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小团队人格及能力异质性对团队绩效的影响*
2014-04-03秦泽茜李晓京马进胡文东
秦泽茜李晓京马进胡文东△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科技的迅速发展,工作任务的大型化、集成化、网络化、环境化,系统统一化是不可逆转的潮流,这也就意味着如今的工作人员不再是单一的,独立地完成任务,而是以团队形式出现的,共同完成任务,是综合了参与任务的人与所处完成任务中环境各因素的集合概念。而飞行机组成员组成的小团队更是这种集合的有效体现,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度及团队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整个飞行过程的效率与安全。团队有效性是团队研究的核心问题,所有有关团队的研究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在组织中建构完善的团队管理机制、提高团队的有效性。多年来,研究者们致力于探讨团队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构建了团队有效性模型;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McGrath提出的“输入-过程-输出(I-P-O)”理论框架[1-2]。
团队异质性指团队成员在个人特质方面的差异及分布情况,且潜在地导致成员间形成不同的看法[3]。团队异质性是团队成员个性、性别、态度、背景或经验因素的混合物[4]。关于成员异质性如何影响团队绩效的问题,已有研究的结论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团队异质性与团队绩效正相关;另一种观点认为,团队异质性与团队绩效呈负相关。背景、观点的差异性有可能妨害沟通与团队的整体和谐[5],导致较低的内聚力、较低的相互理解水平[6]。以往对团队成员人格异质性的研究主要以大五人格理论为依据,有研究表明,成员中性格外向者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团队绩效的提高以及在销售团队中外倾性和情绪稳定性的异质性与团队绩效有正相关,责任心、开放性上的异质性与团队绩效呈负相关[7]。由于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大五人格这一理论基础上[8],势必会忽略一些较为细分的维度水平对团队绩效的影响,且以往的研究对象大部分是人数较多的自我管理团队,是否这些研究成果也适用于飞行小团队?由此我们提出以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量表(16PF)为人格特质的研究工具,I-P-O模型为理论基础,提出相较大五人格而言更多的维度以讨论团队成员人格异质性与团队绩效的关系,并且提出了团队成员基本认知能力异质性对团队绩效的影响这一新的假设。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某空军院校本科一年级学生112人参加实验,年龄为17~19岁,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均为自愿参加,并且都未参加过类似实验。实验结束后被试将得到16PF测验结果反馈及小礼品。
1.2 方法由2名主试组织实验,利用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院装备教研室研发的DXC-6群体心理测评仪进行群体测试,收集被试的人格与基本认知能力数据[9];然后将被试随机分为56个2人小团队,完成团队任务,采用小团队完成任务的客观绩效作为团队有效性数据。
1.2.1 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量表(16PF)本研究采用的16PF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1989年修订版。
1.2.2 基本认知能力测试研究采用本教研室编制的民航招飞基本认知能力测试,包括空间旋转测试、视觉干扰测试、数字光点相加测试、图形推理测试、仪表理解测试、注意力转换测试。除视觉干扰信度为0.69外,其余测试信度均达到0.7[10]。
1.2.3 团队任务程序研究采用的小团队任务程序为教研室自行编制的“2人小团队定轨迹任务”。该程序模拟飞行中的起飞降落过程,在三维空间内呈现一条不规则轨道,要求两名被试利用各自摇杆,分别控制小球的横轴和纵轴方向,使小球在轨道上运行而不掉落。
1.3 统计处理研究小团队异质性采用方差法对团队成员的人格、能力特征进行整合,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正态性检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1 小团队人格、能力异质性及团队客观绩效描述性统计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之前,使用rwg(j)指标对各变量数据的可整合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各变量rwg(j)的平均数均达到0.7以上,达到整合的要求。对团队成员的人格因素及能力因素进行团队水平的整合,采用方差作为其异质性的表达方式。
表1 小团队人格、能力异质性及团队客观绩效的描述性统计(n=56)
2.2 相关分析结果采用SPSS中的Partial相关,研究控制单人操作三维轨道能力前后,16PF中各项因子异质性以及基本认知能力异质性与团队绩效的相关程度。
表2可见,控制单人三维轨道能力前后,兴奋性、敢为性、内外向因素的异质性与团队绩效呈正相关,新环境成长能力因素、数字光点相加能力及基本认知能力综合异质性与团队绩效呈负相关。其中控制单人能力后兴奋性因素、新环境成长能力因素、数字光点相加能力的相关程度增加,而敢为性、内外向及基本认知能力综合的相关程度降低,但依然显著。
表2 小团队人格及能力异质性与团队绩效的相关(r)
3 讨论
