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徽州家谱编修特点及其徽商特征
——以《西关章氏族谱》为例

2014-04-03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氏族谱绩溪西关

姚 硕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徽州家谱编修特点及其徽商特征
——以《西关章氏族谱》为例

姚 硕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分析了徽州家谱的编纂理论与方法,探索了《西关章氏族谱》对于老谱中有价值的文献资料的辑录,研究了该谱的编修特点以及该谱《家传》中对于绩溪商人事迹的记载,折射出徽商“贾而好儒”、“贾而好游”的儒雅情趣。认为《西关章氏族谱》以古徽州绩溪县城的“西关”为视点,勾勒出晚清民国时期徽州乡土社会的原貌与变迁。

徽州家谱;西关章氏族谱;编修特点;徽商

徽州号称“文献之邦”,徽州家谱是徽州文献中的瑰宝,一向以数量大、价值高闻名于世[1]。现存馆藏徽州族谱约有2 000余种,绝大多数是明清民国时期所纂修[2]。在徽州家谱群中,有一部编修队伍庞大、内容丰富、体例完备、史料翔实的族谱——《西关章氏族谱》(以下简称《族谱》)收藏于安徽省图书馆、绩溪县档案馆及绩溪民间收藏人手中,值得重视。特别是该谱《家传》中对绩溪商人事迹的记载,更是折射出徽商“贾而好儒”“贾而好游”的儒雅情趣。该谱以古徽州绩溪县城的“西关”为视点,勾勒出晚清民国时期徽州乡土社会的原貌与变迁。为便于学界进一步认知该谱,本文拟就其内容和特征方面略作如下探讨。

一、《西关章氏族谱》的编修及其内容

绩溪县城“西关章”是绩溪“瀛洲章”的分支。瀛洲始迁祖章运生一子:瑕。瑕生三子:诜、庆、授。现“瀛洲章”、“湖村章”均属庆公一脉。授公移居县城,经过数百年的繁衍生息,“西关章”逐步成为绩溪章姓的重要一支,“西山”周边也成为章姓人聚族而居的地方。从《族谱》中收录程通的一篇《明洪武谱程序》中可知:“自运公迁绩之瀛川昼锦堂从而顺数之,以至于七公居县西,荣甫居西关,明卿醇朴自守,子贤诗书启后,绳绳继继,又凡几世矣。”[3](旧序二)文后按语曰:“寨口谱授公始居寨口仁寿坊下,据此序,则始居县西者乃七公。意者,县西之居,授公规画之,旋反于瀛川,至七公,爰始定居。”[3](旧序三)由此可知,荣甫公乃是西关章姓始迁祖,于元泰定元年甲子(1324年)迁邑西西关。

道光二十九年由太学生章维烈等纂修的《西关章氏族谱》即反映章氏家族上述变迁史。该谱设“职名”一篇,详细记录了参与纂修此谱人员的职务和名字。修谱主修6人、倡修26人、督修30人、编辑1人(章维烈)、同辑3人、分辑38人、志疑1人、校勘13人、采访14人、总理4人、协理8人、督刻12人、缮录12人、参阅“阖族绅耆”。其中兼职的有6人,分别是“分辑”兼“劝捐”的章之醇,“采访”兼“劝捐”、“催征”的章必枝,“总理”兼“收掌”、“劝捐”的章式彬,“总理”兼“采访”的章正言、“协理”兼“劝捐”的章式彪及“督刻”兼“催征”的章正基。从中不难看出,该谱纂修队伍庞大,也反映了该族编修家谱机制成熟。

该谱内容极其全面。按谱中“绩溪西关章氏续修族谱总目”记载,有谱序、旧序附、凡例、旧例、辈行、谱辩附、总目、职名;卷首上:天章、家训、宗训;卷首下:得姓述、分族述、外纪;卷一(上、中、下)至卷二十三均为家族世系表;卷二十四为家传、人物表;卷二十五至卷三十三均为“幽光录”,内有:正史传、杂史传、传、墓志铭、墓表、行状、诔、祭文、赞、碑、记、铭等;卷三十四至卷三十九均为“著作考”,内有:书目、奏疏、传、四言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咏古诗、五言律诗、六言律诗、七言绝句、残诗附、词等;卷四十为墓图、领谱字号、后序。“幽光录”与“著作考”中有些小条目看似重复,经笔者仔细审阅,发现并无任何重复之处,可见该谱内容记载史料之详细。

