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建筑:无关金钱,是生活的态度
2014-04-01林黛羚
近年走进台湾乡间,常见稻田或林野里,矗立着各种华丽雄伟的“农舍”——买一块地,盖一栋宽大舒适的宅院,成为都市人另一种田园梦。这些新近建造的房子,有许多是“绿建筑”。绿建筑是由欧美流行过来的建筑概念,将节能减排运用在造屋中,早在十几年前台湾的媒体就在推这一概念,之后,相关厂商引进国外的技术和材料,政府也慢慢加入推动的行列。早期的绿建筑,因为价格高昂和无法达成性,给人高不可攀的感觉,误以为绿建筑是“高科技、高成本”的建筑形式,只有公部门和大型企业才能做得到。民间掌握绿建筑概念,盖出平价、环保又低能耗的绿建筑,使得这一概念越来越亲民,是最近几年才有的事情。
自称“友善生活的纪录者”的林黛羚,十年来一直关注和采访台湾自力盖屋的屋主,已出版四本此类专著,她也是台湾平民化绿建筑推广人。在林黛羚看来,绿建筑不是昂贵的高科技,而是一种概念以及屋主生活态度的体现,因此,它并不能只局限在房子本身,必须延伸到房子所在的土地以及屋主的生活习惯上。“土地的意思是建筑在建造的时候必须尊重土地、善用土地,而不是把土地上原有的树木砍伐种上平整的观赏型植物。先观察土地的地形、阳光的路径、风的走向,预留出三分一甚至到一半的空间维持土地原本野放的状态,并和土地上的原住民——昆虫、鸟类、植物友好相处。”林黛羚举了一个把周遭环境特性纳入住宅设计中的例子。“像是太阳的路径,夏天的日照角度比较陡(台湾夏至中午最高仰角八十八至八十九度),冬天的日照角度比较倾斜(冬至中午最高仰角仅四十一到四十二度),只要把握这个原则,就可推算出屋檐的最适长度,以便把屋檐设计到可以遮住夏日炎热的阳光,并让冬天倾斜的暖阳照进室内。”
建筑和生活结合也很重要。高龄化在台湾越来越严重,屋主不可避免都会有需要和长辈一起居住的时候,设计的时候要考虑永续性,也就是说原有的住房空间可以根据家庭成员的需要灵活变化,或扩大或缩小,或可做成无障碍空间。
其实台湾早期的三合院运用的就是绿建筑概念。三合院屋内中间的空地上常有水池,那是用来调节温度的,有些也有天井,是为了让光线或者风进到屋子。房子两边的高窗是为了让室内的热气流出,屋檐和屋顶之间的厚度就是空气层,为避免阳光直接照到室内。以前没有冷气机也没有除湿机,盖房子的时候要完全考虑到周边的环境,厨房最好不要放西边,西晒的话食物容易坏掉。“我们这一代和上一代的房子被西化了,西化的房子都是方格状,一整排,直接着地,这样的建筑形式完全不符合台湾潮湿炎热的气候。三合院的房子是不会盖得方方正正的,因为那样很热,有些地方气候更潮湿,会把三合院垫高,为避免潮气进入室内。现代化的过程,我们连西方的建筑都吸收了,好处是降低空间的占有度,可是却没有将台湾的气候考虑进去,变成许多房子既耗能住起来又不舒服。”
林黛羚说,最近几年越来越多台湾人开始回归自我,思考现在的生活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当走非主流的路也闯出名堂,发现生活的趣味的人越来越多,又为什么要按照社会给予的规范行事?绿建筑也一样,当屋主没有按照传统房屋的规范去造屋时,发现住起来更舒服,老人家更满意,家人更喜欢回家,反而创造了一种建筑,或者生活的可能性。
海峡旅游:绿建筑为什么比较多出现在乡村?
林黛羚:这和土地的价格有关系,因为在乡村比较可以自力盖屋。台湾都市的绿建筑大部分都是示范的,相关单位和厂商提供一些样本屋给民众参观,房子有太阳能板,或是风力发电,节能型等等,因为在建筑中采用这些环保的材料政府会给予补贴,所以越来越多人喜欢在房子中运用一些绿色的材料,但是建筑本身的整体规划方面,还有待加强。
绿建筑也是这两三年才变成潮流。人们(尤其是在乡下)渴望和周遭环境有更亲密的接触,所以造屋时,屋主会想尽办法降低空调的使用,呼吸自然空气,或者是用阳光取代人工照明。现在的绿建筑,和植栽绿化有很大的关系,越来越多人希望在自己的室内、半室内放一些植栽,要考虑它的舒适度和存活率,也会尽量以通风和采光为主要原则。
气候变化越来越剧烈也是一个原因。如果完全靠冷气或者取暖设备生活成本会越来越高,从现实的因素考虑,如果今天台湾经济还是很好,每个人都不愁吃穿,根本就不会有人注意这些,大家还是砸大钱去盖豪宅。前年开始,台湾的电费、瓦斯费、水费、汽油,所有能源的价格都在上涨,大家发现,原来用太阳能或者雨水回收也可以节省水电费,就开始把绿建筑当成一个永续的考虑。
海峡旅游:政府做了哪些鼓励绿建筑的措施?
林黛羚:只要安装自然能源的发电设备或是雨水回收设备,比如节能热水器、变频冰箱,政府都会定期发起相关活动,给予购买价部分比例的补贴。这种鼓励的活动一直都有。台电甚至用比平常电费高两倍以上的价格购买民间用自然能源发的电。绿建筑越来越多跟这些措施有一些关系,因为大家都想要省钱。
另外台湾的“营建署”也会提供相关的奖励政策。他们是从降低建筑物成本的角度来考虑。台湾因为建筑使用,砂石过度开采现象蛮严重的,这会对有些地方的地形地貌造成影响,同样的,还有砍伐森林,有些传统的建造过程也会造成污染。
海峡旅游:台湾乡下自力盖屋的条件是怎样的?
林黛羚:在一块典型农地中,建筑面积只能占10%,其他的部分要保留那块地原本的样子。
海峡旅游:乡下盖绿建筑的成本大概是多少?
林黛羚:不包含土地的费用,500万台币以内就可以搞定。如果想要盖可以被认证的智能型的绿建筑的话,则要4000到5000万台币。
海峡旅游:盖绿建筑,比较会遇到什么问题?
林黛羚:现在台湾绿建筑的建筑团队大多走科技智能型路线,只有大型厂房和企业才玩得起,普通人自力造屋盖绿房子,对屋主本身提出的要求更高,需要他们对自己的房子有一些更清楚的认识,与工班和设计师进行更多的沟通,让他们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台湾很多设计师注重风格和美感,可实际上很多屋主在乎的只是住起来舒服,符合功能、机能。我一直在出书的目的,是告诉自力盖屋的屋主,你有很多机会改变、扭转设计师和工班的价值观,不一定把钱都砸在装饰性的东西上,而是花在功能性和与周遭环境的结合上。
不过,随着自力造屋越来越多,绿房子将来会成为必备的主流。越来越多的工班在屋主的要求下,有了越来越多绿房子的建筑训练和经验,他们会把这样的建筑专业扩展到更多地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