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脏腑到阴阳谈对不寐病机的认识
2014-04-04郭伟训滕晶
郭伟训 滕晶
·经典探微·
从脏腑到阴阳谈对不寐病机的认识
郭伟训 滕晶
《内经》对不寐的病因病机有详细的论述,且历代医家多有争议,本文通过阴阳失调这一基本病机作为总纲,阐述脏腑是如何在阴阳上体现对不寐的影响,使治疗时能更好的抓住疾病的本质。
不寐;五脏;阴阳
不寐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和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则彻夜不寐,常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和健康。不寐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不寐在 《内经》称为 “不得卧”“目不暝”,并对其有详细的描述。《外台秘要》称 “不眠”; 《圣济总录》称 “少睡”;《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称 “少寐”;《杂病广要》称 “不睡”。清代以后多称 “不寐”。近代多与现代医学同称失眠。
1 阳不交阴是不寐的基本病机
虽然历代医家对不寐的病机有不同的认识,但可总归于阴盛阳衰、阴阳失交。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得入阴。 《灵枢·邪客》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说明阳不交阴是不寐的总病机。《灵枢·口问》云 “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外”。卫气在白天先从睛明穴开始循行,与目的开合直接相关。营卫之气运行有序,则睡眠正常;夜间阴气盛则目闭而安,倘若阳气盛,不能藏于阴,则夜不得寐。当然,阴阳的盛与虚是相对而言,倘若阴气太盛,则阴邪胜之,常多阴梦。
2 从脏腑到阴阳谈不寐
各脏腑及其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其功能调节阴阳的变化来影响睡眠的状况,辨证治疗时可以通过心肝脾肾的功能来判断阴阳的变化。通过调理脏腑来调节阴阳亦可以很好的治疗不寐。
2.1 心火上炎与心神失养 心主神明,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胡金凤[1]认为,失眠源起于脑,主属于心,波及五脏而发病。五脏神从属于心神,脑之元神统帅诸五脏神,脑神统领心神而共同协调控制诸脏器,形成脑—心—五脏网络系统维持着人体心理活动的整体性。心火上炎:此为实证,“诸躁狂越,皆属于火”,火为阳邪,出现躁狂是因为火邪上扰神明。夜里阳邪鼓动心神,神不安则不寐。心神失养: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故或为惊惕、或为恐畏、或有所系悬、或多所妄思,以致神魂不安,终夜不寐,此虚证也。无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心神失养都可以出现不寐,夜晚阳气回复,一是可扰乱心神,二是阳气不能回纳,散于外故不寐。
2.2 肝失调达 肝主疏泄,喜条达,具有藏血舍魂功能。且肝为阴中之阳脏,内寄相火,平素阳气尚盛。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肝易怒易郁,五志过极皆从火化;另一方面饮食肥甘,嗜酒过度,日久积热,火热蕴结肝经。多阳相加易致肝阳极易亢盛不得入阴,使魂不归舍,则出现不寐。许叔微 《普济本事方》指出:“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不归于肝,神静而不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且厥阴肝经司开合,是门户,门户不能正常输转,则阴阳不能相交。
2.3 脾胃不和 《素问·逆调论》云:“胃不和则卧不安。”胃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胃不和是指饮食不节或宿食停滞引起的胃中胀闷疼痛、胀满、暖腐吞酸等通降功能失常的表现。《素问·逆调论》云:“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胃中不适,则阳气不能静守于舍,必向上向外躁动,出现不寐。李志宇等[2]认为,失眠的病机与胃之 “和”或 “不和”有紧密联系,通过调胃来治疗失眠症状,体现了中医 “治病求本”的思想。
脾湿困:阳气收藏则为寐,收藏之权,虽与金水降蛰有关,实质是由戊土之降。脾湿困,阳明不降,金水失收藏之权,所以神魂升泄而不寐。
2.4 肾虚 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对人体起到温煦、激发和推动的作用。肾阳虚不能正常闭藏,浮越于外,而致不得卧。且肾阳不足,脾胃所化水谷精微亦不足以充养卫气,先后天之本俱不足,使卫气虚弱,且卫气属阳,受肾中真阳温煦。卫气循行失常而致卧不得眠。
清代 《冯氏锦囊》云: “壮年人肾阴强盛,则睡沉熟而长,老年人阴气衰弱,则睡轻微易知”,说明了不寐的病机与肾阴盛衰有关。 《灵枢·营卫生会》论述老年人不寐的病机 “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老年人之气血衰可归结为肾阴虚,阴虚不能纳阳,故不寐。邱丽敏[3]在临床治疗老年不寐常用 “六味地黄汤加减”以滋阴补肾,取得良好效果。
2.5 肺失宣降 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常,水液不能正常的输布代谢,表现为水液凝聚为痰,痰郁化热,痰热扰心,心神不得安宁。阳气的收纳有赖于肺气的敛降,肺气敛降不足,则阳气不能纳于阴。
3 小结
不寐的基本病机是阴阳不能相交,这是总纲,但治疗时可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调节脏腑功能使全身阴阳恢复正常。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生活环境的改变,疾病在变得复杂化。因此,治疗时切不可拘泥常规思维而不知权变。总之,应仔细分析患者的症状,审症求因,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审症求因,尽力为患者解除痛苦。
[1] 胡金风.从五脏藏神的理论内涵探讨五脏俞治疗失眠症[J].中国针灸,2006,26(1):69-71.
[2] 李志宇.陈以国再论“胃不和则卧不安”[J].吉林中医药,2007,27(5):9.
[3] 邱丽敏.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老年不寐90例[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17(2):102.
From Yin and Yang of Organs to Talk about Insomnia Pathogenesis
Guo Weixun,Teng Jing*.*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014,China
The ancient book Neijing ha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insomnia and the ancient physicians always had some controversy about it.Based on the general principle of basic pathogenesis of imbalance of yin and Yang,this articlew ill indicate thatwhat influence of Yin and Yang of organs on insomnia,which will help to better grasp the essence of the disease during the treatment.
Insomnia;Five internal organs;Yin and Yang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资助项目
250014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
滕晶E-mail:tengjing197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