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索细胞在细菌性阴道病中的诊断价值

2014-04-02宋永敏王恩杰

河北医药 2014年17期
关键词:刮片厌氧菌细菌性

宋永敏 王恩杰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一种由多种微生物(以厌氧菌为主)所致的无阴道黏膜炎症表现的临床疾病,为生殖年龄女性最常见的阴道疾病,占外阴、阴道感染的40%~50%。近年来发现细菌性阴道病与多种妇科疾病有关,为引起临床的重视,并进一步认识线索细胞及细菌性阴道病,我们对其发病机理、特点进行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门诊常规宫颈刮片找到线索细胞的58例无治疗复诊患者,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34岁。所有入围者均要求在非月经期、近期没用抗生素、3 d内阴道无用药、24 h内无性生活及阴道冲洗。

1.2 方法

1.2.1 宫颈刮片巴氏染色找到线索细胞的患者,告知要求来门诊复诊:参考Amsel法:(1)阴道分泌物匀质、稀薄有鱼腥味为阳性;(2)氨试验释放氨味为阳性;(3)精密试纸试验阴道pH值>4.5为阳性。

1.2.2 pH测定方法:用精密pH值试纸(范围3.8~5.4)直接浸在窥阴器下叶分泌物中数秒,测pH值,比色,若pH值>4.5为阳性。

1.3 氨实验10%KOH液加滴分泌物呈鱼腥臭味为阳性。

2 结果

阴道分泌物有鱼腥味46例占79.3%,氨试验阳性47例占81.0%,pH值 >4.5 48例占82.8%。三者均阳性45例占77.6%。线索细胞占总细胞数20%以上者,均有3项或3项以上阳性;而线索细胞占总细胞数20%以下者,69.0%有3项或3项以上阳性,31.0%达不到3项以上阳性。

3 讨论

细菌性阴道病是由于正常阴道菌群被大量厌氧菌,阴道加德纳杆菌和人型支原体所取代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曾被命名为嗜血杆菌阴道炎、加纳尔德菌阴道炎、非特异性阴道炎[1]。是加特纳杆菌、厌氧菌等增多,而乳酸杆菌减少,阴道内生态平衡系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所谓细菌性,是因为本病有明显异常的厌氧菌与需氧菌生长,以厌氧菌为主;而阴道病是指尽管阴道分泌物增多,但局部未见炎性反应,也无白细胞增多[2]。细菌性阴道病是生殖道感染中最普遍和最常见的一种,年龄在15~44岁的女性,感染率为15%~64%,且易复发[2]。另外在妇科中细菌性阴道病主要与盆腔炎、输卵管炎、异位妊娠、不孕症、泌尿系感染、术后感染及宫颈不典型增生等有关。目前对细菌性阴道病的病因,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多数认为与性活跃、性乱交有一定的关系。多数细菌性阴道病患者症状或体征较轻,甚至无任何症状,有报道近50%无症状。有症状者临床表现出的症状主要是阴道分泌物增多,伴有异味(腐烂或鱼腥味),少数患者可有外阴瘙痒及烧灼感。本病特征为阴道生态环境的改变,常见的乳酸杆菌优势被大量致病性厌氧菌所取代,虽然现在无法肯定引起细菌性阴道病的特异性细菌,但一般认为,阴道内加德纳杆菌为该病的主要致病菌,加德纳杆菌易粘附于上皮细胞表面,其有厌氧性,故临床上多以对抗厌氧菌的甲硝唑进行治疗。

目前,较普遍接受的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标准,可归纳为下列4项:(1)均质、稀薄的阴道分泌物;(2)分泌物有鱼腥味;(3)阴道pH值>4.5;(4)发现线索细胞。以上4项中,同时有3项即可诊断细菌性阴道病。其中线索细胞是诊断细菌性阴道病最具有特征性的指标。特征的线索细胞为鳞状细胞被一层细菌覆盖,其边缘因大量菌体附着而变暗,使细胞膜模糊不清,背景中白细胞数量少于上皮细胞。且乳酸杆菌数量减少或无[3]。

正常阴道中厌氧菌与需氧菌之比为2∶1~5∶1。此外,在5%~60%的健康女性中,可存在加德纳阴道杆菌。本研究发现,宫颈刮片中发现线索细胞的58例患者,其中刮片中线索细胞占细胞总数的20%以上者,参考4项诊断标准,均有3项及3项以上阳性,符合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诊断率在100%。而刮片中线索细胞占细胞总数的20%以下者,有69.0%符合诊断标准,而31.0%仅发现线索细胞,其他指标不符合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58例患者中有12.1%(7/58)不能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对健康女性中5%~60%可存在加德纳杆菌得到进一步证实。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尤其在基层单位,临床医生对细菌性阴道病的认识不够,提供给病理科的资料中缺乏相关的信息,曾经一度对宫颈刮片中发现线索细胞的患者没有统一的标准反馈给临床,造成一些患者的漏诊误治。鉴于随着近年来细菌性阴道病的不断增多,且发现与多种妇科疾病有关,尤其是与宫颈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存在一定的关系,所以我们对宫颈刮片中发现线索细胞的58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以便统一病理报告方式,及时准确的给临床提供可靠信息,使患者得到最快诊治。通过我们的研究暂定线索细胞占细胞总数的20%为标准,以上者病理报告直接回报“细菌性阴道病”,以下者病理报告“发现线索细胞,结合临床其他指标排除细菌性阴道病”。通过我们的推广应用,收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1 袁俊萍,陈卫斌,白明海.细菌性阴道病的研究进展.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263-264.

2 漆明.宫颈刮片HE染色镜检线索细胞在细菌性阴道病中的应用.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4,18:870.

3 张金库,张浙沿主编.子宫颈液基细胞学诊断图谱.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20.

猜你喜欢

刮片厌氧菌细菌性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2019年河北省血流感染厌氧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汽车一体式刮臂的设计与改进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您想了解厌氧菌吗
Gas from human waste
上海地区厌氧菌检验室间质量评价
宫颈病变筛查中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测与TCT的应用意义探析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