该谱共有40卷,20册。平均每册约100页左右,总计约2 000页,在徽州谱牒中是一部鸿篇巨制了。该谱的显著特点是文字比重较大,记录了历代所修族谱的文字资料,在同时期的徽州家谱中是比较突出的。该谱文字部分有8册,谱系部分12册,文字比重占到全谱的百分之四十,保存了大量的珍贵史料,如记载了当时的一些诗文,这对于研究历史上的徽州基层社会的生活原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该谱中诸如族规、家训、祠堂、墓葬、辈行、传记、诗文等大量史料的留存,反映出绩溪西关章氏家族的源流、繁衍、迁徙,由此折射出社会转型时期徽州社会的变迁历程。

二、《西关章氏族谱》的编修特点

《西关章氏族谱》在保存丰富家族史料的同时,也有自身的编修特点:

1.重视体例继承与创新

王鹤鸣认为,“中国家谱发展到明清时代,已趋成熟、完善,体例完整,内容丰富”[4],“宋代欧阳修、苏洵创立的五世图式体例,构成了徽州谱牒的基本框架,可谓之徽州谱牒之体”[5]。欧阳修和苏洵开创的五世图式体例,对后世的修谱行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徽州绩溪家谱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此后,徽州地区的家谱编修大多遵照前代谱例,同时在前代谱例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如该谱开篇《绩溪章氏西山续修族谱序》载:“欧阳公修新唐书,撰宰相世系表,特创分房之说,于是为谱学者宗之……特表式一本,班书格式一从欧谱家传……依维烈公(章维烈)编辑旧例,尺寸不敢移,伦次不得失,是又孟坚袭子长之书,曹参守萧何之法者。”[3](序)谱序引用了“班固承袭司马迁的写史原则”、“曹参固守萧何的执政法则”两个典故来说明此谱的纂修严格继承了旧谱的体例与编撰方法。

该谱继承了家谱中“书善隐恶”的传统,“谱例书善隐恶,凡败伦伤化与短见自尽者,祠规原有刊谱流传,毋许附主,迄今遵行昭昭在人耳目,此后有犯,应仍循照旧章,不得藉谱上有名擅易成法,是谱悉照来稿登载,笔而不削者,以耳目难周且遵谱例也。……是谱参稽前代诸谱及各家旧牒,考索周详,一事之差、一字之误必稽诸史鉴、郡县志及各派所收藏者,以求其是,旧时谱序惟子孙所自为者,重复付梓以其雅志修辑,笃念先人皆贤,子孙也外姓,笔墨非甚精切,虽出宰辅鼎甲之手,概从删汰。”[3](凡例四)由上可见,该谱的体例继承了旧谱体例,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删汰和改进。

在该谱的编修内容上,编修者既继承了旧谱中有价值的史料,又广征博引,吸纳了很多的新的史料,如该谱《绩溪章氏西山续修族谱序》载:“犹恐其未备也,于是调取安徽通志,下及私家著述,上达于皇史,以弥缝其缺。”[3](序)

2.重视材料考证

在徽州众多的家谱中,由于受客观上时间跨度大、年代久远、资料不完整、抄录中以讹传讹、当朝政治宗教压力、编修者自身知识面不广、文字功底不够深厚、责任心不强、性格存在偏执等因素影响,谱与谱之间记载的史实材料常有相互矛盾的地方,甚至一部谱中,前后记载亦有无法自圆其说之处。《族谱》在修纂过程中,对旧谱历史资料存疑之处,均加上大量按语,旨在考证释疑,编修态度之认真负责可见一斑。如该谱谱序中收入了《宋咸淳谱自序》一篇,该《序》开篇曰:“歙州歙县章祁村吾宗也。”[3](旧序一)文后“按语”曰:“篇首云,歙县章祁吾宗也,似属同祖。兹查章祁世系,出自新安太守仁闻后。考《仁闻阴德志》作仁闻乃团练史仔钊第三子,则所出非同祖矣,中云有祖四公位,所生二子,一子讳幼祖,有祖四公句未详,今读逊之公原稿,乃知此序木庵公曾经大为润色,而此句则疑以传疑者也,余见识疑。”[3](旧序二)按语清晰地告诉后人,此序文曾经被木庵公“大为润色”,而“歙州歙县章祁村吾宗也”一句也是以疑传疑,并不可全信,由此可见该谱编修者对于史料考证的严谨态度,与同时期徽州“以讹传讹”的家谱编修者相比,其考证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3.重视功能宣扬

