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山寨”的模因性语义泛化
2014-04-04胡燕
胡燕
(北京协和医学院 外语系,北京 100005)
流行语“山寨”的模因性语义泛化
胡燕
(北京协和医学院 外语系,北京 100005)
从模因论角度探讨了流行语“山寨”的语义泛化过程和成因。“山寨”经历同模因域内、跨模因域以及超模因域三个阶段实现语义泛化。隐喻是“山寨”语义泛化的内在机制,以“山寨手机”为认知原型,通过隐喻机制将“仿冒、抄袭”的语义映射到不同的表达中。社会发展是“山寨”语义泛化的内在动力,而网络和媒体则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模因论;“山寨”;语义泛化
“山寨”一词古指筑有栅栏等防守工事的山庄,后来泛指绿林好汉占据的山中营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也指山村。自2008年起,“山寨”一词开始风靡网络,成为流行语,从“山寨手机”到“山寨春晚”、“山寨电影”, 从仿冒产品到反讽文化,“山寨”的意义也在流行过程中不断泛化,几乎触及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缪俊从语言机制内部分析了“山寨”从词典释义到流行语义的泛化路径,并阐明“山寨”流行过程中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共变关系”。[1]王同伦则指出,“山寨”语义泛化主要表现为喻意泛化,隐喻是“山寨”语义泛化的主要机制。[2]本文将从模因论角度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探析。
一、模因与模因论
1976年,英国著名动物学家Dawkins在其著作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提到模因这一术语。模因是文化传递单位,也可以看作是复制因子。[3]模因的表现形式繁多,像“音乐曲调、思想观念、谚语、服装样式、房屋建筑样式、链式信件和电子邮件病毒、宗教”等等,传播开来就是各种各样的模因。[4]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模仿而被复制,就可以称为模因。模因主要寓于语言之中,语言本身就是模因。任何字、词、语句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能复制和传播,就都可以成为模因。[5]模因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诠释语言中的诸多现象,它能够更好地解释语言的运作机制和阐述各个模因及模因复合体在模因库中的优胜劣汰。
模因就像思维病毒,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不断变化着形态,但始终保持其固有的模式。“山寨”的语义泛化不是靠单纯的机械模仿,而更多的是依赖于模因“宿主”在特定的情景语境中对这一流行语模因创造性的运用。
二、“山寨”的模因性语义泛化形成过程
刘大为认为,“所谓语义泛化,指的是词语在保持越来越少的原有语义特征的情况下,不断产生新的使用方式以将越来越多的对象纳入自己的指谓范围。一般词语的语义演变也有语义泛化的现象,但是只有在流行语中语义泛化表现得特别充分和集中,而且泛化的速度也特别快。”[6]“山寨”流行的各种意义是其原有意义发生语义泛化的结果。郇昌鹏把特定语义特征的集合体称为一个模因域,并把流行语语义泛化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以语义在同一模因域内传播为特征的第一阶段,以语义跨模因域传播为特征的第二阶段,以自私的模因疯狂传播为特征的第三阶段。[7]据此,可以把“山寨”语义泛化过程划分为同模因域内的语义泛化,跨模因域的语义泛化以及超模因域的语义泛化三个阶段。
(一)同模因域内的语义泛化
这一阶段语义泛化的特征是直接模仿。“山寨”的流行最早起源于香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九龙城、狮子山、观塘等穷人聚居的山寨城有大量私营家庭工厂专门生产仿冒国际名牌服饰鞋帽,由于手工精美、价格低廉而热销国内外,当地人管此类商品为山寨货。八十年代,广东沿海一带小型电子产品加工厂,不具备专业技术条件和正规生产能力,他们的产品仿冒正规品牌,外观新潮、价格低廉、功能齐全。这类产品中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手机,广东人称这类手机为“山寨手机”。随着山寨手机行销全国各地,“山寨”也开始广为流传。
