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析高考中相互作用的备考

2014-04-01赵福贵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备考高考物理

赵福贵

摘 要:这部分知识是力学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物理学的基础,常见的三种力、物体的平衡、受力分析是高中物理的核心知识,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难点,也是热点,这部分的复习和应对高考是高中学生物理取得好成绩的基础。

关键词:高考;物理;备考

笔者发现,在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中,考查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理解,其中弹力大小和方向的判断,尤其是“弹簧模型”在不同物理情景下的综合运用。二是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的平衡,命题一般涉及三力平衡问题。三是平衡类连接体问题和多力分析问题的题设情景越来越新颖,贴近现实生活。

下面结合部分高考题谈一谈这部分内容备考中需要注意的知识点:

(2010年广东高考)下面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同一物体上

B.太阳系中的行星均受到太阳的引力作用

C.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所受的引力方向不变

D.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说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解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太阳系中的所有行星都要受到太阳的引力作用;人造地球卫星所受引力方向随着它运动的不断变化而变化;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说明的问题是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所以,此题答案是BD。

在判断弹力的有无时可以运用“假设法”判断,对于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间没有弹力,判断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存在弹力。一般物体间的弹力,要用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来计算,而弹簧弹力则由胡克定律来计算,这点需要学生把握住。

关于解答力的合成和分解问题关键有:一是找到临界点,分析力的作用效果,二是可以应用三角形法或正交分解法求解。但不管是力的合成还是力的分解,都要将不易处理的力替换为便于分解的力,即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将其合成或分解到便于处理的方向上。同时,用合力或分力替换物体实际受的力,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转化为同一直线上的力,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后,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

在处理平衡问题时,建立坐标系应使尽可能多的力和坐标轴重合,需要分解的力尽可能少,而物体受四个以上的力的作用时一般要采用正交分解法。涉及临界问题和极值问题时,则要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和变化过程分析,找出平衡的临界点和极值点。

以上是笔者在长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所得到的点滴看法和体会。

(作者单位 河北省迁西职教中心)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备考高考物理
只因是物理
古诗难懂之因探微
基于考题分析的圆锥曲线内容备考探究
我不是教物理的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