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型学术期刊编辑部建设探讨

2014-04-04

关键词:科技期刊学术期刊队伍

郑 秀 娟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期刊社,北京 100083)

科技的发展使得学科专业化程度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横断学科不断涌现,学术期刊要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创新型学术期刊编辑部,有一支具有创新精神、较高科学素养的高素质编辑人才队伍。在学术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编辑自始至终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 编辑工作贯穿于学术期刊出版的全过程,可以说,没有编辑就没有期刊, 有什么样的编辑素质, 就有什么样的期刊质量和水平,编辑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期刊质量的高低。[1]可见学术期刊编辑队伍的思想素质、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关系到学术期刊的办刊质量与生命力。加快学术期刊创新型编辑部的建设,是办好学术期刊、创建国际化学术期刊的必要前提。

一、选好专职主编或总编辑

主编是学术期刊的灵魂,是学术期刊的旗帜,主编就像一个乐队的指挥,直接决定着学术期刊的发展方向与品位。[2]环顾国内外优秀的学术期刊,主编或总编辑在期刊发展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无可替代,功不可没:《科学》(Science)主编Donald Kennedy是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美国科学院院士,曾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担任12年的斯坦福大学校长,2000年出任《科学》主编。Kennedy在学术和社会关系上的资源优势,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多种便利条件,[3]促进了这份世界名刊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的主编裴钢院士,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和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理事长,同济大学校长。2005年起他担任了《细胞研究》的主编。在他的主持和积极开拓下,《细胞研究》面向国际不断创新,成为第一个加入“《自然》系列杂志出版集团”(Nature Publishing Group)的中国学术期刊,取得了令国内外学术期刊界及学术界瞩目的成绩。[3]类似的国内外学术期刊成功的实例举不胜举。可见,一位主编或总编辑是一个编辑部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以至期刊具有生命力的可靠保证,[4]是学术期刊成功发展不可或缺的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因此,寻找一位具有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力、在专业科研队伍中具有感召力、热心于学术期刊工作的主编,是建立创新型学术期刊编辑部的关键。

二、配置结构合理的编辑人员

学术期刊编辑部在组建时,不仅要考虑到每个编辑的个体能力因素,而且还要考虑到编辑群体结构的合理性,从而建构一个最佳的编辑人才群体结构。[5]学术期刊编辑部在考虑人员选配时,一定要有意识地考虑编辑人员结构的优化,尽可能地考虑到配置人员前编辑部的人员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以及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差异,[6]并结合学术期刊本身的栏目结构及编辑出版内容上的变动情况来决定。具体来说,在专业上要搭配合理,不能顾此失彼,力争所有编辑的专业知识能够覆盖期刊包涵学科的大部分内容;在年龄方面能够做到老中青结合;在性别选择时要男女搭配,不能有性别歧视;此外,适当考虑每位编辑的教育背景,编辑们尽可能地来源于多个大学或研究单位,这样有利于期刊作者、读者队伍的不断扩大与扩散。做到合理搭配后,就能使群体知识、信息、思维等优势互补,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使学术期刊编辑队伍得以持续有效地开发利用。假如编辑人员的结构配置不合理,即使都是高学历的人才组合在一起,由于经历相近或相似、专业相同等原因,可能也很难发挥出每个编辑应有的作用,甚至有可能出现组合的群体越大,群体作用反而越弱的情况。因此,合理的编辑结构配置是学术期刊编辑队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有优化学术期刊编辑队伍的群体结构,才能使编辑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也有利于编辑队伍的稳定和壮大。[7]这是建立创新型学术期刊编辑部的基础。

三、建设和谐有效的高素质编辑团队

学术期刊对人才队伍的要求是综合性的,而这种综合性人才队伍不是靠临时性、阶段性的培养所能造就的。因此,对学术期刊编辑队伍的培养应该建立一种长期的、有效的制度性培养机制,[8]这是建立创新型学术期刊编辑部的必要保障。

(一)参加系统培训的继续教育模式

编辑人员可以通过参加新闻出版总署或各学术团体等机构主办的编辑业务研修班、注册责任编辑培训班和讲座式专题辅导班等,每年有选择性地进行不同内容的学习与培训,从而达到系统培训、提高编辑能力的目的。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让编辑到有硕士专业学位的大学参加一至两年的系统培训,这样可以使编辑人员系统地掌握编辑学规律,从而提高编辑能力。

