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制的构建*

2014-04-02王显燕

图书馆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数字信息资源共享馆藏

王显燕

(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广西 玉林 537000)

1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数字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共享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如:成立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专家顾问委员会”和“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确立了“统一规划、制定标准、联合建设、资源共享”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原则;“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法律法规指导委员会”和“中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指导委员会”就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工程中涉及著作权问题提出了有关建议,并出台了《数字资源加工标准规范与操作》等文件,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机制尚未健全、数字信息资源存在安全风险、数字信息资源管理人才缺乏等。

数字信息资源开发管理中的有关政策法规法令尚未健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数字图书馆作为开放式的数字资源网络系统,信息的保密和系统的安全存在着诸多网络安全风险;在人才方面,从整体趋势看,图书馆的管理队伍不断壮大,文化程度与知识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而数字图书馆的学术带头人缺乏,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稀少。

2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制的构建

管理机制是管理体制的具体实施。对于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管理,笔者认为必须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规范并加快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

2.1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共享机制

2.1.1 资源建设的内容

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将传统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介质的图像、文字、声音和影像资料进行处理并转化为数字信息,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储存并通过网络通信技术传播、接收。(2)根据需要建设专题资源库。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结合图书馆的重点学科和科研项目,建设各类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专题数据库。(3)信息资源的整合。收集互联网上或其他来源的数字信息,如专利、法律法规、电子预印本等,并进行整合。

2.1.2 资源建设的方式

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自建。自建资源是指图书馆根据本馆优势,自行加工、开发一些具有本馆馆藏资源特色的专题数据库或网络信息资源库,如重点学科导航等,从而形成自己的学科优势和特色信息资源数据库。(2)合建。合作建设是协作馆之间通过协议合作建设数据库,是目前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主要方式,具有长期性、广泛性、复杂性、需求迫切性等特点,可以结合用户的需求进行广泛的资源共享、合作建设。(3)购买。数字资源的购买是指图书馆与供应商达成共识,购买数据库供应商的实用性强、学术价值高的专业数据库资源。(4)委托建设。委托建设是指不具备馆藏资源数字化能力的图书馆委托具有相应资质或能力的专业机构对本馆中各种不同形式的的非数字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转存、处理。

2.1.3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原则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设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标准化和规范化。主要是指在建设数字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建设人员必须严格遵循标准要求,遵循一定的行业规范。(2)信息协调发展。数字资源与传统纸质文献资源协调发展,不同品种、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协调发展。(3)经费优化配置。合理分配传统资源与数字资源、重点数字资源与一般数字资源的经费比例,保证重点、综合平衡,力争达到经费的最优配置。(4)共建共享。馆与馆之间协作进行数字资源建设,避免重复建设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同时实现优势互补。

2.1.4 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建设的策略

在进行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建设时,结合各馆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具体可行的实际策略。

一是提高管理技术水平。数字图书馆是一个随信息环境和用户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的动态有机体,具有资源数字化、分布式网络存储、信息智能化采集、信息关联处理等特点,必须提高管理技术水平才可构建一个集数字资源加工、整合、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平台。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和各方面协作关系。数字图书馆是高新技术集成化应用的现代化图书馆,唯有加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做好跨系统、跨行业、跨地区的协作关系,方可实现数字资源的全面、高效、低耗的建设。

三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在进行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建设时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采用权限设置、加密技术、用户使用与安全协议以及实行许可证制度等措施进行授权使用,既要防止自身侵权,也要保护已经取得合法版权的成果不被非法盗用。

四是促进数字图书馆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合作,根据各馆特色建设各领域的数字图书馆领头羊,充分发挥各馆资源优势以及地域优势,为社会各界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例如东部发展地区图书馆为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援建乡村数字图书馆应用节点,为当地提供农企业情报信息服务、中小学教育教学服务等数字信息服务,积极促进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良好发展。

2.2 实现集团购买共享机制

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很大一部分需要通过购买而获得。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可以通过集团购买来实现共享,即在采编建立统一平台,实现采、编、检、流集成系统的基础上,参建馆的资源从采购到编目在同一平台上操作,资源互为补充实现有限的经费利用价值最大化。在购买数字资源时不但要购买具有权威性、学术价值高的专业数据库,也要购买综合类和应用类资源,使馆藏资源协调发展。与购买非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最大区别是,购买数字信息资源可先试用再购买。数字化信息资源的购买流程通常分为数字资源需求、数字资源试用、数字资源购买三个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数字化信息资源购买基本流程

2.2.1 数字资源需求

由于图书馆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是多层次、多元化、多目标、多方位的,因此要准确判断信息资源的情报价值、知识价值、科学价值、智力价值等,明确所购的数字资源的用途,并结合馆藏情况与规划,选定几种最有购买价值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试用。

2.2.2 数字资源试用

选定试用数字资源并与供应商达成试用协议后,在图书馆网站首页设置试用专题专栏,通过信息推广技术向广大用户推广宣传试用的信息资源,积极与用户互动并邀请用户参加问卷调查。

2.2.3 数字资源购买

信息资源试用结束后,图书馆根据用户使用反馈信息,对供应商提供的资源的权威性产品性能、数据维护及售后服务等方面邀请专家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决定是否购买。

2.3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机制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是指通过本地服务器或网络服务器提供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包括共同建设联合目录实现共享服务、在线数据库服务、学科导航服务、文献传递服务、数据访问等。在线数据库服务的共享通过参建馆共同采购的数据库中才能实现,如文献传递、学科导航、开放存(获)取。

