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字短讯

2014-04-02

海相油气地质 2014年4期
关键词:探井潜山气田

·勘探与进展

我国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发现大气田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在南海北部陵水17-2 构造深水区作业的陵水17-2-1井,试获高产油气流,这是该平台第一次深水测试获得圆满成功。 陵水17-2 构造位于琼东南盆地的陵水凹陷,距海南岛约150 千米,平均作业水深1500 米。

辽河潜山探井喜获高产油流 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公司在辽河西部凹陷曙光地区部署的预探井——曙古169井和曙古175井,在元古界潜山地层中均获高产油流。 其中,曙古175井于3956米进入潜山地层,岩性组合为灰岩、石英岩及灰质白云岩。经对3956.3米至3993.0米井段试油(35.2米/7层),采用8毫米油嘴放喷,获日产油266吨,日产气6480立方米,成为近年来该区唯一一口“双百吨”潜山探井,展示了曙光地区前中生界潜山的勘探潜力。

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诞生 经国土资源部评审认定,中国石化在涪陵页岩气田的焦石坝区块焦页1-焦页3井区(探明的含气面积106.45平方千米) 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探明地质储量1067.5亿立方米。 按照我国《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DZ/T 0254-2014 (技术可采储量250亿~2500亿立方米为大型页岩气田) 以及其他地质资料,此气田属大型页岩气田。

中国石化在巴西的探井测试获高产 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巴西公司在Santos 盆地Iara评价区的一口探井,经过42 天测试,日产原油稳定在2.9 万桶,日产天然气32万立方米。该探井经延长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提升了评价区的储量价值,展示了该区良好的开发前景。 Iara 评价区位于超深海区域,主力储层岩性为生物碎屑灰岩,具有纵横向变化较快的特点。

俄美联合在北极发现新油田 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埃克森美孚公司在北极的喀拉海(Karskoye More)完成联合勘探,并试获轻质原油。 油井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北、 距离陆地250 千米处,直井深度2113米。 俄罗斯石油公司正在喀拉海三块区域展开勘探,预计总储量可达870亿桶,而整个喀拉海油气区的石油储量,预计将与沙特阿拉伯全国的石油储量相当。

加蓬海域获重大油气发现 意大利埃尼石油公司(Eni)在距离加蓬海岸大约13 千米的预探井Nyonie Deep 1井(水深28 米,完钻深度4313 米),发现了大量天然气和凝析油。 该井在盐下下白垩统钻遇320 米厚的碎屑岩含烃层段,初步评价其潜在储量可达5亿桶油当量,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西非盐下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前景。

墨西哥湾深水区又获重要石油发现 壳牌公司在墨西哥湾东部Norphlet深水区块的Rydberg 探井,距离海岸120 千米,水深2280 米,钻井在8038 米处钻遇122 米厚的净油层,壳牌公司期望此次发现能有1 亿桶石油当量。

澳大利亚西北部海域获重大油气发现 澳大利亚第二大油气生产公司桑托斯公司(Santos)在澳西北海域布劳斯(Browse)盆地钻探的Lasseter-1井,该井位于布鲁姆城北北东方向480千米,水深404米,钻井总深度5329米(从转盘起算),钻探获得了重大的天然气和凝析油发现,经电缆测井确认,在4880~5285米之间存在着净厚达78米的天然气和凝析油层。

鄂霍次克海海底发现大量可燃冰俄罗斯科学家通过对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的科学考察,在鞑靼海峡的两个区块和千岛海盆南部的两个区块中发现了大量的可燃冰。

·新技术与应用

光纤传感技术向地震勘探领域渗透 中国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承担的“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超声地震物理模拟技术”项目,通过了技术成果鉴定,整体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相对于传统电学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具有体积小、灵敏度高、耐酸碱腐蚀、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不产生电火花以及可实现分布式、实时在线、永久性监测等特点。目前,在将光纤光栅传感振动探测技术应用于超声地震物理模拟领域,国内外尚无先例。 该技术有望在油气勘探开发的多个领域(如油井监测、应力应变监测和温度监测)进行推广应用。

微地震实时监测用于页岩气勘探由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自主研发的GeoEast-ESP 微地震实时监测系统通过了专家鉴定,整体功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并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这将有效地解决页岩气勘探的瓶颈问题。 微地震监测技术可凭借实时观测裂缝的延伸情况,让压裂作业人员对裂缝网络进行评估,并根据需要去改变裂缝形态,为水力压裂提供现场实时的指导。

多项油藏地球化学实验技术开发完成 由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承担的“高酸值油油藏地球化学实验技术与应用研究”通过了专家鉴定,该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研究首次建立了高分辨质谱分析技术,并成功进行了岩石样品与原油样品的分析、图谱解释及应用研究;建立了石油酸性组分全二维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方法,可对脂肪酸、二元酸、环烷酸等进行分析鉴别; 首次开发了沉积有机质中细菌硫酸盐还原反应作用痕迹的识别技术,为烃源岩判识提供了新手段;开发了烃源岩生成有机羧酸模拟实验的高分辨质谱分析技术,为研究原生高酸值油藏成因提供了技术支撑。 开发的这些技术,在国内外的新区以及滚动勘探中的老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其 他

我国首次制定天然气领域国际标准 由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研究院承担制定的天然气领域的标准——《用氧化微库仑法测定总硫含量》,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天然气技术委员会(TC 193,Technical Committees 193,Natural gas)21个成员国全票通过,正式成为国际标准。 氧化微库仑法测定总硫含量是依据化学燃烧和电化学滴定理论去测定天然气中的硫化氢等所有硫化合物的总硫含量,这也是我国检测天然气中总硫含量的标准方法之一。

猜你喜欢

探井潜山气田
安徽潜山:“田管家”授技术
古皖之源,“皖”美潜山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深水探井井筒完整性失效风险评估
基于RTree与矩形碰撞检测的探井文字标注避让
我国首口超深水探井测试成功
乌马营潜山石炭-二叠系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气田水回注方式探讨
基于安全风险评价的深探井井身结构设计方法研究
气田开发试采井口流程探讨
苏里格气田低含醇气田采出水处理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