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相油气地质》2014年总目次
2014-11-28
(期-页)
images/BZ_106_225_378_398_3120.png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的特殊性 邬光辉,刘虎等 (3-01)南黄海海相油气地震勘探难点分析与对策建议 吴志强,骆迪等 (3-08) 沉火山尘凝灰岩:一种赋存油气资源的重要岩类——以新疆北部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为例 朱国华,张杰等 (1-01)寒武纪全球板块构造与古地理环境再造 周肖贝,李江海等 (2-01)渤海湾盆地埕北低凸起潜山断裂特征及其控藏机制 张在振,张卫平等 (2-08)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新生代断—拗转换面的厘定 杨彩虹,王英民等 (3-18)阿姆河右岸地区侏罗系海相烃源岩生烃潜力 方杰,徐树宝等 (1-08)四川盆地南部志留系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沉积环境的元素地球化学判别指标 王淑芳,董大忠等 (3-27)巴西桑托斯盆地含油气系统划分与评价 邓超,白国平等 (3-35)阿拉斯加北坡盆地海域油气地质及勘探潜力 张鑫 (3-43)四川盆地东部石炭系黄龙组潮汐沟道发育特征及对优质储层展布的控制作用 王坤,李伟等 (1-19)川东北元坝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鲕粒滩暴露标志的识别与地质意义 刘雁婷,傅恒等 (1-27)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奥陶系风化壳储层特征及分布 刘梅,丁晓琪等 (1-35)塔中北斜坡鹰山组岩溶储层发育规律 张新超,孙赞东等 (1-43)塔河油田奥陶系古溶洞充填砂岩发育特征及成因——以塔河七区T615 井为例 张文博,邵珠福等 (1-51)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地震相特征及沉积相分布 王文娟,张银国等 (1-60)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奥陶纪热液活动的证据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 王玉萍,董春梅等 (2-23)鄂西渝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古岩溶作用特征 盛贤才,郭战峰等 (2-32)莺歌海盆地LD15-1 气田海相砂岩储层沉积微相分析 王继成,杨朝强等 (2-39)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沉积相特征 段金宝,彭劲 (2-47)伊拉克艾哈代布油田白垩系生物碎屑灰岩储集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韩海英,穆龙新等 (2-54)西非下刚果盆地刚果扇A 区块中新统深水水道分类及演化 熊浩浩,王振奇等 (2-64)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白云岩构造裂缝发育特征 张鹏,侯贵廷等 (3-51)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中组合中下段成藏特征 黄正良,刘燕等 (3-57)塔里木盆地东部寒武系碳酸盐深水重力流沉积及其储集性能 郑兴平,张艳秋等 (4-01)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鹰山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李映涛,袁晓宇等 (4-09)塔中西北部奥陶系储层沥青特征及成因探讨 马中远,张黎等 (4-19)四川盆地J 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裂缝地震预测与评价 胡伟光,刘珠江等 (4-25)四川盆地东部建南地区飞仙关组三段储层裂缝预测与评价 何利,谭钦银等 (4-31)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隆起东侧马家沟组中组合储层特征及成藏演化 吴东旭,吴兴宁等 (4-38)桂中坳陷天然气组分特征及其非烃组分成因 董庸,黄羚等 (1-69)西沙海域南部天然气水合物发育特征及成藏模式 杨涛涛,吕福亮等 (3-66)普光气田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的成因及其控制因素 何胡军,曾大乾等 (4-65)黔南坳陷安顺1 井泥盆系生物礁滩溶孔溶洞型白云岩发育机制 王强,罗彦萍 (4-73)塔里木盆地古城墟隆起奥陶系油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沙旭光,马庆佑等 (2-15)储层物性受控于剥蚀面的地质建模——以江汉盆地钟市油田为例 李君,李少华等 (1-74)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裂缝网络的识别方法研究——以胜利油区F 潜山油藏应用为例 张丽艳,乌洪翠等 (2-70)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四川盆地东部A 区的应用 张亚斌 (2-75)基于激光雷达技术的三维数字露头及其在地质建模中的应用——以巴楚地区大班塔格剖面礁滩复合体为例 郑剑锋,沈安江等 (3-72)碳酸盐岩地震地貌学研究与应用——以四川盆地东北部上二叠统长兴组为例 何金海,李国蓉等 (4-45)川西坳陷XC 构造带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储层预测 蔡左花,冯霞等 (4-50)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十六:四川盆地元坝大气田的发现与勘探 郭旭升,郭彤楼等 (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