2.3.1 共同建设联合目录,实现数字资源共享

联合目录又称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即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是馆藏文献的缩影,是识别和检索馆藏文献的工具,是查找图书馆馆藏文献的线索和依据。其功能从本馆本地资源向异地、远程资源扩展,从单一的书目查询向全文检索,甚至各类型资源整合查询的方向扩展,从布尔逻辑式检索向人性化、智能化检索功能发展。

2.3.2 共同购买数据库实现共享

单一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不能够共享,只有多个参建馆建立图书馆联盟共同协商购买用户需求的数据库,通过共享服务管理平台在统一检索语言、统一读者认证、统一记帐系统的条件下,才可实现数字资源双向互补、资源共享,提高数据库的使用率。

2.3.3 开放获取资源

开放获取是从20世纪90年代在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图书情报界兴起,由于出版成本经济性、信息传递时效性、获取使用的便捷性、成果扩展的广泛性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读者通过公共网络平台不需成本就可以获取资源,主要有跨系统资源库、学科资源库、开放获取期刊等数字资源。

2.3.4 利用网络平台直接访问服务

目前,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绝大多数是仅限专用网络用户使用的,即通过IP限制用户的访问权限,其他用户需要通过VPN和反向代理两种方式来访问。

2.3.5 建立图书馆借还信用系统

参考银行信用系统,建设数字图书馆借还信用系统,针对违反共享管理规定的图书馆或用户,暂停对其共享服务并追究其责任;根据用户信用额度决定对其提供信息服务的开放程度。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要以用户为中心,在继承传统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发展并创建满足网络环境下新时代用户需求的新功能,提供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为用户提供完善的信息资源。

2.4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安全机制

数字图书馆依赖于计算机网络而存在,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更是如此。其建设与发展面临着数字信息安全的严峻考验,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软件系统的安全。软件系统是数字图书馆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服务器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系统三大部分,其中服务器系统安全和数据库系统安全是信息系统安全的核心,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保证系统安全。(2)系统日常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首先,系统设备和远程子网及其资源在与其他网络处于联接状态时的稳定与兼容,其次,专网和外网进行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保密性。(3)系统物理安全。系统物理安全主要包括中心机房环境安全、系统设备安全、数据载体安全等,涉及人员、气象、配套设施等多个方面。

笔者认为应通过以下途径建立良好的安全策略:(1)应对系统进行严格的安全测试和评估,减少系统漏洞,提高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抗抵赖性以及系统稳定性,同时制定严格的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加强管理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利用先进的数据加密技术进行信息的存储和传输。(2)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和技术水平,避免误操作发生。建立合理可靠的运维机制,必须定期对系统或服务器进行备份,借助网络隔离技术、网络防火墙、病毒防护软件等安全措施保证系统正常运行。(3)应使用稳定的供电系统,系统中心机房应按照有关规定配置相应等级的安保系统,包括防火、防漏电、防潮、防盗等安全监测和报警子系统,并设置值班岗位和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必要时还应对安保系统进行年检等。(4)可与权威的系统安全供应商合作,建立数字图书馆安全防护中心,借助安全供应商的安全防控中心和专业技术人员实时动态地为图书馆提供全方位的系统与网络安全。

2.5 实现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模式的办法

数字信息资源的管理包括信息安全管理、信息质量管理、信息服务管理等。针对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类型与特点,结合当前数字信息资源的主要服务和运作方式,本文探索了以下两种管理模式。

2.5.1 集体宏观调控,统一管理

集体宏观调控,统一管理是指由统一的领导组织进行合理规划,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对数字信息资源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和宏观调控,联合协作,在共同遵守相关协议的基础上根据各馆的特色合理分工协作,相互联系,形成合力,避免重复建设,共同完成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

2.5.2 个体运行管理模式

从数字信息资源实际运作角度划分,数字信息资源可以分为三种个体运行管理模式:实数字馆藏模式、虚数字馆藏模式和实虚数字馆藏相结合模式。

实数字馆藏模式是指本地存取数字信息资源,由本地存储介质提供,可以管理、控制和使用。如本地光盘、光盘服务器提供的信息资源和本地Web服务器、镜像站点上的信息资源以及自建数字信息资源等。

虚数字馆藏模式是指远程存取数字信息资源,由远程存储介质提供,远程授权方可进行管理、控制和使用。如数据交换中心提供的数字信息资源、数字信息资源服务商提供的数字信息资源、通过授权获得使用权的数字信息资源等。虚数字馆藏模式需要通过申请或购买等方式获得使用权,搭建相应的使用平台。

实虚数字馆藏相结合模式,这种模式被广泛应用。如高校数字图书馆部分资源取自本地镜像站,部分资源读取自交换中心数据或者购买使用权。

3 结束语

先进完善的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制对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建设中尤为重要,是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必须努力探究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制,从体制建设、人才培养、资源配置等多方面入手,从根本上做好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

[1] 李英.谈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管理模式[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7):136-138.

[2] 楼靖华.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策略分析[J].图书馆论坛,2007(5):83-85.

[3] 殷翠芬.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图书馆学研究,2008(3):74-75,57.

[4] 赵连云.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管理[J].价值工程,2011(5):159-160.

[5] 彭晓东,杨新涯.数字图书馆技术与未来[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6] 金咏梅.试论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管理策略[J].图书情报知识,2003(6):33-35.

猜你喜欢

数字信息资源共享馆藏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浅析公共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开发与利用策略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基于BIM的企业数字信息归档与利用模式研究
北京尚水数字信息产品介绍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数字有形状吗?数字信息精确性和品牌标识形状的匹配效应*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