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眼三针配合辨证针刺治疗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1例

2014-04-02郭俊杰西亚戈巴西

河北中医 2014年9期
关键词:痛性攒竹肌麻痹

孙 翔 郭俊杰 西亚戈(巴西) 袁 军

(河北医科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河北 石家庄 050017)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是一种由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可以导致一侧的Ⅲ、Ⅳ、Ⅵ脑神经之一或者全部损伤受累,造成眼肌麻痹,并伴有眼眶部剧烈疼痛的一组症候群,是神经内科的疑难病症之一,主要以动眼神经受累为主,其次是外展神经。因本病病变性质为免疫性疾病,故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现将眼三针配合辨证针刺治疗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1例报道如下。

1 典型病例

刘某,男,50岁。2011-09-02初诊。视物成双伴头痛1周。1周前患者因感冒后出现视物成双,双影呈水平排列,向右凝视时明显,同时出现头痛,头痛为胀痛,全头痛,以右侧太阳穴为著,疼痛感波及至右眼眶。曾于外院就诊,考虑为脑血管病,给予奥扎格雷氯化钠注射液及葛根素治疗,症状无缓解。患者发病前5 d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不伴有发热。刻诊:患者神清,语利,反应力、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判断力均正常,双瞳孔正大等圆,直径约3.0 mm,对光反射灵敏,右眼球外展受限,双眼无眼震,右侧指鼻试验欠稳准。患者既往体健,吸烟史30余年,每日20支左右,偶有饮酒。诊断: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西医予脱水降颅压、改善血液循环、维生素B1营养神经、地塞米松抑制炎症等综合治疗。

第10 d患者头痛症状消失,仍遗留有右侧眼球水平外展困难。第14 d进行针灸治疗。刻诊:患者视物成双,双影呈水平排列,向右凝视时明显,右眼水平向右侧活动受限。患者形体略肥胖,右眼红肿充血,纳可,夜寐欠安,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滑。中医诊断:风牵偏视。辨证:风痰入络兼血瘀气滞证。治疗原则:祛风除湿通络,活血化瘀止痛。取穴:眼三针(睛明、承泣、上明),双侧风池、太阳、鱼腰、丝竹空、攒竹、瞳子髎、足三里、丰隆。操作:患者取仰卧位,放松,选取0.30 mm×40 mm毫针,常规消毒皮肤,眼三针,其中眼1针睛明,左手令患者眼睑闭合,医者押手将眼球向外下方拨压,刺手握针使进针方向与目内眦部皮肤呈90°,垂直缓慢进针30 mm后,将针尖偏向眶尖方向,继刺5~10 mm,针刺深度为35~40 mm,轻度捻转;眼2针承泣,医者押手将眼球向头顶方向拨压,刺手握针使进针方向与下眼睑皮肤呈70°,向眼球的后上方缓慢刺入25 mm,随后调整角度至50°后再刺入5~10 mm,针刺深度为30~35 mm,轻度捻转;眼3针上明(瞳孔直上,眉弓中点处,当眶上缘与眼球之间),医者押手将眼球向鼻部拨压,刺手握针使进针方向与上眼睑皮肤呈75°,首先向眶下直刺5~10 mm,然后将针尾向上提,沿着眶上缘与眼球间的缝隙缓慢刺入35~40 mm,轻度捻转;丝竹空,平刺8~12 mm,平补平泻;攒竹,向眼眶内缘平刺15~25 mm,平补平泻;风池,向鼻尖方向斜刺10~20 mm,捻转泻法;太阳,直刺 8~12 mm,捻转泻法;瞳子髎,平刺 15~22 mm,平补平泻;足三里,直刺30~60 mm,平补平泻;丰隆,直刺30~45 mm,捻转泻法;鱼腰,向百会穴方向平刺10~15 mm,平补平泻。行针1 min左右,以得气产生痠麻胀感为佳,留针25 min,每隔5 min行针1次。配合点刺法,选取0.30 mm×40 mm毫针,取眼部周围阿是穴,快速点刺30~60 s,以局部潮红,微微出血为佳。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右眼球活动可,视物无重影,稍有模糊,右眼充血红肿症状消失,但略有干涩。继续巩固治疗1~2个疗程,症状消失,随访2个月未复发。

