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4-04-01张克兴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设疑动脑动手

张克兴

摘 要: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质疑、协作、探究”,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舞台交还给学生,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每一位教师优化教学环境、优化学生学习环境的措施之一,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毕生探索的目标。

关键词:创新;能力;动手;动脑;设疑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质疑、协作、探究”,将学习的主动权和舞台交还给学生,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是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学生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古人云:“教人未见奇趣,必不乐学。”爱因斯坦也说过:“教师要适应学生求知的要求,培养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兴致勃勃地去探究自然的奥秘。”兴趣是从事一切活动的原动力,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的特点,结合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跟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乐见的现象联系起来,深入浅出地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和兴趣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如,在讲授“光的现象”时,引导学生讨论“雷声和闪电是同时产生的吗?”“雨后的彩虹是如何形成的?”在讲授“光的折射”时,引导学生讨论“插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向上折了?”“海市蜃楼是如何形成的?”“湖水为什么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在讲授“声现象”时,引导学生讨论“声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固体、液体、气体传播声音有什么不同特点?”“电话线为什么能把声音传到几千里之外?”在讲授“电磁现象”时,引导学生讨论“电流通过时,为什么白炽灯会发光、发热?电熨斗会发热而电动机却会转动?”用一系列生活中常见的、好奇的现象有意识地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潜意识,并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生活,亲近自然,提出疑惑。通过师生、生生质疑和讨论,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使每一名学生都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去。

二、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技能的应用,而提出一个问题却需要学生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是在提出问题、思考讨论、解决问题三个环节中完成的。给学生造疑、设疑、质疑、存疑,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如在讲授“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时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只用一只电压表或电流表测未知电阻值?”在讲授“电磁铁的应用”时,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家里面哪些用电器都利用了电磁铁的性质?”“电冰箱上的磁条是永磁体还是软磁体?”“雷达是利用什么发现敌方目标的?”今天,我们生活在物理学的世界中,书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来源于社会实践又服务于日常生活,学生能够亲身观察到、感受到、触摸到物理学跳动脉搏,只要教师能够科学、合理、恰当地去引导,通过解疑、释疑、讨论、探究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逐步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就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注重参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去看;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双脚,让他们去实践;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发展。”参与式教学活动就是要解放学生的头脑、眼睛、双手、双脚、时间和空间,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表演的舞台让给学生,张扬学生个性、放飞学生心灵。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小组交流、个别发言等不同形式,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设问、质疑、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见解。在讨论、争论的过程中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在物理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如,在讲授“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两个实验时,学生分小组讨论两个实验的目的、仪器、试验步骤和方法的异同点,自己动手动脑设计电路图,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实验结论。通过小组代表交流发言,比较两个实验的异同点、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和存在的问题等。使每一位学子都体会到自己是教学环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每一位学子提供一个公平的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从而在教学过程中避免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授,学生被动地、灌输式的接受知识或教师习惯性地一手包办代替教学的所有工作,使课堂教学长期束缚在“应试教育“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自我实践的能力,使其终生受益,学会求知。

学生的学习能力千差万别,学习方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而创新是每一名学生个性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无定法、学无止境,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如何更好地优化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乐学和善学,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每一位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去思考、去探索、去研究、去总结、去实践,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坐舟。”让所有的教师以此共勉,让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充满生机、活力和创造力。

(作者单位 甘肃省山丹县南关学校)

编辑 郭晓云

猜你喜欢

设疑动脑动手
我也来动手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浅探
于“平常”处设问,在“无疑”中生疑
肯动脑就会成功
动手动脑多快乐
动脑填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