家谱是宗族精神的体现,徽州家谱编修的过程是一种民间文化逐渐形成、成熟的过程,是宗法制度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顺应了中原名门望族光宗耀祖的心理。家谱不是正史,却如同正史记载国家兴衰更新一样,记载着一个家族的起起伏伏,传达着先祖的信息,延续着血脉香火[6]。该谱《凡例》载:“谱牒之修所以明本源、序昭穆,使千万世不失其伦,故族皆有谱,谱必定凡例,以昭划一,俾阅者寻源竟委,开卷了然。”[3](凡例一)又据该谱《绩溪章氏西山续修族谱序》载:“西关章氏,望著河间而系则出于春秋之鄣,其修谱也分文善公、文政公、文升公为三大房,固与唐书宰相表合然,章氏亦宰相之后也,宋时固有官宰相赐爵郇国公者,谨按郇之建国也,远在周初左传载,文昭十六国,郇居其一,诗所谓郇伯劳之是也,郇本侯爵,而诗乃称郇伯盖尝以有功诸侯,而特命为方伯者,后世子孙或去邑而为荀。”[3](序)由此不难看出,《族谱》中对于祖先事迹的宣传,正是践行了“敬祖,收族”的家谱编修宗旨。重视家谱功能的宣扬,对于家族伦理道德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重视材料精简

该谱的材料收入,采取精简的原则。编修家谱可以采用的材料众多,但在材料选择上不能抱着来者不拒的态度,必须要有所甄选。纂修家谱中对于材料的选择,定要达到“追本溯源,敬祖收族,弘扬祖德,延续辉煌”的宗旨与目的。所以纂修家谱中的材料选择要有助于国家和宗族,而且史料记载要翔实。这样有选择性的记载一方面是为了光耀自己宗族,激励族中后人的不断进取,另一方面是由于客观上存在族谱编修的篇幅有限,不能将族人资料一一详细载入。重视材料的精简,是该谱编修的一大特色。正如《绩溪章氏西山续修族谱序》所载:“而于旧谱人物表中又增一特色者,惟子姓繁多,志例谨严,安得人人而录之,西关诸君子乃以谱事继之,讲宗法,考支派,分其存没,辨其爵里,汇其男女,志其妃偶。”[3](序)又如该谱《凡例》中记载:“纶音诰敕及一切诗古文词,必其事其文实有可传者录之,其列传之见于历代史鉴,惟系出本支者,汇入名曰幽光录,至祭文寿序浮辞溢美,非出旧谱概不登载……本宗著书立说,暨诗古文辞见于旧谱者,概行归入馀,必择其发明经旨及文章古雅可传后世者录之,慨自隆万以来文翰之湮泯不少,故搜罗不无稍广,而统名之曰著作考,而文字出于一手者后篇不复,列名惟己刊定者则并存之。”[3](凡例三)由此可见,《族谱》中的材料选择是经过精心甄选,“必其事其文实有可传者录之”;对于文章诗赋的选择,“必择其发明经旨及文章古雅可传后世者录之”。

三、家谱中的徽商特征

《族谱》中加载了大量绩溪徽商的事迹,如谱载:“绩溪城西关章氏宗族章献邠,幼习博士艺,长而就贾。与其兄榷管子之盐,厉志营运,以适父母欢,力行孝友,每削籍以振人之急,殆所谓富而好礼者也。”[3](卷二十四《家传》)家谱中不但体现出徽商重视家谱编修,重视文化教育,亦表现出徽商“贾而好游”的特征。

1.反映了徽商修谱与商业发展的关系

在商业信息极为闭塞的时代,商业竞争往往需要借助家族的势力。徽商在从事长途的贩运贸易中需要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的瞬息万变,借助于家族的关系进行商业信息的收集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他们在商战博弈中能否取胜的重要砝码。绩溪商人章必泰就是依靠族人及时提供商业信息而成功的。家谱的“收族”功能在商业贸易中显示出重要的作用。据《家传》中所载绩溪商人章必泰:“性嗜学,喜吟咏,隐于贾,往来吴越间……尝因收族访谱,遇福建浦城宗人名汉者,于吴门道及南峰宗祐重建事,于是相与刊发知单,遍告四方诸族,皆兄必达,协力捐输。”[3(卷二十四《家传》)[7]。

2.反映了徽商与徽州文化教育发展的关系

在维系家族方面,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徽州人自古重视文化教育,向来享有“东南邹鲁”和“文献之邦”的美誉[8]。“十户之村,不废诵读”[9](卷四《风俗》),即是当时徽州乡土社会重视教育的真实写照。

