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双语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2014-04-01付美艳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民族教育双语教学创造性思维

付美艳

摘 要:为了适应当今的生存环境,教师应不断地进行创新。在双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意识。在学习中质疑、联想、想象,不断地读出新意、悟出新意,从而打开他们创造性思维的门扉。

关键词:双语教学;民族教育;创造性思维

所谓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能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在汉语阅读教学中展开创造性思维训练,不仅有利于汉语阅读教学的展开,更有利于学生汉语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双语教学中直觉思维的培养

(一)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认知积极性

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民主的重要体现。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贴近学生生活,引发他们的兴趣。(2)摸清学生的心理,引导他们想象、创造。如,在学习《七根火柴》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听过《卖火柴的小女孩》这则童话故事吧,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有无联系?学生都积极地思考着并表述。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性,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更好地引导其积极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促进直觉思维的发展。

(二)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注重在“读”字上下功夫

双语教师应重视朗读,首先教师要善于朗读,利用绘声绘色的范读,领略文学作品的意味,追求语言表达的完美,并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提高思维能力。

二、双语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多角度思考问题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学者先要会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动力。创造欲望往往是从质疑开始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就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疑难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培养想象、联想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指导培养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汉语言文字与生活的联系、作品中的前后内容或人物间的联系。读者想象丰富,能感受文章的优美意境,启发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丰富文章的内涵,深化文章的意境,完成对作品的鉴赏。

双语教学,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阅读,从而打开他们创造性思维的门扉,把他们引入积极思考的王国。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方晓华.新疆双语教育.新疆双语教育杂志编辑部,2001.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和布克赛尔县第一中学)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民族教育双语教学创造性思维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新中国民族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