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式语法中词汇压制的类型浅析

2014-04-03朱剑飞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频度压制构式

朱剑飞,仇 伟

(济南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01)

1. 引言

Goldberg (1995: 4) 对构式作出如下定义:当且仅当C为一个形义配对体时,它就是一个构式,此时“形”的某一方面或“义”的某一方面不能从C的组成部分中严格预测出来,也不能从其他先建立起来的构式中预测出来。压制是指上一级构式会迫使下一级构式或具体词汇在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作出必要调变。当下一级构式从上一级构式传承信息或限制时,上一级构式也就在行使着特许功能,当两级构式中的信息发生冲突时,为使语句得以被接受,上一级构式就会行使压制功能,迫使下一级构式或语式作出必要的调变。

在一个语句中可能是词层面以上的构式起主导作用,就叫构式压制,也可能是词汇起主导作用,能调整或改变整个构式的意义或用法,这可称为“词汇压制”,然而随着构式语法的发展,一些构式语法学家似乎过度强调构式压制而忽略了词汇压制,这一做法是不全面、不可取的。有鉴于此,本文对词汇压制进行详细论述,以期弥补过度强调构式压制导致的不足,增强压制理论的解释力,促进压制理论的发展。

2. 词汇投射理论

以Chomsky为首的TG学派基于动词中心论提出了“词汇投射原则”,该原则认为,通过语核的词的语义和句法特征,可预测出包含该词的短语或分句的语义和句法类型。一个句子的句法性质的诸多方面都是由句中谓词的意义决定的,换言之,动词的潜在性参与者角色的数量决定了该句子的题元结构,它可为名词短语指派参与者角色。

以动词为中心的词汇投射原则,兼顾到解决句法与语义接口的问题,开始关注语义,这相对于乔氏中期的理论是一种进步。然而这一原则也带来一些新问题,一些语言中存在许多无动词构式,如汉语中的“处处山明水秀”等。很明显,动词投射理论不能对其作出合理解释,以其为基础建立的语言分析方法也不够全面。而构式语法则认为构式的题元结构压制了语句中的词汇,迫使其做出改变。为此,构式语法学家提出的构式语法可以很好地解释这种现象。

3. 构式语法中的构式压制

构式语法学家批判TG的动词中心论,认为构式本身有意义,也有自身的题元结构,且还常发挥构式压制的作用,迫使进入其中的动词改变其论元结构。 众多构式语法学家都对构式压制进行了研究,如:Talmy的语义移变理论,Michaelis的向心压制和离心压制,Goldberg 的构式压制,Taylor的压制观以及国内众多学者(如:李勇忠,2004;袁野,2011;崔雅丽,2012;许明、董成如,2013)对构式压制的研究等。

构式压制观的主要出发点是“自下而上”,主张从构式这个整体角度而不是从动词或其他词语的角度来审视语句,认为动词必须参照有关框架才能获得准确而又全面的解释,而且语句的意义不是词语义的简单相加和组合。当动词义与构式义不完全一致或相冲突时,构式常会迫使动词改变其论元结构(增加或减少动词的论元数量)和语义特征。构式压制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然而一些构式语法学家似乎有从词汇中心极端走向构式中心极端的趋势,不利于压制理论的全面发展。

4. 构式语法中的词汇压制

语句义是由构式义和词汇义共同决定的。兼顾构式压制与词汇压制,是对过分强调构式压制,全盘否定词汇投射原则的一种反思,将这两种视角统一在“压制”框架下有利于提高理论的统一性和解释力。随着构式语法的发展,构式语法学家逐渐意识到过度强调构式压制而忽视词汇压制是不正确、不全面的,众多国内学者也开始逐渐重视词汇压制的研究(如:李瑛,2011;王寅,2009),并进一步研究构式和组成构式词之间的互动关系(赵晨,2011)。词汇压制的种类多种多样,主要包含了副词的压制、否定词的压制,动词的压制,冠词的压制以及其他词汇压制现象。

4.1 副词的压制作用

副词的压制作用以频度副词的压制最为典型。王寅(2011)主要论述了频度副词对进行体和完成体的压制作用。

4.1.1 副词对进行体的压制

进行体中出现的动词通常是动态的延续性动词,而不符合这一要求的动词所形成的语句往往不被接受,例如:

[1]* He is breaking the plates.

[1]的这种说法在现实中难以被接受,因为 break是终止性动词,短暂性动作难以被切断并聚焦于当下状态,一个人不能说“他正在打破盘子”,因为盘子破裂是一瞬间的动作,说话人未讲完话,盘子破裂的动作已经结束,因此不存在进行时。但如果在句中加入“always”该句就可以成立:

[2] He is always breaking the plates.

此时频度副词“always”发挥压制作用,使得“break”的动作有了反复出现的意义,点性动作变成重复出现的线性动作,因此句义发生变化,演变成为“他总是打破盘子”。

频度副词的插入使得点性动作演变为线性动作的语言现象众多,如:

[3]* The police is catching the thief by the collar.

[4] The police is always catching the thief by the collar.(王寅:2011)

[3]和[4]中,“catch”同样是终止性动词,表示极为短暂的动作,不能用于进行时态,而频度副词“always”将“catch”压制成具有重复性的线性动词,故该句可以接受。

4.1.2 频度副词对完成体的压制

不同于进行体,完成体关注动作的终点。频度副词会压制完成时的结果性,从而对完成时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例如:

[5] She has gone to Paris.

该句可以被接受,因为从句中可以识别出“她已经去了巴黎”这个相关结果。而在句中插入频度副词“always”或“twice”该句就难以被接受:

[6]* She has always gone to Paris.

