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研究
2014-04-02王青花
王青花
摘 要:随着高职院校事业的发展,多校区办学已成为一种趋势,并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一个常态。从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现状出发,分析目前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管理理念、体制和组织形式、质量监控、师资队伍建设、配套物质保障等角度,提出适合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的一些合理化举措,以期对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建议。
关键词:多校区;教学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6-0253-02
多校区是指具有一个独立法人,却有至少两个在地理位置上不相连的校园的学校。随着高职院校事业的发展,多校区办学已成为一种趋势,并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一个常态。由过去的单校区高职院校转变到多校区高职院校,必然使高职院校原有的教学活动、管理等方面出现新的问题。而授课面向全校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管理自然成了多校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面临的一个尤为突出的问题。
一、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文献阅读、资料收集,在笔者本校以及周边高职院校的学生、教师和管理等层面开展访谈、调查,了解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的现状,并从中分析得出目前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管理理念滞后
由过去的单校区转变到多校区,院校的发展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公共基础课授课对象的分布、授课教师等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对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管理理念也应该与时俱进。但实际情况是,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完全摆脱原有管理观念的束缚,在教学管理内容、方式、方法及手段等方面,还是原来单一校区时管理理念的延伸。
2.缺乏合理有效的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体制和组织形式
管理理念滞后,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体制和组织形式自然也是多数沿袭单一校区时的模式。殊不知,以往那种单一校区的教学管理运行模式、操作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多校区教学管理的新情况。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科学地制定与管理模式相配套的多校区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3.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监控不够健全、不够到位
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也是促进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但多校区办学,由于其校区在地理位置上的分散以及规模的扩大,在管理上往往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进行指导和调控,具体的教学管理方面的工作则缺乏必要的、及时的监管与控制,而学校本身又往往缺乏对教学质量的自我约束机制,对教学质量的管理多为随机性的检查和对突发教学事件的处理,这样势必会影响学校高层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公共基础课师资队伍教学自律意识下滑
多校区办学,地理位置上的分散,使教师有“天高皇帝远”的心理,再加上缺乏合理有效的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体制与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教师教学的自我管理、自律意识明显下滑,教学质量下降,从而制约、影响了公共基础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多校区办学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一个新生事物,多校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研究可资借鉴的直接范例少之又少,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管理研究则是几乎为零,而多校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针对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管理研究没有先例。因此,本文力图以笔者本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管理为载体,充分吸取目前微乎其微研究中的合理因素,从文献资料收集整合和走访感悟中,从教学管理决策者和执行者管理理念的转变、教学管理体制和组织形式的革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构、师资队伍建设的管理和培训、配套物质保障的提供等角度去寻求革新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的路径选择。
二、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的合理化举措
1.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理念角度
正如在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中所分析的,“由过去的单校区转变到多校区,院校的发展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公共基础课授课对象的分布、授课教师等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对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管理理念也应该与时俱进。”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理念,必须要适应多校区办学背景下高职教育发展改革的趋势,尊重并遵循高职院校公共基礎课教学管理规律,本着“凝聚整体实力,施行人本管理;革新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等原则,深入探索和实践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模式,深化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内容和机制体系改革,以实现单一校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管理向多校区教学管理的合理过渡和转变。
2.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体制和组织形式角度
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体制和组织形式等的研究,要基于一定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考核评价机制,而目前公共基础课处在改革状态,如其教学考核评价机制正在改革、探讨阶段,因此目前的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研究主要是基于现有的教学模式基础上的管理研究——整合教育资源,注重实施科学的分层专业项目化管理。一方面,加强学院、部的二级管理,使学院、部成为联系主校区与基层校区的基本枢纽;另一方面,在加强学院、部二级教学管理体制下,整合资源,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扩大二级管理自主权限,成立教学信息中心、教学考试中心等机构,实现教学管理的专业项目化。
3.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监控角度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已经成立专门的教学督导中心或者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关键是要真正落实机构职责,从人员到物质都需要落实保障。要建立健全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可以聘请校外专家,由校外专家加之校内教学督导组成督导团,定期不定期地到各个校区听课、巡视;落实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制度,鼓励落实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定期出版教学督导通讯,师生全面了解、学院部动态信息。
4.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师资队伍建设角度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数量明显不足,每学期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的比例都达到1:1以上;外聘教师的责任管理难,加上多校区办学,公共基礎课师资队伍教学自律意识自然就薄弱了许多。为此,为加强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大公共基础课教师的引进力度,在此基础上,加强公共基础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培训力度,如通过形成定期交流制度、组织观摩优秀公开课等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通过师德师风教育培训促进教师自律意识的增强。
5.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配套物质保障角度
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建设,配套物质保障是基础。学校层面要给予高度重视,舍得为公共基础课提供充分的经费投入,一方面用于公共基础课基本设施的投入,如购置网络化教学平台的仪器设备、软件等;另一方面用于公共基础课日常运行管理,如在职教师的培训、教学交流、教学平台的开发维护等。
本课题研究从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决策者和执行者管理理念、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体制和组织形式、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监控、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师资队伍建设、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配套物质保障等角度,提出了适合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的一些合理化举措,以期对多校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周玲.中外多校区办学的案例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1(2).
[2]杨文斌,黄葳.高校多校区办学教学管理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
[3]陈家颐.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
[4]梁桂麟,徐海波.当代高校公共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潘崎峰.新时期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6]齐在前,郑秀英,白守礼,等.关于高校办学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育,2004(3).
[7]张泰金.英国的高等教育历史现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