿源公司与哈方签订的3万吨果蔬出口合同不能完全履约而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伊犁仅有少数出口基地获得认证,这也严重影响了秋冬季农产品出口。

3.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附加值难以提升。

农产品加工是农产品原料实现其技术价值和整体效益的唯一手段。从世界发达国家农产品构成来看,农产品产值的70%以上是通过产后的贮运、保鲜、加工等环节来实现的。20世纪90年代初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的比例,美国为3.7∶1,日本为2.2∶1,而中国仅为0.43∶1[9]。近年来,新疆农产品加工业尽管有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产品链条短、精深加工程度低等问题。农产品出口中,初加工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附加值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农产品出口的经济效益,不利于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

4.货物通关制度不够完善,出口成本加大。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由于存在着地缘关系的不可替代性、地缘经济的便利性和地缘文化的相似性,使该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成为相关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选择。在中亚五国中最大的国家哈萨克斯坦虽然是新疆农产品出口重要市场,但中哈至今未签订农产品贸易协议,给农产品出口通关造成诸多障碍。一是哈方“灰色”通关现象严重,收费随意,手续繁杂,且一年中闭关时间长达半年[13],造成中国出口农产品大量积压,新鲜蔬菜腐坏变质,损失严重。二是哈方口岸长期按车计税,体积大重量轻的农产品通关费用明显偏高。三是哈方对从中国进口其市场需求庞大的畜产品没有解禁,哈进口商只能以非正当渠道进口。如鸡肉制品目前要绕道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进入哈萨克斯坦,增加了很大成本。

另外,中亚国家要求的进出口单证种类繁多,增加了较易成本。就进口而言,哈国需要单证14份,吉国13份,乌国11份,塔国11份(中国6份,德国5份,新加坡4份[13]),过多的检验单证要求增加了进出口企业的检验费用,延误了企业跨境较易时间,给企业带来极大不便。

5.汇率变化压低利润,外贸订单不足。

如果人民币进一步升值,那么出口农产品的价格将进一步提高,进口农产品的价格将降低,从而导致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降低,给农民增收带来更大的压力。2005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人民币升值与否,取决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相对水平,是国内事务,但迫于各方面压力,中国政府将做出了较为灵活的政策调整。

新疆农产品出口量较大的主要是在中亚市场上需求量较大,且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由2007年汇改初期的1∶7.8元上升为1∶6.23元(2014年5月26日),导致优势农产品优势弱化,在以美元结算条件不变情况下,企业利润一般降幅10%左右。

因受后金融危机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新疆农产品出口形势严峻,外贸订单大幅减少,市场份额比往年缩减了很多。如新疆最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新疆屯河股份有限公司反映,由于2012年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以及国内原材料、劳动成本的大幅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给公司的经营和管理带来了较大挑战,订单减少及部分客房撤单,其出口量也大幅下降,仅番茄业务收入较上年减少24.35%[14]。

6.缺乏农产品贸易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

目前中国尚无专门机构从事中亚农产品贸易研究,也未建立起功能齐全的统一的农产品信息发布和服务网络平台,政府和企业对中亚国家的贸易和投资政策、海关与税收制度及市场需求等都缺乏必要了解和深入分析,企业获取信息渠道少,信息量有限,时效性差,各企业只能单兵作战,在海关和销售过程中常处于被动地位。

三、新疆农产品面向中亚市场“走出去”的对策建议

2014年5月28~29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新疆的发展要用好特色优势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更好地造福当地各族人民,……以通道建设为依托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强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物流,立足区位优势,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采取特殊的财经、投资、金融、人才政策,促进南疆加快发展。”[15]

新疆幅员辽阔,在全区总土地面积中,耕地面积402.55万公顷,人均耕地0.19公顷,居全国第三位,是全国平均水平0.097公顷的近1倍。地表水径流量884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23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是全国的两倍多[16],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后备资源储备地。

新疆资源和物产丰富,对外开放口岸众多,具有粮食、畜牧业、棉花、瓜果等农产品生产和出口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是中国开拓中亚、南亚、西亚市场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为推动新疆外向型农业发展,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走出去”的步伐,使其发挥优势,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培植出口龙头企业。

通过设立农产品出口专项资金,加大农产品出口营销促销的公共资金投入,并对农产品出口企业建立或整改出口基地、推广基地规模化生产、推广国际标准、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培育品牌产品、开拓中亚市场等方面予以资助。扩大农产品加工区试点,在税收、信贷、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

