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结对帮扶的实践

2014-04-03孙新凤何海波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实践

孙新凤+何海波

【摘 要】分析实施结对帮扶工程的意义,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为例,探讨结对帮扶工程实施过程、保障机制及实践成效。

【关键词】学生党员 结对帮扶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12-02

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是学生中的优秀群体和中坚力量,应充分发挥他们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实践锻炼和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在关键时刻、重大活动中的骨干带头作用,扩大他们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达到发展一个党员、带动一批学生的效果,使他们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服务广大师生、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中建功立业。对此,可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结对帮扶的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困难生的和学院学风进一步好转,也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本文试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结对帮扶进行实践探索。

一、实施结对帮扶工程的意义

(一)是践行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的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最高价值取向,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通过结对帮扶活动,是用行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而且能与其他学生一道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二)是建设优良学风与和谐校园的需要。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实施结对帮扶工程,为他们发挥先进性和示范引领作用搭建了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发挥他们的优势,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针对性地帮助和指导身边学习困难、经济困难或其他困难的学生,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这些对建设优良学风和和谐校园有着具体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加强党性教育、提高党员素质的需要。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较之于普通学生是优秀的,但自身也存在诸多先天与后天的不足,如生源的局限、学制造成培养期短等因素导致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先天不足;而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趋势明显、过分注重技能培养忽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党性教育、重发展数量轻质量,特别是缺乏后续的培养教育长效机制等后天不足制约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党员意识的培养和自身素质的进一点提升,也影响了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实施结对帮扶工程,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必须练足“内功”,时时注意自己的形象。促使他们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党员意识,提高思想觉悟,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通过自身的表率带领帮扶对象共同进步。

二、结对帮扶工程实施过程

(一)分类分层帮扶。活动开始前先对学院的困难学生进行分类,分出经济困难生、学习困难生、自我约束困难生、心理困难生等不同类别,根据不同的困难确定帮扶的方式,对症下药。

1.“输血式”帮扶。“输血式”帮扶重在物质援助,主要对象是经济困难生,重点是特困生和因突发事故导致困难的学生。帮扶资金除各类奖助学金外,还成立了商学院爱心基金,师生党员以缴纳特殊党费方式带领入党积极分子向基金捐款,同时发动全院师生捐款,通过为困难生发放爱心红包、爱心车票、疾病慰问、节日慰问等方式进行临时救济,解决帮扶对象燃眉之急。

2.“造血式”帮扶。“造血式”帮扶重在扶本。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造血式”帮扶对象包括所有困难生。根据困难学生分类,有针对性帮扶。对经济困难学生除了适度输血外,更主要是帮他们联系勤工助学岗位、课余时间社会兼职,同时选拔有创业意愿的贫困生成立创业班,培养其创业能力,学院为其创业提供各种便利条件,通过帮扶,使他们用自己劳动换来较稳定的经济来源。其他困难生的帮扶方式主要采取“手拉手”结对帮扶,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与帮扶对象朝夕相处,彼此熟悉了解,利用他们的优势与帮扶对象自愿结成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对子。对学习困难生区别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单科帮扶或学习习惯养成和学习能力提升的帮扶;对自我约束能力弱的学生帮扶时侧重于平时提醒、督促或监督,帮助他们逐渐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减少违纪现象;心理困难生的帮扶主要通过与其交朋友,平时多关心帮助他们,带领他们参加有益的活动,让他们打开心扉,走出心理阴影。对个别心理障碍严重帮扶成效不明显的则求助于院校心理咨询老师,通过老师的开导帮他们打开心结。

3.“活血式”帮扶。“活血式”帮扶重要形成全员参与、创建良好学风的局面,是帮扶工程的目的和归宿。在“输血式”和“造血式”帮扶过程中,涌现了一批表现突出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步明显的困难学生。商学院党委适时开展了寻找“闪光之星”、学习“闪光之星”和践行“闪光之星”的系列活动,在各班和全院评选出在不同方面表现优异的个人和集体,对他们进行表彰,并召开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在全院形成“比、学、赶、超”人人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将帮扶活动引向全面和深入。

