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开店门回到200年前

2014-04-01斑步

博客天下 2014年7期
关键词:裁缝西装

斑步

“就算把婚姻搞得再一团糟,他也从没搞乱过领带。”英国时装业和媒体如此“褒奖”查尔斯王子,并视之为王室中最懂穿衣之道的成员。60年来,无论是身陷婚外情丑闻还是在呼吁环保,他始终以英伦绅士的形象示人,全年穿着量身定制的双排扣西装、晚礼服和细条纹衬衫,冬天深色,夏天浅色,胸前的手绢叠得整整齐齐。

所有这些行头都来自萨维尔街(Savile Row)。这条位于伦敦市中心,十几分钟就能走完的小道是全球高级男装定制的圣地。据传英语“定制(Bespoke)”一词就诞生于此,日本人则干脆将“西装”念作“Sebiro”,与Savile Row谐音。

成为“圣地”的过程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萨维尔街建于1731年,是伯灵顿社区开发计划的一部分,以伯爵夫人多萝西·萨维尔的名字命名。最初,街道两旁是上流阶层的高级公寓,19世纪初,居于其中的绅士们开始在着装上大花心思,此时,拿破仑战争恰好把巴黎的顶级裁缝送到了伦敦。战争还带来了法国花花公子波·布鲁梅尔—当时欧洲的男性时尚指标,他恰好生活在伯灵顿地区,是这一带裁缝店的常客。

于是,英国乃至全世界最顶尖的裁缝逐渐聚集于此。两个世纪里,他们几乎量过欧洲国家每一个王室成员的身材尺码,包括拿破仑三世、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约翰·肯尼迪和丘吉尔。后来,电影明星取代王室贵族成为最重要的主顾,经典如加里·格兰特、克拉克·盖博,当红如裘·德洛、罗宾·威廉姆斯。第一代“007”肖恩·康纳利在《第七号情报员》里提到他去定制西装,目的地也是萨维尔街。

如今,萨维尔街坐拥10多家百年老店,历史的痕迹与它们的名声一道镌刻在华服上,流传至今。裁缝们搬到萨维尔街之前,这里的大部分居民是外科医生,因此,昂贵西装的袖口纽扣被设计为可以解开的形式,方便医生们在照看流血的病人时一捋就能挽起袖子。时至今日,这仍是绅士与下层社会出身、袖口缝着假扣子的暴发户的重要区别。而为了让单手解扣系扣更加轻松,当然也更美观,扣眼必须由老师傅手工锁,尽管这要比用机器多花十几倍的时间和精力。

事实上,在萨维尔街,只有95%以上工序采用手工完成、且手工用时超过50小时的作品,才算得上一套真正的定制西服。相比之下,机器生产一件成衣只需不到一小时。两者之间的差别就如同阿斯顿·马丁与客货两用车,前者的仪表盘、座椅都会根据驾驶者的身高、体型做专门的设计。

走进萨维尔街,随便推开一扇窄小的木门,时光仿佛倒流200年。这里似乎是绅士俱乐部的一个角落,翼状靠背的牛皮椅,高高的木隔板上竖着账本,桃花心木橱柜里整齐地陈列着纽扣、领带和色调明快的衬衣;店里的伙计仿佛来自狄更斯年代,有不动声色的殷勤。他会问你很多问题:套装打算在什么场合穿,会议、宴会、婚礼还是议院?面料选羊毛、花呢、丝绸还是羊绒?面料的花纹是细条纹、格子还是素色?然后请你到后面的房间测量尺寸。

经过至少27次身体不同部位的尺寸测量后,裁剪师会为每一位客人专门设计一个版型,即所谓“一人一版”。每一位裁剪师在做学徒时就要牢记男装定制的基本规则:胖子不能穿三粒扣的西装,最好是两粒扣;英国真正的有钱人住在郊外,往往需要更厚的布料;美国客人喜欢比正常尺寸大一个号码的西装,他们最喜欢舒服,相反,英国客人哪怕三围都是56英寸,也要“有胸有腰有屁股”。

一般服装若分成8片缝制就已能称之为做工良好,而一套萨维尔街出品的西装,内外裁片可多达50余片,每隔几厘米就用特殊针法缝在一起,以求每个部位都完美贴合你的身材。而且你不必小心翼翼地对待这些衣服,大可穿着它们想怎么动就怎么动,因为每片里布的接缝处都可以根据人的动作而有少量的伸缩,合适得就像长在身上一样,这是缝纫机万万做不到的。