[7]* She has gone to Paris twice.

因为此处频度副词的压制作用使得完成时的结果性消失,而场景中也识别不出随后的相关结果,也就不适合用完成体,所以该句不成立。

4.2 否定词的压制作用

诸如“no”,“not”,“nothing”,“hardly”等否定词对构式义有明显的压制作用。同样以[1]和[3]为例:

[1]* He is breaking the plates.

[3]* The police is catching the thief by the collar.

[1]和[3]本不能被接受,但若在句中加入否定词“not”,则句子就可以成立:

[8] He is not breaking the plates.

[9] The police is not catching the thief by the collar.

因为点性动词的否定相当线性动词(王寅,2001),否定词可以压制点性动词,使其具有具有线性,因而点性动词的否定形式出现在进行时态中就可以被接受。

4.3 动词的压制作用

Goldberg(1995)以双宾构式为例论述了构式有其自身的意义。反言之,语义也不总是由构式义决定,动词也可能起主导作用。例如在“V+N”构式中,其中的动词常常会对其中的名词有压制作用:

[10] Flying dreams of youth is like a seed.

梦想本来是无形的事物,不能起飞,而在例[10]中,“dream”受到“fly”的压制,变成了可以飞翔的实物,意为“放飞梦想”。同理,

[11] bend the rock(王寅,2011)

[11]中,“rock”本为不能弯曲的事物,而此处在动词“bend”的压制作用下,该表达成了可以接受的表达方式,因此只能将“rock”理解为可以弯曲的事物,才能与“bend”对应。

4.4 冠词对名词的压制作用

构式语法中另外一种非常典型的词汇压制现象是冠词对名词的压制现象。首先,不定冠词常常对不可数名词发挥压制作用:

[12] I want to have a coffee.

“coffee”常用作不可数名词,而在例[12]中,冠词“a”将“coffee”压制成可数名词,有“一杯咖啡”之意。

除不定冠词 “a”,“an”之外,定冠词 “the”也常常发挥其对形容词的压制作用,使得形容词的词性发生一定的变化。例如:

[13] The old are often respected by the public.

“old”,“public”常用作形容词,而在例[13]中,两者在定冠词“the”的压制下,词性发生了改变,具有了名词的性质,意为“年纪大的人”和“大众”。

4.5 其他词汇压制现象

除以上所讨论的词汇压制现象之外,汉语中也有众多词汇压制现象。例如副词在副名构式中对名词的压制作用十分明显:

[14] 春晚中的这个节目很民族。

“民族”一词本为名词,而此处在副词“很”的压制下,“民族”一词的词性发生变化,具有了形容词性的特征,意为“民族的,具有民族特色的”。

5. 结语

当前的压制理论研究主要还是重点关注构式压制,因此为了压制理论的全面发展,词汇压制的研究也尤为重要。总而言之,语句义是构式义和词汇义互动的结果。词汇压制是压制理论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词汇压制的提出有利于构式语法更加全面地解释语言现象。压制理论的发展需要兼顾构式压制和词汇压制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兼顾构式义与词汇义两个方面才能实现真正的“双向互动”,因此对构式压制与词汇压制的互动研究具有前所未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De Swart, H. Aspect Shift and Coercion [J]. Natural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Theory, 1998,(16): 347-385.

[2] Goldberg, A. 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al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 [M].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95.

[3] Goldberg, A. Constructions at Work: 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4] Michaelis, L. Type Shifting in Construction Grammar: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Aspectual Coercion [J]. Cognitive Linguistics, 2004,(15): 1-67.

[5] Michaelis, L. Entity and Event Coercion in a Symbolic Theory of Syntax [A]. In J.- O la Ostman and M. Fried (eds.). Construction Grammars: Cognitive Grounding and Theoretical Extensions [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5.

[6] Talmy, L. Force Dynamics in Language and Cognition [J].Cognitive Science, 1988,(12): 49-100.

[7] Taylor, J. Cognitive Grammar[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8] 崔雅丽. 构式语言压制现象研究——基于构式法的认知机制[J]. 外语教学, 2012,(3):34-38.

[9] 李瑛. 词汇压制: 以V+down构式的个案分析为例[J]. 外国语文, 2011,(5): 44-49.

[10] 李勇忠. 构式义、转喻与句式压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2): 10-14.

[11] 王寅. 语义理论与语义教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12] 王寅. 构式压制、词汇压制和惯性压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2): 5-9.

[13] 王寅. 构式语法研究(上卷): 理论思索[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

[14] 许明, 董成如. 进行体构式对词汇体的压制——认知语法视角[J]. 外国语文,2013,(2): 105-109.

[15] 袁野. 汉语中的时体压制[J]. 外国语文, 2011,(2): 48-55.

[16] 袁野. 试论汉语的体压制[J]. 世界汉语教学, 2011,(3): 334-345.

[17] 赵晨. 构式和组成构式词之间的互动关系: 构式心理表征探索[J]. 山东外语教学, 2011,(2): 8-12.

猜你喜欢

频度压制构式
一种新型无人机数据链抗压制干扰技术的研究
空射诱饵在防空压制电子战中的应用
眨眼频度可判断烟瘾大小
“不可推导性”作为标准的虚妄:兼评“修辞构式观”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压制黄土塬区复杂地表条件下折射多次波的组合激发技术
铜绿假单胞菌MIC分布敏感百分数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相关性研究
对GPS接收机带限高斯噪声压制干扰的干扰带宽选择分析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有一种X叫Y”构式的语义认知考察*——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的接口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