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政课教师的生命教育使命
2014-04-03葛君梅
葛君梅,王 千
(1.吉林体育学院 基础课教学研究部,吉林 长春 130022;2.吉林建筑工程大学 城建学院基础部,吉林 长春 130011)
近年来,大学生的生命观现状不容乐观,并引起社会高度关注。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地,开展生命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责无旁贷。因此,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打造生命观课堂,让大学生理解生命,愉悦生命,磨砺生命,敬畏生命,从而引导大学生挖掘生命的意义,体验生命的价值,成为生命观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一项特殊要求。
一、教师的神圣职业——知识的传播者、学生生命成长的引领者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兼数职,其不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大学生生命存在、生命成长的同行者、呵护者,生命发展的指导者、促进者。[1]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勇挑重担,努力做学生的学科教师、人生导师、心理健康教育师,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达到“敬而受教”的境地。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自我认知,健康成长,使学生身心舒畅、安宁,远离生命中的困惑。
(一)深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必备的理论素养
作为学科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熟悉业务,具有深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只有全面认识和了解社会热点、难点,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运用灵活,才能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给予及时、正确地解答。作为学科知识的传播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做到以下方面。
1.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涵,在原则立场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在意识形态领域,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因特网的普及,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愈演愈烈。受其影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杂音”和“噪音”层出不穷,这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因此,教师要牢记思想政治课的宗旨,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不回避焦点问题,精选健康向上的教学事例,理论联系实际,讲透学生深切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2.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学科知识。
思想政治理论课向学生传播的知识面很广,教师要全面、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中国近现代史等相关知识,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知识难易程度而选择性地讲授,否则会使授课内容凌乱不堪,缺乏严谨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从而使教学实效性大打折扣。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认真领悟学科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只有如此,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提高教学实效性。
(二)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大学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基地。思政课教师不仅是学科老师,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所以,思政课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因为:
1.大学生成才需要思政课教师引导和启迪。
社会不断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网络日趋发达,大学生思想领域表现出来的独立性和差异性有目共睹。思想文化界的百家争鸣,对大学生的影响很深,其中少数人扭曲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方面的表现与时代发展不协调,在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等方面也令人担忧。因此,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前必须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同时还要备学生,要了解学生当前思想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目的、有计划的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切实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意识指导实践,只有思想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保证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正,行得远。
2.思政课教师有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责任和能力。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等文件多次提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因此,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既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殷切希望,又是思政课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另外,思政课教师有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因为:其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长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扎实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其二,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思政课的内容,只要教师认真负责,深入浅出,结合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引用生动鲜活的案例,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疏导——思政课老师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其天职。《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指出:“高校要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相关课程教学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作用”。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视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事实上,《基础》课和《原理》等课中有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只要教师精心加以引伸,就能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和主动性。
1.思政课教师要认清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部分大学生心理问题突出,情节严重的还出现了自杀和他杀现象。对此,教师要备教材,备学生,针对学生的思想特点,引伸教材内容,设计好心理健康教育方案,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如运用心理测试、脑筋急转弯、视频、游戏教学等方法、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拉近师生关系,还能增进双方互信,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教师授课内容。