萨维尔街有一套自己培训裁缝的方式。针脚怎么缝,布料怎么裁,都得从学徒式的教育开始。最基础的“如何使用顶针”,需要借助线的捆绑,让中指和食指形成一个特定的弯曲角度来熟悉手中的工具,这种训练要持续两个星期。学做裤子至少3年才能出师,制衣最少5年,想成为独当一面的首席裁缝,则需要大半辈子的时间,比学当一名医生还要久得多。

萨维尔街既不“偷工”也不“减料”,这里的每一家店都能提供2000种以上的英国上乘面料给顾客选择。别忘了,工业革命时期是英国首先发明了高效的新型织布机,此后其面料一直领先于天下。纽扣则几乎都是牛角扣,或是其他某种动物的角磨制而成,而非大多数成品西装所用的廉价树脂扣。

以上正是萨维尔街在过去200年中立足的根本:它并不追求时髦,而讲究品质和舒适,却在无意间铸就了只属于一个人的、永不过时的经典。这是“萨维尔出品”与Burberry、Mulberry乃至英国当下正红的Vivienne Westwood的最大差别。

当然,这份经典价值不菲。不仅仅在于几千乃至上万英镑的高价,还需要付出十足的耐心。在萨维尔街定制一套西装,一般要4-12周的时间,中间经历至少三次试穿和调整,这还得是客人在伦敦的情况下。事实上,很多美国人在萨维尔顶级裁缝访美时定制的衣服,要等上足足一年才能提货。

但正如美国著名英裔影星加里·格兰特所言:“买一身好西装,你可以穿上30年。”而且,无论过多久,若衣服有任何破损或者主人的身材有变动,萨维尔街的裁缝们依然会照料它—在制作之初,每个裁片就预留了放大或缩小一个尺寸的位置,为另行修改做准备。

这里的人们很大程度上依然在按照100多年前的老规矩办事。店家会为所有的客人终身保存版型,即便20年没有光顾,只要来个电话,裁缝就可以从头顶上挂着的一长排牛皮纸版样中取下你的那一套,仿佛你把自己旧日的影子留了下来。

不过,人们也发现,“传统”正在拖累萨维尔街。意大利设计师乔治·阿玛尼嘲笑它是“迷失在过去的喜剧”、“给财主的儿子们缝的长袍马褂”,指责“这些裁缝们根本不做市场调查,不发展、不革新”。

但事实上,萨维尔街的变革一直没有停止。20多年前,欧美新贵们也曾对“皇室御用裁缝”的头衔望而却步,但年轻的裁缝们带来了明亮开阔、现代感十足的店面,并努力将传统厚重的英式西装变得轻巧、新潮,使得越来越多的新晋富豪、高级白领、时尚明星成为新的常客。

令人担心的反而是“太革新”。一家定制西装店的老板抱怨,全球一体化、过度商业化、竞争、外国人、游客败坏了萨维尔街,使得坚持手工传统的裁缝店越来越少:那些去伦敦看奥运会的游客有耐心试穿3次、等待8周拿到一套定制西装吗?

一些店铺开始卖成衣,或提供“半定制”服务,即在成衣基础上根据客人的身材进行调整,价格只有定制服装的三分之一。“他们没有考虑到,你的左肩可能会比右肩高1/4英寸;如果你打英式橄榄球,右腿就比左腿粗,我们会裁出两条粗细不一的裤腿,而半定制是做不到的。”这位老板说。

还是有不少年轻人偏爱Hugo Boss这样的品牌成衣,连查尔斯王子也开始穿价格较低的“套推版”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时尚品牌开始进驻萨维尔街,挂着半裸男人和金发女郎广告的橱窗吹散了英伦风味,也让租金水涨船高,一些老字号甚至不堪重负,被迫迁出原址,而知名度最高的店铺几乎都被外国财团买走了。

2012年,成衣零售商Abercrombie &Fitch准备在萨维尔街3号开童装店。包括裁缝师在内的抗议人群穿上传统套装、举着“给三件套一个机会”的牌子发动了一场游行,表示“不愿让这条代表着伦敦传统制衣业历史的街上,游荡着身穿休闲甚至邋遢服饰的小青年”。讽刺的是,Abercrombie &Fitch的首席执行官Mike Jeffries,正是萨维尔街定制西服的忠实客户。endprint

猜你喜欢

裁缝西装
当折翼蝴蝶遇上巧手裁缝
西装年代簿
从裁缝到“电商教主”,她凭什么?
老裁缝
更“便宜”的衣服
燕子是个小裁缝
新形态西装
叠穿西装
西装型男的3种形
从office到街头 小西装实用又时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