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4-04-01肖玉梅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培养

肖玉梅

摘 要: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必须体现自主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浅谈一些点滴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萌发自主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例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采用讲故事激发学生提问题:孙悟空分西瓜。悟空说:“我分给八戒■个西瓜,分给沙师弟■个西瓜……”孙悟空的话还未说完,八戒就大叫起来:“猴哥这样分不公平!”听完这个故事后,请同学们来评评理:“孙悟空分得公平吗?”故事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团:“八戒分得份数少,是否分得少呢?”“两个分数谁大谁少该怎么比较呢?”这样,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学生就能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二、加强直观操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学习的感性材料,加强直观操作,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使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象,以此作为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例如,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让学生动手做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学具,并用学具装一装沙子或大米一类的东西,还可以让学生用“1立方厘米”的学具凑在一起拼一拼“1立方分米”,用米尺利用墙角实际体会一下“1立方米”的大小。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充分感知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常用体积单位的大小,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0……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象“1立方千米”究竟有多大,引导学生独立概括出“体积”“体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直观地认识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概念,这是一种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概括抽象的数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思考的方法和习惯。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之后,要使学生对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清楚的认识,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问题:观察已学平面图形的边,你有什么发现?以梯形为参照图形,你能把它转化为已学的其他图形吗?你能利用梯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吗?通过这些转化你有什么收获吗?这些问题促使学生认真动脑筋去寻找各图形之间的联系,抓住本质,寻找知识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激活思维,从中学到有用的思考方法。

四、学会自主学习,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

教课后要延续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不但要在课内激发和维持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更要将课内迸发出的参与热情有效地延续到课后,以促使其在课外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并由此体验到数学知识散发出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氛围之中。一些创造性的提议会立即引起学生的共鸣,并在课后引起不小的参与热情。只有当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去探索的时候,他们的学习才会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会真正体会到数学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使学生感受到的不再是枯燥的题海学习,而是生动有趣的自主探究学习。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堰口镇中心学校)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培养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