2.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培养大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都涉及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以教学大纲为基础,精心设置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如长征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以培养大学生无畏艰险,勇往直前,无私奉献,乐观向上的精神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教学中渗透着邓小平“三落三起”所彰显的胸怀、智慧和意志,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提升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等。
总之,思政课要不断更新学科知识,准确定位自身角色,努力提升教书育人境界,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享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给他们带来的熏陶。[2]
二、学生的课堂即“生命课堂”——是拥有内涵的“知识传输场”、充满责任感的“生命发展场”[3]
教育作为一项直面人生的事业,以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促进人的生命可持续发展为取向。课堂不应只是单一知识的传输场,更应是促进学生生命品质全面发展的精彩舞台。关注点不应仅是学生的分数,更应让学生的生命素养和生命境界得到提升。成功的课堂,必须以“基于生命,为了生命和促进生命”为基准,因此,学生的课堂应当是充满生命气息的“生命课堂”。
(一)生命课堂是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相兼容的课堂
课堂应是一个“思维场”,让学生的智慧在生命课堂中形成与发展。众所周知,只有让学生思维得到真正启发和调动,才能促使其生成高智慧,因此,教师打造的课堂自始至终应充满着浓厚的思辨韵味,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各种观点相互碰撞,最终升华。只有如此,课堂教学才能凭借其浓厚的文化积淀与思想内蕴,引领学生生命的健康发展。
(二)生命课堂应当是生命激情和幸福体验相结合的课堂
换言之,课堂是一个“情感场”,让学生的情感世界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得到净化和熏陶。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打破以往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同时教师要融入其中,以情启情,以情动情,让课堂情味盎然,情丝丛生。
(三)生命课堂是确保生命本真、充满责任感的课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学生“三观”教育的引领者,要坚决杜绝人格分裂,反对“课上一套,课下一套”,否则“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将成为一句空话。学生在课堂中首先要对理论和实践进行认知,进而培养能力,然后形成良好的习惯,更为重要的是要在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所谓“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收获一个命运”,一定意义上讲,良好的环境对人一生的命运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营造一个良好学习环境,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的真实状态,极力为学生生命的全面健康发展打造有益、高效的空间。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启发者,教师在把工作重点放在教学设计和情感化交流上的同时,还要重视对教学责任的把握。说到底以生命健康发展为主题的课堂,是一种凸显生命责任感的课堂。
三、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学习、反思、探索
教师素质是一个关乎生命观教育成败的关键问题。教师素质决定着学生课堂的思想境界高低。构建富有“生命发展场”色彩的课堂,少不了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适应教学要求。
(一)学习中“吸氧”
据统计,科技信息上升比率每年增加45%。思政课教师若不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就会落伍,对学生提出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要么一无所知,要么一知半解,于学生、于教师、于学校、于社会都十分不利。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人要想不断进步,就得无止境的学习。“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做源源不断的活水”,活水源头来自学习,“水质”保鲜的途径就是学习。教师要及时对自己“充电”、“吸氧”,不断接受源头活水,才能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为此,教师要认真阅读教科书、一些优秀的教育刊物、教育经典书籍及一些滋养心灵、温润生命的书,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加深自身文化底蕴,提高自身修养。
(二)反思中提高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在众多的教师反思方式中,最有效的就是写教学反思日志。反思日志一般要抓住五个“W”,即Who(谁)、When(时间)、What(发生什么)、Why(发生原因)、How(采取何种策略,解决效果如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采取大班授课,学生数量多,受所学专业等方面影响,学生素质差异大,因此,思政课教师在反思中,要全面兼顾学生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反思的具体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1.写教学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期目的、引起师生共鸣的做法,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处理得当的教学方法,对心理学、教育学中某些基本原理使用的独到感触等记录下来,供日后教学参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创新,从而提升教学水平。
2.写课堂教学不足之处。
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成功”的课堂教学也或多或少存在瑕疵,对其进行系统梳理,进行深入反思和剖析,总结经验教训,以便今后的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3.写学生的创新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会经常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针对学生的“创新火花”,教师要给予高度肯定。一是可以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提倡;二是对学生产生一种激励。另外,学生的见解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可谓“一举三得”。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十分必要。
4.写“再教学设计”。
一堂课结束后,教师要总结:本节课运用的教学规律、教法方法、知识点上的新发现,组织教学方面的新招数和启迪效果等,及时进行必要的归类、取舍与整合,写出“再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扬长避短,优化教学设计,精益求精,提高教学质量。
(三)探索中升华
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实施和开展,要求思政课教师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指导下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但受传统教学惯性影响,部分人仍然“穿新鞋,走老路”。教师必须打破惯性思维影响,扭转“穿新鞋,走老路”现象,在教学中以探索者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勇于探索,锐意进取。在教改过程中,教师可能会感到原有的做法不奏效了,以往的经验不灵验了,这种心理上的焦虑、思想上的困惑只是暂时的。只要教师大胆探索,问题最终会迎刃而解。
教学改革需要所有教师生成新的教育理念和智慧。而教育智慧来源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深刻反思,来源于教师坚持不懈的探索。新时期急需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希望每位教师能“早走一步,再走一步”,通过自己的大胆探索,打造出真正高效的生命课堂。
[参 考 文 献]
[1]段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定位[J].价值工程, 2010,(22).
[2]赵伦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功能强化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9.
[3]郑永扣.发挥思想理论建设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引领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