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网络时代群众工作的变革与创新

2014-04-04

关键词:舆论群众工作

李 萍

(中共淄博市委党校 政法教研部,山东 淄博 255033)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作为第71个国家级网加入了互联网,从此进入到如火如荼的网络时代。据统计,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1]网络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党开展群众工作赋予了新的涵义,打造了先进的技术平台。如何利用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既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客观需求,也使各级领导干部的实际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

一、群众工作面临网络兴起的考验

当前,以手机、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蓬勃发展,微博、微信、QQ群、移动客户端等成为社会公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使得社会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作为我们党重要政治优势的群众工作,不可避免地面临网络时代的各种考验。

(一)两个舆论场并存使党的舆论引导权遭遇挑战

当下中国,客观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个是以党报党刊党台、通讯社为主体的传统媒体舆论场,一个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媒体舆论场。[2]两个舆论场能够重叠的部分越大,党对舆论引导的方向性和操作性就越强;反之,两个舆论场重叠的部分越小,党对舆论引导的方向性和操作性就越弱。如果两个舆论场割裂甚至对峙,舆论发言人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场发声,其传播基调和诉求表达将会分离对立,主流媒体就有丧失舆论影响力的危险。这将直接挑战党管媒体的原则底线,同时引发社会阶层的分化,损害党群关系的融洽,腐蚀党的群众基础,削弱党的执政优势。这种情况将导致过去依靠组织权威进行意识形态灌输的优势日渐式微,党的舆论引导工作的难度将越来越大。

(二)政府管理频频陷入“塔西佗陷阱”

网络时代,“塔西佗陷阱”正随着传播方式的变迁成为日常社会管理中需要频繁面对的挑战。[3]“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通俗地讲就是指当政府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说假话,做好事还是做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在涉及党群、政群、干群关系的问题上,诸多网民形成了传播学中的所谓“刻板印象”,即对公权力缺乏信任,对社会公正失去信心。每有“事”起,公众就会质疑政府的应对方式和诚意,官方发布信息的权威性也受到质疑,民众舆论“一边倒”,任凭政府或官员怎么释疑解惑,百姓“宁可信其假,不愿信其真”,政府最终陷入有权力但无权威的尴尬境地,公信力面临诸多挑战。

(三)网上舆论极易偏激与极化

网络给舆论主体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舆论主体的性质也随之发生了一些较为明显的变化,即网民以群内同质化、群际异质化的特点聚集,导致在网民群体中很容易出现“群体极化”的倾向。[4]网络的匿名表达和碎片化书写,也成为情绪偏激的助推器。因此,网络上出现的负面消息更容易吸引人的眼球。特别是某些言论偏颇极端,对事实随意裁剪与夸大,煽动部分群众的不满情绪,以达到轰动的效应,激化社会矛盾。这些偏激言论在选材方面具有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在内容和形式上极尽煽情、惑众之能事,在结论上则直接损害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给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增添了新的难度。[5]

(四)国内外反华势力利用互联网进行意识形态入侵

意识形态领域和思想、文化阵地一直是我们党同敌对势力进行激烈争夺的“看不见的战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反华势力转战对华意识形态新空间,全方位发展网络对华广播;重视意识形态的“移动化”渗透,大力拓展手机传播;扩张新媒体意识形态霸权,猛力突破我国的网络审查。西方发达国家更是凭借自身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利用其先进的网络技术与通讯技术,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和分化,通过新媒体极力宣扬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大肆传播资产阶级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竭力将自己的思想意识凌驾于世界之上。[6]如果主流意识形态阵地丢了,社会主义阵地也必然守不住,因此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宣传阵地的建设。

二、做好群众工作的时代机遇

尽管网络时代的群众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是如果能够合理应用新技术、主动适应新环境、科学应对新考验,那么群众工作同样也面临着新的机遇。

