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视野下企业融资与风险管理分析
2014-04-02李冬梅
李冬梅
摘 要: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许多国际资本纷纷涌入中国市场,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中,企业融资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资产证券化的身影也日益活跃。当下,我国众多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都面临资金匮乏的情况,而资产证券化却成为有效的融资手段。本文介绍资产证券化的意义,分析其对企业融资的重要影响,并阐述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风险表现方式以及预防解决措施。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融资影响;风险表现;解决措施
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企业的经营和规模都有了新的要求,并希望通过融资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而如何融资、融资渠道的方式一直是企业的主要困扰。自从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加强,我国和世界性知名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国外成熟的资产证券化理念也逐渐融入到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如今,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手段,资产证券化在许多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因此,加强对资产证券化的研究具有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1 资产证券化的所具备的基本意义
1.1 金融市场体制会因此得到改变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企业资本越来越活跃,金融市场开始呈现出蓬勃的趋势,许多金融资源涉及到各行各业的发展。不过,国内经济的发展潜力虽然巨大,但面临许多客观性的限制因素,而资产证券化的出现,却能改变传统的金融体制,实现资产和现金流的合理运用。这是因为资产证券化主要是通过积累许多的资产池来进行证券发放,从而获得巨额的资金,提供企业源源不断的融资需求。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资产证券化推动了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2 此项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基础
伴随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加强,我国企业资本逐渐参与到世界市场汇总,并产生不容忽视的经济作用。但其实这种紧密的经济联系,既能推动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又是一个残酷的激烈竞争。对此,资产证券化的出现,帮助金融资源进行有效地流通,方便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此外,资产证券化有利于避免企业面临集中的系统风险,增强企业面对金融风险的防御抵抗能力。
1.3 金融市场会因此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
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获得融资,已经逐渐成为大势所趋。这不仅能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而且还能避免金融市场的投机倒把现象。通过资产证券化这种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市场上的金融资本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拓宽了企业的融资范围,方便缓解由于经营扩大导致的资金紧张问题。此外,资产证券化没有股票的高风险,收益性也比较高,因而获得许多投资者的青睐。
2 企业融资所受资产证券化影响分析
2.1 企业偿债能力会因此有所增加
在企业参与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市场上一些流动性比较差的现金流开始发挥重要的功能,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推动经营规模的扩大。同时,许多具有潜在市场的闲置资金通过资产证券化进行优化整合,在担保发行的环境下,解决企业面临的金融危机。正是这种新型的融资手段,保证了金融市场上现金流的稳定和可靠,从而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
2.2 企业融资成本会有所降低
资产证券化有利于企业减少融资的成本,获得比市场还要低的价格,这是因为资产证券化的金融手段更加具有可信度,发起人支付的利益并不高,这样无形中企业在获得融资时就不用花费太高的资金。另一方面,由于在现金流上的安全性,资产证券化的信用评级、信用增级、担保体系等方面都有较好的优势,这就有利于保证证券的发行畅通。比如,信用比较高的资产证券如果流入金融市场,不用采取打折的方式来销售。这样就确保证券的价值,企业支付的手续费也没有原始权益人的证券价格要低很多,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融资成本。
2.3 资本流动率以及相关质量会因此有所提升
资产证券化能灵活地处理企业的资金,对流动性差的限制资金进行优化,如果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就直接转入证券化模式,从而发挥资本的最大市场效应。另一方面,这种资产转变为证券化的方法,又能再次进行市场交易,提高资本的流动率和质量,从而帮助企业在经济交易中占据有利的形势。
2.4 借贷风险能够有所降低