例1:127部山寨“苹果”手机被查
见到“苹果”手机大卖特卖,有人动起了歪主意,从网上订购假“苹果”手机,非法出售牟利,结果在乘坐火车时露出“马脚”,被西安铁路公安局民警查了个正着,仅一天,就查获两起,共127部。经过仔细检查,民警发现原来都是iPhone5及iPhone4S的“山寨货”,外观与真机几乎一模一样,难以分辨。(华商报,2013年11月01日)
例2:深圳皇岗海关截获千余件“山寨”衣服、 “山寨”表
深圳皇岗海关在口岸旅检小车道查获一批侵犯国际知名品牌商标的山寨货,包括服装、手表等,共1285件。皇岗海关9日称,涉及品牌包括“耐克”、“阿迪达斯”、“彪马”、“盖尔斯(GUESS)”等。(广东新闻网,2013年07月10日)
例3:山寨食品玩具围困羊城小学生——学校周边店铺大量垃圾零食安全隐患极大,但孩子们非常热衷购买(南方都市报,2010年1月23日)
从“山寨手机”、“山寨MP3”到“山寨服装”、 “山寨食品” 、“山寨玩具”,这些电子产品、日用消费品都被冠以“山寨”之称,是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的特征: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从小作坊起步,通过模仿知名品牌迅速占领市场。这类语义泛化通常是模因传播初期,“山寨”模因传播停留在同一模因域内即经济生产领域,语义范围比较狭隘。
(二)跨模因域的语义泛化
这一阶段的语义泛化特征是类推。徐国珍指出,“类推是一种简单而又具有极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以它作为基础构成的仿拟,自然也就有了便于运用、易于生成的明显特点。”[8]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语义泛化主要通过两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建立某种联系,从而实现跨模因域语义泛化,突破原有语义内涵,将指称对象和范围扩大到原模因域以外。
随着“山寨”现象从物质层面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山寨”已由经济行为变为社会现象,发展成为蔚为壮观的“山寨文化”现象。在经济生产领域“山寨”语义范围狭隘,主要指各种仿冒产品,而在社会文化领域“山寨”概念呈广义性,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
例1:3位“山寨版”梦露惊艳上海
2008年12月13日晚,2008香港商会白金晚宴在上海四季酒店隆重举行。在晚会开场节目上3位山寨版玛丽莲梦露惊艳全场。(东方网,2008年12月15日)
例2:《闯关上梁山》赛道惊现“山寨版”刘翔
近日,山东卫视《闯关上梁山》的赛道上惊现了一位“山寨版”刘翔,他模仿的惟妙惟肖,神态动作霸气十足,跨栏上梁山“简直就是真人刘翔”。 (搜狐娱乐,2011年9月21日)
“山寨梦露”、“山寨刘翔”指一些人因长相、声音或某方面特征酷似当红明星,专门从事模仿明星的活动,而被称为“山寨明星”。
随着“山寨文化”的盛行,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类型:盗版文化和反讽文化。盗版文化是为获取市场利润通过剽窃和模仿而产生的产品或作品,如“山寨电影”。而反讽文化是草根民众自娱自乐而创作的精神文化产品,以戏谑性模仿进行价值颠覆,解构和批评权威,与市场和利润无关,如“山寨春晚”。
例3:山寨电影雷翻众人 网友吐槽:不是一般的傻啊
好莱坞3D大片《环太平洋》于7月底重磅登场,该片上映至今票房未能突破5亿美元大关。相比于表现平平的《环太平洋》,它的山寨版本《环大西洋》可谓抢尽风头,将不明真相的影迷们雷得外焦里嫩,“上世纪80年代的电脑特技,技校毕业的演员,小学水平的对白,看完之后知道啥叫‘风中凌乱’!”其实这些山寨影片均出自美国The Asylum公司之手,其专注山寨影片已将近10年。(苏州日报,2013年08月12日)
例4:5万册“山寨书”入侵鹭岛高校
5万册“山寨书”入侵高校,这些非法出版物不仅未经出版社允许非法盗版出版,而且印刷质量低劣,错字、漏字、缺字的现象随处可见。昨日,厦门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这起历年来破获的最大销售非法出版书籍案,目前其中一个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东南早报,2011年5月13日)