本研究以飞行活动中常见的2人小团队为研究对象,以某空军院校学员组成的56个小团队为样本,运用实证方法讨论了飞行小团队人格异质性、基本认知能力异质性对团队客观绩效的影响,为今后类似的小团队组织的绩效影响因素研究作了进一步的铺垫和探索,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3.1小团队人格因素的异质性与团队客观绩效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以往的团队人格研究往往以大五人格模型为考察对象,得出了一部分有意义的结论。本研究采用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量表为考察对象,得出的结果与以往研究类似,且考察了比大五人格更多的影响维度,并得出了有意义的结果。其中16PF中内外向型次级因素的异质性与团队绩效的相关性非常显著,说明在2人小团队成员的内外向因子异质性越高,一致程度越低,团队绩效越高,也就表明2人小团队中较为内向和较为外向的成员组合能取得更好的成就,高外向性的成员更倾向于协作行为,且更适宜领导者角色,而内向性成员则更为随和遵从性也较高,这样的组合方式能够增加团队的凝聚力减少冲突的产生,因此也容易取得较好的成绩。16PF中的初级因素兴奋性、敢为性也与团队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即兴奋性、敢为性的异质性越高,团队绩效越高。这两个初级因素与内外向型次级因素类似,兴奋性、敢为性较高的成员更容易主导团队的任务方向,而兴奋性、敢为性较低成员的高配合度使任务更易取得成功。
16PF中次级因子新环境成长能力个性因素异质性与团队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即小团队成员新环境成长能力个性因素的异质性越低,一致程度越高,团队绩效越高。新环境成长能力这一次级因子由初级因子中的一部分综合而来,反应了个体在工作和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的大小。取得成功的个性因素不尽相同,但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团队成员在这一因素上的一致程度越高,成员的目标及完成能力越类似,能取得较好的团队氛围,更易达成一致的团队策略及进度,从而取得理想的成绩。虽然该指标的异质性包括新环境成长能力低和新环境成长能力高两个方面,但一致程度较高的高成长能力应取得更好的团队绩效,这一假设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得到进一步证实。
3.2 小团队基本认知能力因素的异质性与团队客观绩效存在相关关系本研究采用的基本认知能力测验用于民航飞行员选拔,反映了团队成员空间定位、注意力选择分配、短时记忆等方面的基本认知能力。6项测试综合指标的异质性与团队绩效呈负相关,其中的数字光点相加能力异质性也与团队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该结果表明团队成员基本认知能力一致程度越高,即成员的任务完成水平越均衡,则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不易出现短板效应,完成进度也更加一致,因此更容易取得较好的团队绩效,同样高一致、高能力的团队能取得更好的绩效需要在下一步研究中得到证实。数字光点相加测试考察对象的短时记忆和注意力分配能力,一致性较高的注意力分配能力易使团队成员在团队中配合度增加,给予对方的注意力比例大致类似,促进彼此的沟通与合作,从而产生积极的效应。
2人飞行小团队人格因素及基本认知能力因素的异质性均与团队绩效存在相关关系,其中体现团队成员内外向程度、敢为性、兴奋性的几项人格因子异质性越高团队绩效越高,而体现团队成员能力相关的因子异质性越低团队绩效越高。
[1] 白新文,王二平.大五人格与绩效:团队水平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1):120-125
[2] Guzzo R A,Dickson M W.Teams in organizations:Recent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and effectiveness[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1996,47:307-338
[3] Jackson S E,Joshi A,Erhardt N L.Recent research on team and organizational diversity:SWOT analysis and implications[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3,29(6):801-830
[4] Jackson S.Resume differences make a difference:Individual dissimilar ity and group heterogeneity as correlates of recruitment,promotions and turnover[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91(76):675-689
[5] Zenger T R,Lawrence B S.Organizational demography:The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age and tenure distributions on technical communic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9(32):353-376
[6] Miller C,Burke L,Glick W.Cognitive diversity among upper-echelon executives:Implications for strategic decision process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8(19):39-58
[7] 黄海艳,李乾文.研发团队成员人格异质性与创新绩效:以交互记忆系统为中介变量[J].情报杂志,2011,4(30):187-189
[8] 王登峰.人格特质研究的大五因素分类法[J].心理学动态,1994,2(1):34-41
[9] 张文娟,马进,张利利,等.空中乘务员人格结构模型因素初探[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3):367-369
[10] 韩杨,李晓京,马进,等.民航飞行学员与大学生基本认知能力的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3):447-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