及时修订国家有关政策,进一步促进西部地区出口导向型、高附加值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同时鼓励引导东中部有实力的企业加快向西部转移,积极参与新疆外向型农业生产、加工、包装、贮运、保鲜以及市场营销等领域发展,尽快建成一批有实力、辐射带动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主产区、口岸区建成一批农业企业群,推动新疆农产品“走出去”抢占周边国家市场;鼓励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基地参加国内外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引导企业到周边国家设立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和展示专柜,逐步扩大新疆优势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加快新疆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提高吞吐储运能力,降低边贸风险,保障新疆农产品正常出口,充分发挥国际大通道枢纽站和中国向中亚农产品进出口中转站的作用,形成对中亚五国和其他周边国家的有效辐射;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到周边国家兴办果蔬保鲜设施,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营销网络,提高市场开拓能力,活跃当地市场。

2.改善贸易环境,为双边农产品合作创造便利条件。

会同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和海关总署共同建立农业向西开放协调工作机制,从国家层面强化与中亚国家高层的沟通,尽快签订双边农产品合作、贸易和投资框架协定,商定检疫对象目录和动植物产品检验检疫要求及实施细则,签订农产品关税互惠协定、农产品过境贸易协定等,建立持续长效的农业经贸协作机制,形成规范有序的贸易环境,妥善解决农产品出口“灰色通关”等一揽子问题。

3.有效推进设施农产品出口基地备案工作。

加大对新疆外向型农业的投入力度,扶持建立外向型设施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和科技示范基地,实施优良品种推广补贴政策等。积极协调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根据各地实际,在不放松产品质量标准前提下,适当放宽出口基地备案条件,完善检验检疫环境,推动设施农产品出口备案基地进程。引导地方农业部门主动、积极配合和支持质检部门做好备案基地的技术服务和产品管理工作,确保出口产品质量安全,为设施农业良性、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充分发挥中介组织作用。

发达国家的农业行业协会在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贸易救济等方面均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农业组织和有关专业协会虽早已成立,且数量巨大,但真正发挥作用的协会却寥寥无几。为此,建议在调整、重组现有行业协会的基础上,培育扶持一批外向型农业中介组织,并支持这些组织向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产品国外注册、开拓国外市场等服务。支持外向型农业行业协会或商会充分利用世贸规则,积极开展国外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应诉活动,维护农业行业的合法利益。尽快将政府的部分服务职能向行业协会转移,使行业协会真正在行业中形成权威,切实提高行业组织化程度。

5.增强信息针对性服务,完善信息服务内容。

新疆农业相关部门将优质农产品出口企业纳入服务对象,采取网上网下互动、国内国际结合,开展多形式有针对性的服务;在标准普及、环境变化、行业发展、政策解读等方面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建议整合力量开展农业向西开放专题研究,尤其是针对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农产品市场研究。建立中亚农业合作与贸易信息网,使之成为覆盖全区、功能齐全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平台,与中亚国家主要市场实现网上商务对接,为生产者和进出口企业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钟京基.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额较建交之时已翻百倍[J].中亚信息,2013,(6):18.

[2]邢广程,孙壮志.上海合作组织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7.

[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农业经济与科技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4]哈萨克斯坦种植业概况[EB/OL].http://www.xjjjb.com/zywggl,2006-01-18.

[5]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编.农业经济与科技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6]刘毅.新疆经济迎来更大发展潜力和空间[J].大陆桥视野,2014,(1):29-31.

[7]实现长治久安建设美好新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稳疆兴疆重大决策部署纪实[N].人民日报,2014-05-28.

[8]曹守峰,马惠兰.中亚五国蔬菜生产与出口竞争力[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1):42-45.

[9]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编.入世影响与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10]新疆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投产面积已超百万亩[EB/OL].http://www.gov.cn/jrzg/2011-11/10/content_1989781.htm,2011-11-10.

[11]2014年1月新疆农产品出口情况分析[EB/OL].http://www.askci.com/news/201403/06/06151324213688.shtml,2014-03-06.

[12]王新红.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新疆总体发展情况[N].新疆经济报,2009-01-03.

[13]胡颖.中亚国家贸易便利化发展及其评价[J].新疆财经,2009,(2):55-58.

[14]上海证券报.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年度报告摘要[N].2013-03-20.

[15]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N].光明日报,2014-05-30.

[16]李金叶,等.新疆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带培育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中亚国家中亚走出去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пояс Шелкового пути" дает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шанс
中亚速览
МЦПС "Хоргос" дает много возможностей для развития бизнеса предпринимателям из Китая и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上海合作组织促进中国对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出口的影响分析
民营油企的中亚并购潮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