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编辑学研究的又一重镇
——写在《中国编辑学与期刊学研究选集》出版之际

2014-04-03

关键词:理工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尹 玉 吉

(山东理工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山东 淄博 255049)

关于编辑“有学无学”的大讨论,20世纪90年代就已尘埃落定,结论无可争辩:“编辑有学”!在我国“编辑有学”之所以蔚然成风,是改革开放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大繁荣、大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大繁荣、大发展是实、是内容,需要有相应的“虚”及形式为载体,历史地看,其载体首先应当是期刊、报纸和书籍等平面传统媒体,尽管媒体发展到今天已经延伸至电子期刊、网络期刊等非传统媒体。以上媒体、媒介的大繁荣,必然促使编辑行业的大发展,同时这种发展反过来又有力地助推了编辑学的繁荣以及编辑学学科建设如火如荼般开展。编辑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编辑学在我国发展繁荣的历史与现状,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反映出来。

在高等教育领域,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高等学校纷纷设立本科甚至研究生层次的编辑学专业,相关高校有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等近50所。

全国性的编辑学学术组织犹如雨后春笋。这些学术组织有中国编辑学会、中国期刊协会等;全国专业性的有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全国医药卫生期刊协会、中国兵器工业期刊协会等。以上学术组织有的其下还有分支机构,如全国理工农医高等学校文科学报联络中心、中国老年期刊分会、全国职业学会期刊委员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等;各省市自治区也都有自己的期刊协会、编辑学会、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等,像“北京科学技术期刊学会”、“广东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河南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等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性及地方性的编辑学学术组织近百家。我国编辑学群众基础之深厚、研究氛围之热烈可见一斑。

编辑学的繁荣必然导致其研究成果大量涌现。科学研究需要平台,成果问世需要媒介,于是编辑方面的学术期刊便呈星罗棋布之势:最早出现的是1978年由国家新闻出版署(2001年起,国家新闻出版署更名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13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国家广电总局整合组建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办的《中国出版》(原名是内部发行的《出版工作》,1987年1月起公开发行,1991年1月改版并更为现名),它乘改革开放的春风捷足先登;紧随其后创刊的是1979年由当时的人民出版社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主办的《读书》,它是一本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期刊;1981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创办(后由书海出版社接办)的《编辑之友》(1985年前叫《编创之友》,1985年后更现名并公开出版)问世;1982年由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科技与出版》(创刊时谓《科技出版通讯》,1988年改现名并公开出版)面世;1985年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管、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10年更名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的《出版发行研究》诞生;1986年中宣部出版局为推动书评事业发展,创办了《中国图书评论》;1986年上海市编辑学会创刊了《编辑学刊》;1989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主办的《编辑学报》闪亮登场;1990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主办的《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付梓;199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办的《新闻与传播研究》诞辰;1995年由广西新闻出版局主管、广西出版杂志社主办的《出版广角》成功出刊;2003年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管、中国编辑学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编辑》出版创刊号。此外,湖北省编辑学会和武汉大学共同主办的《出版科学》、复旦大学的《新闻大学》、新疆日报社与新疆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当代传播》、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等单位主办的《现代出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传媒》、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的《新闻界》、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的《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等编辑出版类学术期刊也纷纷出炉,这些都不愧为编辑学研究的重镇。总之,目前我国现存不下百余种有关编辑的学术期刊。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编辑学的学术网站也不断开通,大小网站不胜枚举,电子出版物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以上梳理、回顾的是编辑学纸质媒体的发展历史,它与后起的新媒体相比更易统计,无论如何,它具有代表性,也不失为时代的一面镜子。

大学学报作为重要的学术成果载体,在推动编辑学成果的传播和学科建设上,必须“铁肩担道义”。关于大学学报刊载编辑学成果的历史,应当说发端于地处中原大地的《河南大学学报》。上世纪80年代初,著名编辑学家、时任《河南大学学报》主编的宋应离教授,在全国高校学报界率先呼吁开展编辑学研究,并于1985年在其主编的大学学报上开辟了“编辑学论坛”(后改为“编辑学研究”)栏目,使得以前在高等教育领域里不很起眼的“编辑学”,首次在我国登上大学学报的大雅之堂,并且刊载的编辑学成果往往洋洋洒洒万言以上,这么厚重的论文成果在专业的编辑学期刊上往往不被容纳;其后的《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也一度开辟了“编辑学研究”栏目;《现代传播》(即《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经常刊发编辑学成果;上世纪90年代的《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今为《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也曾设立过“编辑学研究”栏目;《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等几家大学学报也设立了“编辑与传播”栏目。纵观大学学报的编辑学研究,除了《河南大学学报》《现代传播》的编辑学栏目持之以恒、蜚声中外,名副其实为编辑学研究重镇之外,堪称担当编辑学研究的“道义”者,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且势头不减的,当数《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的“编辑学与期刊学研究”栏目,其不愧为高等学校学报界编辑学研究的又一重镇。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的特色栏目——“编辑学与期刊学研究”设立短短几年,就已刊发论文成果八十余篇,且其中不乏逾万言的鸿篇巨制,内容涉及编辑学基本理论、高校学报宏观研究、期刊评价、编辑队伍建设、编辑规范研究、期刊文献计量学研究以及学术传播研究等。通过研读该栏目的论文成果,深深感到其最大特点就是视野的开放性、学术的前沿性和作者的广泛性,其刊发论文往往是全国高等学校学术期刊编辑同仁的最新研究成果。因此,栏目设立以来,其刊发的论文经常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以及其他二次文献全文转载、摘登并频频出现于“篇目辑览”,就不足为奇了。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高度重视编辑学学术研究,为此,2012年在学报编辑部下专门设置了“科技期刊研究室”,以推动学术期刊的理论研究和期刊策划。

基于上述原因,《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她现在已经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来源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学报、全国理工农医院校优秀社科学报。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还获得了国外学术界和同行们的高度认可:她同时是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来源期刊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来源期刊。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在国内外取得这些荣誉是有过硬功底为基础的:她不仅拥有含金量高的“编辑学与期刊学研究”栏目,更有“中国盐文化研究”、“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中国酒文化研究”和“教育发展与创新”这些独具风格、底蕴厚重的学术研究瑰宝的共同支撑。也正是依靠明显特色、上乘质量,故其复合影响因子高达1.179 ,综合影响因子为0.944[注]见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期刊导航>专辑导航>检索:四川理工学院学报,数据截止时间2014-05-26。,已遥遥领先于不少全国重点大学学报,实属难能可贵。

事实证明,《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坚持开设“编辑学与期刊学研究”栏目,作为我国编辑学研究领域的又一重镇无疑极大地推动了该校甚至影响到了全国的编辑学研究,为编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中国编辑学与期刊学研究选集》即将出版之际,衷心祝愿其母体——《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的“编辑学与期刊学研究”栏目,一如既往地精心组稿,把握和引领编辑学科前沿,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猜你喜欢

理工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江苏理工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
致敬学报40年
理工学院简介
任意门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