(一)为党开展群众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

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党和政府的执政模式、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为党发展群众、服务群众提供了新的载体。现阶段,党开展群众工作,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群、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工具,根据基层群众的分布情况,打破传统的时空限制和身份壁垒,以虚拟手段达到即时沟通与交流,实现群众工作的“虚拟化”,这样既扩大了群众工作的覆盖面,又提高了组织管理的效率和服务水平。2011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将党团员志愿服务搬到了淘宝网上,开创了全国首家党员服务网店,网店出售的不是单纯的商品,而是由103位党员志愿者提供的咨询服务,但凡群众遇到的生活、工作难题,网店都能提供解决方案。在淘宝网卖服务的做法,有效地实现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人民群众”的制度要求。淘宝网自带的评价系统,让接受服务的群众可以对党代表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党员个人身份和评价系统双公开。此外,它还适应了年轻人的特点,将党建团建的服务打包成产品,嵌入和移植到新媒体平台,实现了对青年立体式、无缝隙的吸引和凝聚,把党的主张传递到青年中去,扩大了党在网上的影响力。

(二)为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开辟了新的通道

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7]342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通过上网收集各类信息,了解网民的意愿与需求,是新媒体时代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也是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手段,真正实践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的“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作为唯一一个覆盖全国的互联网官民互动平台,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创办于2006年8月。目前已有52位省委书记和省长、450位地级城市主要领导、1100位县委书记“入住”留言板,公开回应网友留言并开展留言办理工作。到2013年7月,全国19个省区市已先后下发文件,对办理网民留言进行制度化规范。留言板把民众线上表达的“所思所想所盼”与线下的公共服务对接,已经成为连接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

(三)为群众监督党和政府打造了新的利器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在开展群众批评、实施监督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和强烈的时代特征。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群众监督新形式,网络反腐平台大、传播快、公开广、成本低、受众多,成为当前进行权力监督和权力制约的一种重要形式。党的十八大之后,网络反腐风生水起,人民群众自发或群发地对各级官员进行多维度、多立面的监督检查,也几乎实现了近70年前毛泽东与黄炎培“窑洞对”中的那句名言:“只要人人都起来监督政府,政府就不敢懈怠!”当然,凡事有利必有弊。网络反腐容易形成集体性的非理性力量,从而导致监督范围扩大化,甚至侵犯被监督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必须将网络反腐纳入制度化轨道。《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中提出要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四个体系。2013年9月2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部主办的门户网站——中纪委监察部网站(www.ccdi.gov.cn)正式开通,突出信访举报,瞄准网络反腐,这是健全舆论监督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继开办网站之后,中纪委监察部将开通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往小处说是技术升级,往大处看是制度升级,网络反腐制度化、有序化的效应值得期待。

(四)为党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拓展了新的途径

网络发展的资源和技术手段优势,对于加强政党与群众的沟通、引导社会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造属于自己的网络主流媒体阵地,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现代媒体和网络技术,可以改进党的宣传和信息工作,将那些积极健康、崇德向善、催人奋进的人和事,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广大群众面前,及时、快捷,具有亲和力和贴近性,最大限度地弘扬网上主旋律,凝聚社会正能量。从2013年4月起,中宣部宣教局、中央外宣办网络新闻宣传局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举办了“中国梦网上系列谈”,截至2013年底已经进行了6期。来自基层的社区干部群众、文化艺术界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农村代表和高校大学生围绕“中国梦”进行了网上座谈,并回答了网民提问。通过网上畅谈中国梦,推进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凝聚起全社会的共识和力量。

三、网络时代做好群众工作的思路

网络时代,党的群众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必须与时俱进,既有传承,又要创新,借助网络载体深入人民群众,在实践创新中提升群众工作的能力。

(一)积极推进两个舆论场的有机融合

当前,两个舆论场客观存在,彼此独立,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也将共生共存,相互影响。因此,必须寻找两个舆论场的共同点和共通点,即追求真善美,渴望社会公正、政治清明、人民幸福。应该多从群众角度出发设置共同议题,促进两个舆论场的衔接与互动。

打通两个舆论场,对传统媒体而言,必须审时度势,强化受众意识、服务意识,根据群众需求、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报道内容,在关键时刻、重大问题上不失语、有作为。要走出去、沉下去、融进去,把群众作为报道主体、服务对象,用群众喜欢的方式说话,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新闻宣传成效的最高标准。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作为一种自觉;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成为一种常态。[2]

对新兴媒体而言,必须坚守“七条底线”:即坚守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严格治理网络水军和网络谣言,避免偏激情绪交互感染。不断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