从融资结构上来说,破产隔离的方式有利于实现资产证券化,保证金融资产的信用和价值,这避免了企业破产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在偿付利息和本金等资金交易上有很大的流动空间,即便由于经营不善导致破产大,但投资人利益也不会受到很大的损害。在融资渠道上,还有一种资产担保权益方法,通过企业的被证券化资产来偿付利息,避免形成集中化的资产风险,这就能将同一个资产风险转移到很多投资人的手中,让现金流的投资人们进行风险分担,就能减少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借贷风险。
3 资产证券化操作过程中所存在的制约因素
任何事物没有绝对的完美,资产证券化也是如此,尽管它帮助缓解企业的融资困难,降低了投资者的信用风险,但在进行资本证券化过程中,这种新型的融资渠道也存在一些风险。
3.1 监管风险
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主要面临业务外包风险和混业监管风险这两大类。具体来说,业务外包方便企业的融资,增强组织机构的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经营成本,却由于外包没有明确的监管机构,这种开放的交易环境存在一定的隐患。另一方面,混业经营的方式,无法形成和谐稳定的监管体系,金融主体之间在利益上的冲突性,直接增加业务交流的难度,从而一旦发生风险,就会产生病毒式地反应,影响其他金融主体的陷入风险之中,不利于企业的稳定管理。
3.2 资产风险
如果要保证资产证券化的顺利发展, 就必须保证充足的证券化资产,一旦没有可靠稳定的资本,资产证券化就无法再金融市场上保持独立的地位,更无法能发挥融资的功能。事实上,投资人的主要利益更多地集中在资产所带来的经济利润,所以,在资产证券化的同时,投资人的资产也遭遇不可避免的安全隐患。
3.3 法律风险
这种风险在资产证券化交易中出现的频率比较多,表现为合同违约、法律条文的不确定、诈欺等方式。许多投资者和企业在交易时,如果合同的规定和法律法规不相对应时,合同也就失去了法律效应,也无法保证正常交易,此时,双方都须承受一定的风险。并且,由于法律法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陈旧性条文,一旦发生政策性的变化,就会出现不可抗力的风险。另一方面,法律风险中最典型的就是由于参与方为牟取暴力采取的经济诈骗,这不仅将直接影响融资交易,而且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3.4 信用风险
事实上,我国的资产证券化起步较晚,也没有形成成熟的风险评级机构,所以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也比较缓慢。同时,由于证券化市场仍在摸索前进中,许多监管机构和评级体系都没有及时建立,即便设立了一些风险评级机构,但也没有实质性的约束力。正是由于这种不完善的信用评级制度,我国的企业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主要过多地依赖西方国家的权威评级机构。但这种信用评级方法不符合国内金融市场的实际发展情况,也容易给企业带来高额的评级成本。所以说,此项评级方式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机率。
4 降低资产证券化风险主要方式
4.1 面对突发事件需要有一套应急的系统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西方国家的投融资交易,实际上是把不良的金融资产归到社会性公共资产负债中,把个体化的金融风险全面化,从而推动社会在风险过程中实施和管理。不过,通过社会来承担商业损失,不利于刺激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容易导致金融机构一旦发生资产风险,就将不良资产转移到社会公共资产中,不利于稳定金融秩序。所以,我国面对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应该适度地进行监管,鼓励企业机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体系,从而实现规避风险的目的。
4.2 严格执法,违法必究
我国的资产证券化道路还尚在探索中,许多相关制度都还处于空白阶段,必须重视加强法制建设,颁布明确的法律法规,营销良好的融资环境。同时,在部门机构的设置上,落实目标责任机制,保证发挥对金融市场的监督和管理,避免出现“软政权化”的现象。此外,许多利益主体可能会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进行投机倒把、贪污腐败等活动,这十分不利于企业的经济发展,也不利于资产证券化发展的良性循环,所以,必须时刻警惕这种现象的发生,政府部门应该严格执法,一旦发生不良的经济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4.3 设立风险防范机制
为了避免和控制资产证券化的各类风险,必须从制度上加强预防和防范,这就需要构建风险防范机制。如果金融市场出现偏离正常模式的项目风险,就及时做好防范对策,控制风险发生的范围和产生的不良影响,才能保证资产证券化的健康发展。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十重视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尤其是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管理,已经有许多完全预测融资风险并及时处理的先例。所以,为了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设立风险防范机制刻不容缓。
5 结语
如今,在国内企业的融资问题上,资产证券化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总而言之,资产证券化虽然方便了企业的融资,缓解我国金融市场资金匮乏的局面,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因此,必须科学辩证地看待资产证券化对企业融资的影响,既要肯定其积极的融资价值,又要从措施上避免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胡威.资产证券化的运行机理及其经济效应[J].浙江金融.2012(01).
[2]洪艳蓉.重启资产证券化与我国的发展路径[J].证券市场导报.2011(09).
[3]胡齐平.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务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周友苏,陈震.我国资产证券化风险防控法律机制思考——基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鉴戒[J].社会科学研究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