“山寨电影”和“山寨书”这些盗版产品通常制作粗糙,但因价格低廉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例5:浙江上演“最牛山寨春晚”历史比央视春晚还早
据悉,庆元月山村人文历史深厚,自古以来是远近闻名的书乡之地。从1981年至今,庆元月山春晚已经举办了33年。33年来从未间断过,因而被网友称为“最牛山寨春晚”。 (中国新闻,2013年2月4日)
例6:中学生演绎“山寨新闻联播”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初二年级4个班举办教学展示活动,学生们用充满创意的“山寨版新闻联播”演绎国内外新鲜事。( 京华时报,2012年4月10日)
“山寨春晚”、“山寨新闻联播”、“山寨百家讲坛”以及“山寨《红楼梦》”指的是一种不依靠专业技术人员、个人自己动手的DIY制作方式,同时也代表了一种反权威、反主流、挑战精英的反讽文化。
(三)超模因域的语义泛化
这一阶段语义泛化的特征是“山寨”意义高度抽象化,作为一种符号标记而存在。刘大为认为:“流行语的流行进入最高潮阶段时就会出现语义含混的特征。这时它似乎总是处在人们言语中枢的兴奋点中心上,一旦需要选词择语,首先大脑词库中脱颖而出的往往就是它。这种情况促使人们力图不分场合、不问对象地到处使用它。这样必然导致的后果就是词语的意义为了迁就更多的对象和场合而变得十分含混。”[6]流行语“山寨”被疯狂复制、传播之后,其意义变得非常抽象,其新的语义特征被不断扩展,超越特定的模因域而成为一个代名词,其语义超越了山寨货的“仿冒、抄袭”,甚至与“山寨出身”毫无关系。
例1:这些怪鱼尖尖的头和尖尖的身体看上去非常像普通的红鲤鱼,但有的却长着一条芭蕉扇大的尾巴,有的鱼鳍薄薄大大的,有的尾巴甚至还是三条分叉的,的确就是我们看到的普通金鱼的尾巴。……有的游客干脆笑称他们是“山寨版金鱼”。(钱江晚报,2008年12月9日)
“山寨版金鱼”既不是仿冒也不是盗版,而是鲤鱼和金鱼的杂交品种,因外形与金鱼相似,而被称为“山寨”。这里的“山寨”成为“与…相似”的一种时髦说法。
例2:但是这次两会中倪萍委员竟然提出了这样一个要封杀“山寨”的非法律的无厘头的立法提案,不但使人觉得这个立法提案本身就很“山寨”,而且还觉得倪萍这个政协委员看来也挺“山寨”。(人民网上海频道,2009年3月5日)
2009年,全国政协委员倪萍在两会上提出封杀“山寨”的立法提案。倪萍之所以坚决反对“山寨文化”、 “山寨现象”, 是因为她认为“山寨”中有很多盗版。故而,这句话中第一个“山寨”是“仿制、盗版”的意思,而后两个“山寨”则表示“外行、不专业”。不少网友反对倪萍的提案,指出“山寨盗版”与“山寨文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可以混淆一概而论。“山寨文化”是一种对权威的挑战,是一种平民化的表达,是文化多元性的表现,对“山寨文化”保持宽容就是对文化多元的宽容。
三、“山寨”的模因性语义泛化的动因
(一)隐喻是“山寨”语义泛化的内在机制
隐喻是以相似性作为意义特征或结构转移的基础,由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映射的结果。相似性是隐喻成立的基本要素。以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利用的是事物之间人们已感受到的相似性,而创造相似性的隐喻则是将原来并不存在的相似的两个事物并置在一起,构成隐喻,从而使人们获得对某一事物新的观察角度或新的认识。[9]“山寨”流行初期,是以“山寨手机”为认知原型,通过隐喻机制将“仿冒、抄袭”的语义映射到不同的表达中,人们利用已知的“山寨手机”这一认知领域去类比、认识和理解新的认知领域,从而表达新的概念和新的事物,如“山寨食品”、“山寨春晚”、“山寨金鱼”等。经历过隐喻的认知机制之后,“山寨”完成了整个语义演变,实现了语义泛化的过程。
(二)社会发展是“山寨”语义泛化的内在动力
流行语模因是流行文化的载体,流行语模因的产生、发展与流行文化的兴起、传播密切相关。“山寨”的模因性语义泛化是由社会现实的改变引起的,又在社会现实的推动下走向高潮,也必将因社会现实的变化而逐渐弱化并最终退出流行语舞台。2007年10月之前,我国一直实行手机“牌照制度”,而广东一带的厂商不具备生产资质,他们生产的手机没有牌照,被称为“山寨手机”,随着国家取消手机牌照制度,“山寨机”迅速风靡全国。“山寨”一词也随之声名大噪,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论“山寨”,并把它用到各种不同的事物上。到2008年,“山寨”一词成为中国年度热点词汇。随着“山寨”的流行,其语义也在逐步泛化。