(二)由点到面帮扶。为了将结对帮扶活动延伸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强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全方位的考察教育,充分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结对帮扶活动从教室引入了公寓,让党旗飘扬在公寓楼。学生公寓是学生生活、学习、娱乐、休息的场所,也是学生表现得最真实最经常的地方,学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在公寓里度过的。公寓的卫生、文明体现了学生的修养和素质,关系到身心健康。公寓也是人际矛盾多发地,人际关系不良成为诱发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同时因学生大量使用电子设备导致了宿舍电线乱拉乱接,给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为此,首先创建党员示范宿舍,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所住宿舍统一授牌,将他们的宿舍公开,接受同学监督,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促使加强自律,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并辐射带动周边的宿舍共同宿舍管理规定。其次,组建联合巡查工作组,根据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所住的楼栋和楼层组建5个工作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轮值,定期与不定期巡查宿舍环境卫生、治安状况和生活秩序。在巡查中对宿舍卫生死角、物品乱摆放等不文明现象、乱拉电线乱接插座或把插座随意乱放等安全隐患进行重点排查,并给予纠正,责令限期整改;发现矛盾及时协调,督促有课的同学按时上课,在同学上课期间有效保证了宿舍的财产安全,实现了一名党员净化一个寝室、带动一个班级、影响一个楼层、和谐整个校园的管理目标。endprint

(三)由内而外帮扶。结对帮扶工程除了在校内的纵向延伸外,还延伸到校外进行横向帮扶。通过与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街道结对共建,发挥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专业优势,送文化送技术下乡。先后开展了两百多人次村干部电脑技术培训,手把手教村干部操作电脑、帮永安村委修订村规民约并制作上墙、多次到永安村和陆连村慰问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多次参加石埠街道组织的清洁乡村及美丽南方旅游活动筹划等系列活动。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到陆连村开展了“中国梦”主题教育、共建留守儿童安全网、农村文艺队化妆礼仪培训、农副产品营销调查、无偿献血科普宣传等系列活动。此外,还先后选派了20多名优秀学生党员进入南宁市各街道办各村担任社区副书记、村长助理。这些对外帮扶活动,不仅为农村送去了他们急需的物质与精神援助,而且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搭建了联系基层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广阔平台,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升了能力,增强了自豪感和责任感,同时也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三、结对帮扶工程的保障机制

(一)完善组织机制。一是根据工作要求,结合学院特点,将原商学院党委下属的教工和学生两个党支部调整为按专业设置的5个党支部,壮大了党务工作队伍,有利于各支部开展工作,也有利于加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和督促指导。各支部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年级还分别成立了几个党小组,便于分类开展工作。二是成立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加强了对帮扶工作的领导,明确了各自职责。三是创建党务工作和学生党员工作QQ群,方便及时沟通情况,解决问题。

(二)健全管理机制。制定实施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管理制度、结对帮扶工作制度、管理办法及活动方案、爱心基金管理办法、党员宿舍挂牌制度及宿舍轮值制度等系列制度。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制度约束,保证活动有序高效运行。

(三)建立考评机制。建立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结对帮扶考评机制,坚持每学期期中和期末两次考核,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自评的基础上,学院党委和各党支部定期不定走访帮扶对象,深入宿舍、召开座谈会,了解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帮扶工作中的表现,将结对帮扶成效作为评价党员业绩、考核预备党员能否按期转正、发展对象能否发展为预备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能否确定为发展对象的重要依据。对表现突出的举办经验交流会、表彰会进行奖励,激励其他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帮扶的积极性。

四、结对帮扶工程的实践成效

(一)增强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明显增强,从过去不当学生干部就不知道怎样为人民服务,不要求不安排就不参加学习实践的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积极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在帮扶活动中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分享着别人进步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促使他们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实践证明,参加帮扶活动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就业时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更容易得到用人企业的青睐,也使招聘企业的回头率更高。

(二)促进了困难生的转变,学院学风进一步好转。结对帮扶工程实施近三年来,参与活动2000多人,共结成1000多对,为各类困难生解决了实际问题,通过先进带后进、后进促先进的帮扶,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生活困难生减少了后顾之忧,纪律松散生增强了自我约束能力,学习困难生成绩明显提高。特别是在“活血式”帮扶的激发下,结合我校实施的“学生素养提升工程”,全院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学院的学风进一步好转。

(三)树立活动品牌,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结对帮扶工程经过三年来由点到面、由内而外的延伸,不仅在商学院师生中树立了品牌意识,在社会上也形成了良好的效应。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广西教育厅官网、南宁电视台、南国早报等多家媒体对活动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过多次报道,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得到了广泛好评。

【基金项目】2011年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品牌一般项目

【作者简介】孙新凤(1965-),女,汉族,湖北武汉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研究;何海波(1979-),男,壮族,广西南宁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专职辅导员,讲师。

(责编 何田田)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实践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述学测评”提升学生党员党性意识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