(二)以政务微博推进形成公共协商机制

蓬勃发展的政务微博为人们就公共事务的讨论与协商提供了可能性。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3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0月底,新浪平台上的政务微博有100151个,其中包括机构微博66830家,公职人员微博33321位。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全部开通了政务微博。[8]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俯下身来,通过微博,认真倾听民众的声音;同时通过微博快速、高效、权威地将政府的消息发布出去。这样一种良性的互动,必定有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社会矛盾的减少和公共事务的改善。

如何创新社会对话形式,如何推动主流声音的传递,如何推进不同意见的融合,成为当前各级各类政务微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要真正形成公共协商机制,政务微博不能仅仅在形式上回应民众诉求,更重要的是切实改进作风,积极解决群众困难,把作用真正发挥到最大,摒弃单向宣传,重视双向互动,强调实用,提升服务,政务微博才能有生命、有活力。

(三)不断保障和扩大群众的知情权

列宁说过:“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9]347信息公开的目标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知道一切、判断一切”。大量事实证明:真话不说,谣言登场;大道不畅,小道必猖。从2003年“非典”疫情的艰难公开到2013年“H7N9禽流感”疫情的全面公开,可以看出各级政府部门在信息公开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当前应该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的要求,对信息公开的范围、时间、方式,民众获取政府信息的途径和权益,政府信息公开的责任和追究,以及行政诉讼和国家赔偿等,作出具体而明确的规定,要使政府经济社会政策透明、权力运行透明,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信得过、能监督。对重要舆情和社会热点问题,要积极回应、解疑释惑,而不是欲言又止、遮遮掩掩,并注意把百姓的期盼融入政府的各项决策和工作之中,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看到在“玻璃房”中运行的行政权力。

(四)进一步提高引导网络舆论的能力

当前,网络舆情纷繁复杂,要做好网络时代的群众工作,各级党政部门还必须认真研判、科学掌握网络舆论的规律,建立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当遇到敏感问题、重大问题、疑难问题时,不逃避,不回避,在“公布事实”、“及时沟通”、“辨明是非”、“指出利害”、“讲清大局”、“揭示趋势”上下大功夫、做足文章。

随着微博的发展,舆论引导的主阵地要由传统媒体及互联网新闻、论坛、博客、贴吧等重点延伸或转移到微博阵地;舆论引导的队伍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网评员队伍延伸到真正在微博上具有话语权的微博名人或“意见领袖”;舆论引导的内容形式要由原来的新闻通稿或长篇大论式的深度评论性文章简缩为140字的微博体;舆论引导的话语体系要由体制内语言表达方式向人性化表达方式转变,体现以人为本,切忌打官腔;舆论引导的速度要在开通官方微博后转向以秒计或以分钟计的微博速度来实现回应、澄清或发布;舆论引导的传播手段要符合微博“核裂变式”的传播规律,官方微博中要争取更多优质和具有影响力的粉丝的关注,以便官方发出的微博能产生足够的影响力、转发力及传播力。

(五)切实解决网民反映的实际问题

如果现实社会问题突出,必然会反映到虚拟社会中,在网上引起“围观”,甚至导致网络群体性事件。因此,利用网络开展群众工作,不单单是“你问我答”的信息来往,还要“上网”知民意,更要“下网”解民忧,网上问题、网下解决。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逐步规范各级各部门“网上受理—网下办理—网上反馈”的工作流程,对于极易引发网民普遍关注的各类民生问题,如,大气污染治理、棚户区改造、交通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物价消费、居民收入等,通过落实责任、明确时限、确定目标等方式处理好网络意见。同时,要坚决摒弃那种“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的错误理念,真正将群众利益放在心上,真正把群众利益的诉求落到实处。毕竟“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10]

[参 考 文 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1/t20140116_43820.htm.

[2]任贤良.统筹两个舆论场,凝聚社会正能量[J].红旗文稿,2013,(7).

[3]张音,张新苗.破解“塔西佗陷阱”的舆论怪圈[N].人民日报,2012-06-26(14).

[4]郭光华.论网络舆论主体的“群体极化”倾向[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6).

[5]杜飞进.网络时代与群众工作——略论网络环境下群众工作的变革与创新[J].学习与探索,2012,(9).

[6]徐宝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新媒体密切党群关系初探[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0.

[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2013年度新浪政务微博报告》发布[J].中国传媒科技,2013,(23).

[9]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0]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

猜你喜欢

舆论群众工作
多让群众咧嘴笑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不工作,爽飞了?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选工作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