(三)网络和媒体是“山寨”语义泛化的外在动力
现代社会的传播工具网络和媒体对“山寨”的语义泛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网络的兴起和普及使得“山寨手机”、“山寨春晚”、“山寨新闻联播”得到迅速传播。网络论坛和网络即时通信工具让互联网与受众有了更多的互动性,让受众可以参与其中,从而使“山寨”成为一场全民的狂欢。此外,主流媒体的关注也加速了“山寨”的语义泛化。如2008年12月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山寨现象”进行了将近2分钟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2008年12月8日《新闻晚报》发表专题文章《众说纷纭“山寨”现象》,分析网友眼中的“山寨”。2009年7月《中国青年报》与腾讯网在网上开展联合调查,调查网友如何定义“山寨”。在网络和媒体的推动下,“山寨”模因开始疯狂复制和传播,其的语义泛化也达到了含混的程度。
四、结语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模因论为研究语言进化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对很多语言现象具有极强的解释力。本文从模因论角度探讨了“山寨”的语义泛化过程,分析了语义泛化的三个阶段,并探究语义泛化的原因,希望能够为语义泛化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
[1]缪俊. “山寨”流行中的语义泛化与社会文化的共变[J]. 修辞学习,2009(1): 82-29.
[2]王同伦. “山寨”语义泛化的隐喻机制[J]. 扬州大学学报,2009(11): 111-115.
[3] Dawkins, R. The Selfish Gene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192.
[4] Blackmore, S. The Meme Machine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6.
[5]谢朝群, 何自然. 语言模因说略[J]. 现代外语,2007(1):30-38.
[6]刘大为. 流行语的语义泛化及其社会功能[A]. 语言文字学刊(第一辑)[C]. 北京:汉语大字典出版社,1988:193-194.
[7]郇昌鹏, 汪红. 流行语的模因性语义泛化研究[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2):19.
[8]徐国珍. 仿拟行为的认知结构及认知过程[J]. 语言研究,2006(1):24.
[9]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97.
AMemeticStudyoftheSemanticGeneralizationof"ShanZhai"
HU Yan
(ForeignLanguageDepartment,PekingUnionMedicalCollege,Beijing100005)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cess and causes of the semantic generalization of catchword "Shan Zha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The semantic generalization of "Shan Zhai" goes through three stages, which attributes to metaphor, social development and media promoter.
Memetics; Shan Zhai; Semantic generalization
2013-11-04
胡燕(1979-),女(汉),河南固始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面的研究。
H30
A
1671-816X(2014)06-0620-04
(编辑:佘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