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应如何构建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2014-04-01谢云福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平等参与兴趣

谢云福

摘 要:构建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应构建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多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

关键词:平等;兴趣;参与

构建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新学习模式,这是实施新课程的核心之一。那么,新课改下如何构建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呢?

一、把自己当做学生,和学生做朋友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一个过程而已。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师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救世主(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在教师眼中只是无知的孩童,教师(因有知识)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在新课改的理念的下,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师生平等”的方式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自由、民主、尊重友善的亲情关系,把自己当成是学生学习的助手,一位引路人,让学生进入平等的对话氛围,享有平等对话的权利,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问题常常有不同的理解,有时学生的理解相互之间是对立的,有时甚至是教师备课时所没有想到的。此时教师就应放弃“权威”的表决权,避免对话的结束,及时抓住理解上的不同,让真知在分析辩论中展现。比如,我在教学《嫦娥奔月》时,让学生对嫦娥的精神进行点评赏析,本意让学生了解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精神,从而将这种精神贯穿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没想到一位学生却说:“老师,我认为嫦娥有自私自利的表现。”当时大家都一愣,我并没有当场否定他的发言,而是让他继续,他说:“老师,谁不羡慕神仙生活,谁不想当神仙,这是她自私。”我听完,带头为他敢于质疑发言鼓掌,并让其他学生发言展开对话,有的学生说:“嫦娥不是自私,她是怕仙药被坏人蓬蒙吃了,为非作歹,祸害百姓,是为百姓着想,是大公无私。”我因势利导地指出:对故事中人物进行评析时,要一分为二,要用辨证的观点。这种对话,体现了师生在平等的精神氛围中共同成长。

二、教学也有技巧,教师要努力掌握教育艺术

俗话说:“学为所用。”学生只有真正意识到学习的应用价值及学习的必要性,才能从主观上主动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展现自我,发挥各自的特长,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谈心,多讲伟人、名人故事,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从而激活他们的求知欲望,“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我在实际教学中总是从课题质疑开始,如,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由学生提出:高尔基是谁?他是一位怎样的人?他的儿子多大了?高尔基和他儿子发生了什么事情?学生思维活跃,提出的问题多多,随后,我让他们带着提出的问题去读课文,学生读书认真。

三、课堂教学要灵活多变,多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

新课改下要求教师全面提高素质,课堂教学要灵活多变,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参与进来。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课堂才精彩。比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讲到詹天佑设计“人”字形铁路时,学生对于“人”字形铁路的认识只流于表面,未曾通过文字形成具体表象。于是,我采用角色扮演来披文入情,让学生一是当小画家,二是当小司机。先根据课文中插图,引导学生动手画“人”字形铁路示意图,练习讲清图意;然后,在班级中开展“小司机赛车”,看看哪位小司机第一个把“小火车”顺利地开上山去。这样,学生一个个地动手操作,不少高明的“司机”成功登顶。这样几个简单的动作表演,不仅让学生立即从中领悟到詹天佑设计的意图,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对詹天佑的才干产生由衷地佩服,学生乐于参与,教学效果显著。

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尽快成长起来,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作者单位 山东省巨野县大谢集镇中心小学)

编辑 郭晓云

猜你喜欢

平等参与兴趣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