按: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painful ophthamoplegia syndrome)亦称为 Tolosa-Hunt综合征 (THS),特指因海绵窦、眶上裂或眶尖部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炎症导致的痛性眼肌麻痹,主要表现为一侧眶周痛或头痛伴同侧眼球运动神经麻痹、眼交感神经麻痹以及三叉神经眼支和上颌支分布区感觉减退,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有复发和缓解过程,该病在临床中较少见[1]。临床表现特点为:①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眼肌麻痹症状常伴反复性眼球后痛,并放射至颞侧及前额部;②以第Ⅲ、Ⅳ、Ⅵ脑神经损害为主,可合并第Ⅴ脑神经第1支眼神经、第2支上颌神经及第Ⅱ脑神经损害,有或无瞳孔改变,尤以第Ⅲ脑神经受累最多;③症状可持续数天、数周,可自然缓解,但可遗留神经功能损害,亦可间隔数月、数年复发;④全身、脑血管造影检查及手术(包括尸检)所见,除海绵窦、眶上裂区外,全身无异常表现;⑤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促使症状缓解[2-3]。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属中医学“风牵偏视”、“偏视”、“坠睛”范畴。多因正气不足,卫外失固,或脾失健运,聚湿生痰,复感风邪,风痰阻络而导致眼部受邪,一侧经络气血运行不利,使筋肉失养,迟缓不用而致。本例中医证型系风痰入络兼血瘀气滞证,故治以祛风除湿通络、活血化瘀止痛为主。“眼三针”是“靳三针”中的眼部治疗针法,由睛明、承泣、上明三穴组成,是应用局部取穴的组方原理组方配方,采用眼周多针针刺,意在疏通目络气血,宣通目窍,而达到治疗眼部疾病的目的。另外,此三穴为眼轮匝肌所覆盖,穴下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适当的针刺手法刺激可引起眼动脉血流加快,增加眼周器官的血液供应,减轻局部水肿对面神经、视神经的压迫。风池为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之交会穴,为风邪聚集之地,为祛风解表之要穴,具有祛风解表、清利头目的功效;足三里及丰隆为针对病因治疗之穴,本例患者形体略肥胖,为痰湿质,足三里配合丰隆可祛湿健脾;瞳子髎、攒竹明目泻热,疏风通络;丝竹空配合瞳子髎及攒竹可治疗目赤肿痛;太阳及鱼腰为经外奇穴,可治疗多种目疾。点刺法是中医针刺疗法中最简便的活血通络方法。眼周穴位点刺微微出血可以疏通局部脉络,活血祛瘀生新,使麻痹的眼肌和眼神经得到更好的恢复。故针刺疗法配合点刺法可以使眼部肌肉的气血运行通畅,局部风邪及瘀血得以祛除,从而使麻痹的眼肌活动自如。而辨证针刺治疗正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精华之所在,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因人而治的学术思想。本病例将辨证论治的思想应用于针刺治疗中,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进行辨证,再根据证型具体选择穴位,可使治疗效果更佳。

[1] Mora-de-Oňate J,Pascual-Pérez-Alfaro R,Izquierdo-Vázquez C,et a1.Painful ophthalmoplegia(pseudotumor of the orbit and Tolosa-Hunt syndrome)[J].Arch Soc Esp ofihamol,2007,82(8):509-512.

[2] 高应弼.疼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附8例报告[J].中华眼科杂志,1979,15(1):49-51.

[3] 管小亭,沈言修.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临床及其病因分析[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5,28(1):33-35.

猜你喜欢

痛性攒竹肌麻痹
中老年男性一种与睡眠有关的怪病——睡眠相关性痛性勃起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护理研究进展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儿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发生眼肌麻痹的相关因素研究
掐攒竹止打嗝
掐攒竹止打嗝
以眼肌麻痹为主要表现的脑干梗死患者临床分析
攒竹穴近三年以来在治疗呃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综合护理对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眼外肌麻痹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