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2014-04-01张灿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关爱转化学困生

张灿

摘 要:探索转化学困生的方法和途径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要认真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积极探求不同的教育方法,信任并努力转化他们,使学困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呵护,从内心产生学习动力,改变学习意识。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关爱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我校正在向高效课堂常态化迈进,但繁重的学习和考试制约着课改的步伐。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仍影响着课改的进行,并引起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思索。因此,关注和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适合新社会发展人才的需要。那么,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下面是我个人多年来在教学中积累的几点体会。

一、为学困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功大部分取决于自身学习的意愿,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浓厚的利于学习的环境氛围,让他们在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发挥个人的创新性。由于小学教育及小学生年龄及心理等特殊性原因,学生对教师怀着尊敬的同时,无形中也心存一份恐惧害怕之情。如果教师不懂得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学生难免一直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中,影响教与学的效果。为此,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教师应与学生多多谈心、交流、沟通。同时,教师自身也要加强自我情绪管理,防止把消极情绪带给学生,努力向学生展示乐观健康的情绪。尤其是面对学困生,他们心理极其敏感,教师的不当言行会直接伤害影响到他们,所以不应以成绩评价学生,要对学困生一视同仁,根据他们的自身实际水平及能力创设与之相符的学习要求,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尊重学困生的自尊心

每个人的心理素质不同,掌握知识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应允许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尊重学困生的自尊心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做到的,绝不能掉以轻心。学困生因自身学习成绩较落后,更容易在心理上有输人一头的自卑心理,学不会就不想学,不想学就更学不会,导致恶性循环。更有甚者,认为同学和老师也不喜欢自己,使学困生更加自暴自弃。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困生学习成绩可能会比其他同学差些,但他们有的人可能体育好,文艺好。关键看教师如何去发现,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认识自我的态度,进而改变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并积极端正学习态度。过多的批评指责,只会让学困生更加灰心、失望。

作为教师一定要能及时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以表扬鼓励为主,对学困生要经常使用一些鼓励的话,如“好好努力、你真棒、你可以的”等等。承认学生的能力并加以赞扬,是转化学困生的秘诀。鼓励学习较好的学生对学习消极悲观的学生伸出援助之手,使学生间削除彼此心理上的分界线,互相帮助共同成长提高。在同学、老师间的友爱呵护中改变他们内向、敏感的性格,换个态度对待学困生或后进生,催生他们的自尊心。

三、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

学困生虽然学习上有困难,但并不代表他们一无是处。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利用他们的特点爱好,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并要利用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做到这些,需要教师付出爱心的同时还需一定的耐心。只有教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才可能让对学习、对自己失去信心的学困生重新鼓起学习的勇气。相信自己还有能力去学好知识。作为教师,也可以搜集一些名人,如牛顿等小时候学习成绩差,但长大后却发挥自己所长,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的故事。鼓励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他们肯努力,肯付出,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并且,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优秀与否,并不完全是看成绩或分数。但作为学生,当他们处于学习知识这样一个阶段的时候,他们有责任、有义务好好学习文化知识,为将来自己的成长打好基础,做好准备。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增强自己的优势。只要学困生结合自身特点探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一定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取得进步。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习惯,或好或坏。好习惯可以培养,坏习惯也可以改变。俗话说:“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说的就是习惯与人性的关系。那么,怎样培养良好的习惯呢?(1)先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正面引导鼓励。教学中,根据学困生学习特点及爱好,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尝试着解决问题。逐步分层指导,及时鼓励表扬,使学困生摒弃依赖性或自卑心理,培养学困生自我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好习惯。(2)要进行强化训练,要克服不良习惯,还需要外部强制力,为他们开小灶,多提问,多辅导,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惩罚,这对矫正不良习惯有一定的作用,是一种辅助手段,但使用时要慎重。同时,要让全班同学帮助他们,安排讨论小组时可以安排在有优等生的小组内进行帮扶,使学困生从心理上得到帮助和认同,获得一种被大家接纳肯定的满足感,进而增强学习的动力。

五、重视学困生的家访工作

教育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积极协调配合。所以,教师除了要掌握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外,也需对学生的成长环境、生活环境有所了解。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教师更应加以关注,应经常与家长加强联系,多开展家访工作,为有效教育转化学困生提供更多帮助。同时,进行家访也需一定的方式方法,成功的家访需要教师事先做好调查并有相应的计划安排。谈什么,怎么谈,不同层次的家长要有不同的心态。要尊重家长,切忌当面“告状”、在家长面前数落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种种不足。教师应向家长多了解学困生家庭生活情况,从生活上真正了解他们,帮助他们,并配合家长对他们进行教育,把家访作为教育转化学困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总之,在对学困生进行教育转化的工作中,教师要在了解学困生个人兴趣爱好及性格特长的基础上,从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顺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法,真正用心关爱学生,想学困生所想,急学困生所急,使学困生真正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呵护,从根本上进行自我改变,真正由学困生向学优生转化。

(作者单位 甘肃省民乐县民族小学)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关爱转化学困生
让关爱成为留守儿童心底的阳光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