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误诊为脑梗死1例
2014-04-02赵勇
赵勇
患者,男,38岁。主因右侧肢体麻木无力1 d,加重伴右上肢抖动3 h,于2013年1月28日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服降压药物不规律,患者入院前1 h负重行走时发作右侧肢体麻木无力,无明显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及胸腹部疼痛症状,意识清楚,就诊于当地卫生所,考虑急性脑血管病,给予“丹参注射液,维脑路通”静脉滴注,上述症状未见缓解,且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加重伴右上肢抖动而急就诊。入院后检查:体温36.5℃,脉搏115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7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清,急性病容,烦躁不安,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15次/min,律齐,主动脉瓣区及心尖部Ⅱ/6级收缩期杂音,右侧肢体肌力Ⅴ-级,巴氏征阳性,心电图:Ⅰ L v4 v5 v6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头颅CT示腔隙性脑梗死。入院诊断:(1)脑梗死;(2)高血压病(极高危);(3)冠心病:心肌缺血。给予吸氧,心电监测,依达拉奉20 mg、硝酸甘油10μg/min静脉滴注,硝苯地平5 mg舌下含化,美托洛尔25 mg,2次/d,口服,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血常规、心肌酶、钾钠氯均在正常范围,2 h后患者右上肢抖动有所减轻但仍有右侧肢体麻木无力,查体发现右侧脉搏及足背动脉搏动弱,双上肢血压不等,左侧 150/95 mm Hg,右侧 100/50 mm Hg,左侧胸骨旁可闻及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再次行CT检查,示胸主动脉及降主动脉、右侧髂动脉及右侧髂外动脉可见被线样低密度分为真假两腔,病变呈螺旋状迂曲,大部层面假腔径线大于真腔,腹主动脉段病变假腔周围可见新月形及环形无明显强化,腹主动脉局部壁可见钙化斑影,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起自于真腔,加强CT示:主动脉弓水平至所见腹主动脉内可见一线性负影将管腔分为两腔,降主动脉水平假腔内可见弧形未强化影,考虑主动脉夹层Ⅲ型伴附壁血栓形成。行CT检查结束转入ICU病房,后行介入治疗后痊愈出院。讨论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具有潜在灾难性的疾病,如不予治疗早期病死率高达每小时1%[1]。主动脉夹层是由血液渗入主动脉壁并分开其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动脉推进。夹层的主要病因是主动脉中层囊性坏死和高血压,其中主动脉中层的变性坏死是最主要的基本病变,高血压时血管内压力增高进一步降低主动脉壁的弹性,使血肿产生夹瘤扩大。在我国主动脉夹层分离的发病率为1‰,多发生于50~70岁男性患者,70%伴高血压[2]。多有胸背腹部刀割或撕裂样疼痛,表现烦躁、恐惧、焦虑和濒死感;研究显示主动脉夹层患者无疼痛症状,伴有高血压或休克,分支血管受累等是病死率增加的强危险因素,被称为“死亡三联征”[3,4]。本例患者为男性 38岁,表现为劳力时发作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呈持续性而无胸腹部疼痛症状,伴高血压、烦躁,CT示自主动脉弓水平至髂动脉夹层,右侧肢体肌力减退,巴氏征阳性可能为夹层累及头臂动脉和髂股动脉供血,引起脑脊髓、肢体的供血不足所致,易首先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造成误诊误治。临床上应对此病提高警惕:(1)应转变主动脉夹层一定有胸背腹疼痛的观念,注意对“死亡三联征”的甄别。(2)突发肢体无力,烦躁,或头晕甚至昏迷,要仔细查体,特别是血压、脉搏的左右、上下肢体的对比,结合胸骨部位的杂音应想到此病,而不能只局限在神经科疾病,及时行除颅脑CT外的胸腹部的影像学检查。(3)当考虑急性脑血管病也不能除外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要慎重应用抗凝药物,以防发生主动脉破裂或心包填塞危及生命。
1 陈晶,程立山,徐树军,等.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表现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分析.中国伤残医学,2013,15:44.
2 应虹,陈艳平,陈旭.主动脉夹层的超声心动图检测诊断价值.中国卫生产业,2013,12:71-72.
3 王拥军.颈内动脉自发性夹层动脉瘤.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8,24:182-183.
4 刘美霞,李如意.不典型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河北医药,2012,34:3836-3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