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对提高呼吸内科痰标本送检质量的效果
2014-04-02杨春侠
杨春侠
痰标本是呼吸内科最常见的辅助检查之一,通过痰涂片、痰细菌培养检查出相应的致病菌,能使临床医生为患者提供最合理的治疗计划。如果痰标本留取不及时、方法不正确,不但直接影响到痰培养的阳性率、医院的病历质量水平,同时还会延误医生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时会加重患者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生命危险。为提高痰培养的留取质量,我们于2009年开始导入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管理循环,加强对痰培养的科学管理。其特点是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且呈螺旋式上升。把痰标本送检质量作为大循环系统,留取痰标本的指导、留取标本的容器使用、护士、患者、家属是大循环中的一个个小循环系统,各个流程环环紧扣,人人把关,把整个计划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相互协调,使上级循环成为下级循环的依据,下级循环成为上级循环的保证[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入院患者为对照组,共230例;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入院患者为观察组(应用PDCA模式),共245例。选入患者年龄20~65岁。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PDCA循环管理法
1.2.1 计划阶段:发现问题是实施循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每一次循环的起点。在护理工作中,采取护理部不定期下科室督导、护士长日常科室督察及全科护士自查,针对出现的问题每周在护士长例会上分析、制定计划,设立目标,下周循环督察落实情况,存在问题主要有:①护理人员对留取痰标本知识缺乏,未能认识到留取痰标本的重要性;②医护人员力度不足;③护士宣教指导流行于形式,患者及家属未能真正理解痰标本的留取方法、时间注意事项,造成未能正确留取痰标本;④护士责任心不强,对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未能协助排出;⑤痰培养价格较高,患者因经济困难不愿意留取;⑥痰标本未能及时送检影响了检查结果;⑦痰标本留取不合格,阳性率低。
1.2.2 实施阶段:①加强痰标本知识的培训:定期组织留取痰标本知识专题讲座,请细菌室人员讲课,利用与外院专家来院交流机会获得相关的专业知识,让全科护士认识到留取痰标本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痰标本留取工作的重要性,知道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护理部根据基础护理学制定痰标本考核标准,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培训,并进行考核,达到人人过关;各科室利用晨会时间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护理部随时抽查,能用相应的理论知识处理面临的问题,必须人人掌握。②建立健全的督察机制:首先制定和完善痰标本留取的工作流程和标准,使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建立由护理部督导 护士长督察、全科护理人员自查机制,发现漏洞主动上报,共同分析讨论,制动相应的整改措施,这样环环相扣,使留取痰标本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③加强护士责任心,做好环节管理:Ⓐ痰标本宣教指导到位,培养护士的慎独精神,在为患者或家属指导时,声音清晰、语速要慢,讲完后让其复述一遍,直到明白掌握为止。Ⓑ建立痰标本留取登记本,对未能按时留痰的患者和未能正确留痰的患者,责任护士再次加强痰标本的宣教指导,并向夜班护士做好交班,由夜班护士负责督导正确留取。登记本的项目有床号、患者姓名、时间、标本送检目的、患者或家属理解程度、重复督促指导者姓名、时间等。护理部随时抽查落实情况,发现漏洞,及时整改、完善。Ⓒ对痰液较少或者痰液比较黏稠的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多饮水,并交给患者有效的咳嗽方法使痰液咳出,或者使用雾化吸入后咳出痰液。对年老体弱无力咳痰的患者协助拍背,必要时吸痰。支气管扩张患者可采取体位引流后留痰。Ⓓ痰标本送检要及时,对患者或家属做好宣教,痰液留取后及时盖好,交给护理人员送检,以免延误痰标本的检查结果。所有容器盒均需一次性使用,容器盒上字迹清楚,用记号笔写明患者的科室、姓名、床号。E对经济困难拒绝留取的患者,应加强关心和交流,反复强调痰培养对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意义,以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对反复劝导无效的患者,报告医生、科主任,再次给予劝告,争取获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从而提高疾病诊断的正确率以及治疗的及时、有效率[2]。
1.2.3 检查阶段:①护士长检查,护士长通过交谈、提问了解护士对痰标本知识的掌握水平及患者对痰标本宣教的满意度。②护理部检查,护理部不定期下科室检查,每月组织痰标本讨论会,对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1.2.4 处理阶段:循环作为不间断的、开放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系统工程,只有持续改进,才能使质量呈螺旋式上升。因此,每一次检查后,护士长都要利用每天晨会、每月质量分析讨论会进行讲评、分析,进一步规范痰标本的留取,并与护士个人奖惩挂钩。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护理部和呼吸科护士长都共同分析、讨论、总结,拟订持续改进的措施,作为下一个PDCA循环管理的依据。护理部也要在每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讲评、分析,让其它科室借鉴呼吸科留取痰标本的经验,使全院留取痰标本护理工作更规范。
1.3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痰标本送检率比较 与对照组送检率(70.0%,161/230)相比,观察组患者痰标本送检率90.2%(221/245)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 痰标本合格率 观察组留取痰标本的合格率(70.1%,155/2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3%(60/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通过对较大样本量的对比发现,与传统的留取痰标本比较,引入PDCA留取痰标本,使痰标本的送检率提高,痰标本的合格率提高。
对痰标本实施PDCA,不仅使护理人员掌握了痰标本的相关知识,护理部还把PDCA引入口服药发放、血便标本留取等管理,使整体护理工作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护士为患者讲解痰标本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护理人员增加了信任感,融洽了护患关系。同时护士找到自身价值,激发了工作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在未导入PDCA时,痰标本送检率、合格率低,患者对痰标本认知度低,引入PDCA后,护理人员加强对痰标本的宣教,使患者对痰标本的认知度提高,送检率及合格率明显增加,为临床医生及早提供了诊断依据及治疗计划,使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提高。
因此,通过PDCA管理,不仅能使痰标本的送检率及合格率提高,还能是整体护理工作质量有明显提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只得推广。
1 陈春喜,王红.应用PDCA管理循环法控制供应室环节质量.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204-205.
2 张丽华,赖玉莲.护理督导对痰细菌培养质量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2009,47: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