(二)传统的“传帮带”模式是经典培训方式

由资深编辑针对编辑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尤其是所编辑出版的学术期刊的特殊性,手把手地对新入职编辑进行“传、帮、带”,让新编辑在实际工作中边工作边成长。这是一种实时性、经常性和针对性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非常有实效的培训方式。同时,资深编辑的无私帮助与指导,还可以增进同事间的友情与和谐气氛,融洽的关系有利于提高整个编辑部的工作效率。这种方式还可以间接地培训编辑的沟通能力,这也是编辑应具备的素质之一。编辑沟通能力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期刊的质量和竞争力。[9]

(三)把学术会议当成优质培训课堂

学术期刊编辑参加的学术会议,既包括编辑学的学术研讨会,也应该包括学术期刊刊登内容所属专业的学术研讨会,通过与学术专家或是编辑同行交流,提高编辑自身的综合能力。在参加专业性学术研讨会时,要对不同编辑进行不同研究方向的定向培养,这样,不仅让不同编辑的专业知识在某一领域有纵深发展,也可以让编辑与该专业的专家学者增进了解与友谊,便于以后的邀稿、审稿与交流。

(四)编辑的自我学习与提高

除了上述培养方式外,编辑的自我学习与提高就更能显示出编辑的主动学习精神,更能体现出不同编辑的学习能力与态度。在开始阶段,编辑部领导需要有针对性地帮助新编辑选择有关书籍和期刊,帮助并指导他们边干边学,能够见缝插针地学习各种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框架,提高自身能力。这对学术期刊的每位编辑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是一种长期的学习与提高。

四、培养学术期刊编辑的科学传播理念

“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价值,更取决于它能否被传播以及被传播的深度与广度”。[10]1学术期刊是科学知识深度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内容决定了学术期刊更能体现科学知识的传播深度,因此,要求学术期刊编辑一定要有科学传播理念。在科学传播理念中,除了秉承民主、公正、公开、质疑的科学精神外,还要体现科学传播的科学、准确、及时与有效等特点,也就是要求编辑要有信息素质。在21世纪,培养学术期刊编辑的信息素质,主要是培养编辑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坚固的理论基础等信息意识和知识,具备相应的信息实践能力,能将各类知识交叉渗透、融会贯通,分析、处理疑难问题,具有预测学科发展的能力。[11]拥有正确的科学传播理念,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质,是当好学术期刊编辑的制胜法宝,是学术期刊编辑部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

五、建立编外学术期刊编辑队伍

创新型学术期刊编辑部,除了拥有和谐的编辑团队外,还应组织一支热心于学术期刊事业的编外专家队伍,即把学术期刊编辑部办成开放型的编辑部,让更多的专家学者投身其中,从不同角度促进期刊的进步与发展。这支队伍不再是常规意义上的审稿人、作者和编委,而是可以深入到学术期刊的日常工作之中,替编辑部承担一部分学科编辑工作任务,从而有利地补充编辑部的学术实力。作为各个学科专业的科研人才,如果能够经常地给编辑部提供必要的学术指导,积极地参与到学术期刊的编审工作中,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编辑部扩大期刊的学术影响,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从而让学术期刊真正地具有学术味道。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编外学术期刊编辑队伍,可以成为现阶段加强学术期刊编辑力量的一个有效补充。[12]能够拥有一支编外专家队伍的编辑部,一定会是一个开放的编辑部、拥有活力和创新能力的编辑部。

[参 考 文 献]

[1]刘长生.编辑素质是提高科技期刊质量的关键因素[J].太原科技,2001,(3).

[2]郑秀娟.中西方学术期刊编辑体制比较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3]肖宏.一流刊物要有一流的主编[J].科技与出版,2008,(2).

[4]曹家和.对医学科技期刊编辑队伍建设的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0,(6).

[5]于鹤春.谈科技期刊编辑的群体结构[J].编辑学报, 1990,(1).

[6]周贤军,郑琰燚,吴竹华,李燕文.论复合型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的建设[J].学报编辑论丛,2003,(11).

[7]余望.论高校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的可持续发展[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2).

[8]卫广刚.科技期刊编辑人才队伍创新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2,(29).

[9]吴永华.论科技期刊编辑的沟通能力建设[J].编辑学报,2011,(S1).

[10]詹正茂,舒志彪.中国科学传播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1]王健东.科技期刊编辑队伍建设刍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0).

[12]穆楠,朴红梅,姜媛媛,胡娟.讨论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的建设问题[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1).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学术期刊队伍
科技期刊的分类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科技期刊的分类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