在其他商帮纯粹以追求财富为唯一目的时,徽商重视教育,重视文化,这就是徽商与其他商帮的显著区别。在这种重视文化教育的氛围下,书院、书屋、私塾等教育机构在当时的徽州比比皆是。在基础设施和办学经费上,官府和宗族的资助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财力支持来源于“贾而好儒”的徽商。尤其是明清时期,徽商凭借财力的优势,多方位、多层次地资助教育事业,促进徽州教育的发展[10]。据该谱《家传》中载章必泰:“母汪氏未及于归而殁,为迎其柩,与父合厝东山书院鼎建,自备资斧,襄蒇其事,名邀嘉奖,邑建考棚,捐银二百两以助。”[3](卷二十四《家传》)因经商致富的清代徽商章必泰,不仅鼎力资助东山书院,同时还亲捐白银200两,用于绩溪县考棚的建设,由此看来,徽州宗族和徽商是徽州文化的原动力,是徽州文化发展的酵母。徽商对徽州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关注,直接推动了徽州文化教育的繁荣与发达[11]。

3.反映了徽商“贾而好游”的特征

爱读书的徽商,既爱读案头之书,亦爱读案外之书,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徽商,雅好旅游,在游历祖国的名胜古迹、秀丽河山的过程中,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行万里路”如同“读万卷书”的宗旨[12]。如谱中记载绩溪商人章必泰:“性嗜学,喜吟咏,隐于贾,往来吴越间,凡名山胜迹无不游览,兴至辄吟诗以纪其事……查阅统宗会谱与西关谱有无异同,并录艺文之未备者以归,详见所撰闽游纪事。”[3](卷二十四《家传》)身为一代儒商的章必泰,不仅重视族谱的编修,心系家乡文化教育的发展,更是追求高尚的精神财富,在游历中撰成《闽游纪事》篇。“寄情于江湖”的必泰把游历中的审美享受当作人生最有价值的精神财富。必泰之所以成为“儒商”,不仅因为其具备了儒雅的学者风度,更是在游览名山胜迹中通过美的洗礼,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培养了高尚的审美情趣。正是这种高尚的审美品格,构成了儒商之“儒”的基本要素,也铸成了徽商“贾而好游”的时代特征。

绵延中国社会数千年而不衰败的家谱纂修活动,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文化现象。徽州家谱以其丰富的藏本、颇高的学术价值被学界广泛关注。深入剖释《西关章氏族谱》的编修特点及其所反映的徽商特征,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徽州宗族的特点及家谱编修的主旨,对于深入研究徽州乡土社会的历史变迁与社会转型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1]薛贞芳.徽州谱牒述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04.

[2] 谈家胜,郝瑞平.《绩溪南关惇叙堂宗谱》的文献特色及其价值——兼论晚清时期徽州族谱体例与内容的嬗变[J].黄山学院学报,2011(4):13.

[3]章尚志,等.绩溪西关章氏族谱[Z].民国四年木活字版本.安徽省图书馆珍藏.

[4]王鹤鸣.中国家谱体例概说(一)[J].寻根,2009(1):50.

[5] 王鹤鸣.试论徽州谱牒的体与魂[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05.

[6] 方静.解读徽州[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9:198.

[7] 徐彬.明清时期徽商参与家谱编修的动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21.

[8]卞利.徽商与明清时期的社会公益事业[J].中州学刊, 2004(4):82.

[9]冯炫.婺源县志》[Z].嘉靖十九年刻本.北京图书馆珍藏.

[10]汪良发.徽州文化十二讲[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157- 164.

[11]卞利.明清徽州社会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4:25.

[12]许宗元.徽商与旅游[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19.

【责任编辑 李美丽】

Characteristics of Genealogy Compilation of Huizhou Region and Huizhou Merchants——Taking Xiguan Zhang’s Genealogy as an Example

Yao Shuo
(College of History and Society,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

The theory and methods of the compiling of genealogy of Huizhou region are analyzed.It is considered that,Xiguan Zhang’s Genealogy compiled the valuable documents of the original genealogy.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ilation of the genealogy and the record of the deeds of Jixi merchants in Jiazhuan of this genealogy are studied,which reflect the elegant taste of“merchants’love for confucianism and tourism”of Jixi merchants.The genealogy takes Xiguan of Jixi in ancient Huizhou County as the viewpoint to delineate the original appearance and vicissitude of Huizhou’s countryside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Huizhou genealogy;Xiguan Zhang’s Genealogy;characteristics of compilation;Huizhou merchants

K 206

A

2095-5464(2014)04-0487-04

2013- 12- 1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1&ZD09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BZS035)。

姚 硕(1988-),男,安徽淮南人,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氏族谱绩溪西关
苏州大学藏《吴中叶氏族谱》考述
陶陶居“寻味西关”AR包装设计
西关阔少与艇仔粥
All in a Day’s Wok
ALL IN A DAY'S WOK
西关海·江尚:定义广州大宅新标杆
素描西关
微风古韵·文化上庄
>> 聊城市东昌府区档案馆举行清代李氏族谱捐赠仪式
迁琼《海氏族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