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的探究

2014-04-01王凤侠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情感渗透思想品德课道德品质

王凤侠

摘 要:思想品德课的关键是情感教育,从小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可以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就如何利用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道德品质;情感渗透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应,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体验,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因此,我们要利用思想品德课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从小培养学生有爱心,有责任心,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从课堂教学内容入手培养学生的情感

目前的思想品德课教材在选择上已经比较注意品德与生活的联系,并且教材的内容和我们丰富的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把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感觉到学习离不开生活,从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因此,作为教师就要深入教材文本,挖掘教材,找出最能打动学生心灵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我们可以从以下这两方面进行。

1.激发兴趣,增加情感体验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教育多是以“生活事件”的形式呈现的,因此我们培养学生的情感就要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风景美、人物美、语言美等文质优美的文章,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鲜活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有利的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使学生受到教育,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时,可以通过问题说说你自己周围有哪些商店,主要经营哪些商品,这个问题很容易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学习气氛高涨,教师这时可以深入挖掘文本,进一步让学生说出这些商店给你的生活提供了哪些方便,通过学生的述说,可以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感受到我们生活的美好。

2.分角色表演,深化情感体验

分角色表演就是在思想品德课学习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加深学生对周围人和事的感受体验,进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在学生分角色表演活动进行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平时注意观察某些特定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不同人物的内心感受。比如,在学习《过去的游戏真有趣》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以前最经常做的游戏是什么?然后利用思想品德活动课让学生进行表演,通过对以前游戏的表演学生可以看出游戏在我们生活中的变化,为了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可以让学生向父母请教,问问他们小时候的游戏是什么样的,通过学生表演,再现了当时情景,在学生分角色表演的过程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游戏表现形式,但是以前的游戏还是很吸引我们,它给了我们一个快乐的童年,给我们带来了健康和快乐,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通过分角色表演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小时候生活的美好情感体验。

二、从课堂教学形式入手培养学生的情感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信任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学好,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主动、积极愉快的进行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形式上教师要着力体现“情感”的特点。思想品德课是一门集思想性与知识性为一体的课程,要想在思想品德课上体现“情感”的特点,就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精神,切实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和学生之间要体现一种友好、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采取各种形式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在这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形式,它直观、形象,很容易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从课堂组织形式入手培养学生的情感

情感具有感染性的特点,教师课堂教学情感的好坏可以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把自己情感乐观、积极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学生,从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入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看看谁能管住自己的小嘴巴”来取代“不要说话了”这种强制性命令来提醒学生不要说话,注意课堂秩序;再比如当学生从情绪高涨的课堂氛围回到正常的教学秩序时,有的学生还不能马上适应这个转换,如果教师这时用个“一、二、三”来代替“大家马上坐好”,或者“看一看谁坐得最端正”将会更容易把学生从嘈杂的局面转变到正常上课秩序上来,这都是情感教育在课堂上的具体体现,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上,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情感。

四、从课堂评价入手培养学生的情感

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激励性为主,给学生创造一些成功的体验和机会,评价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进取的成长环境,首先教师要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评价。理解学生就是一切要从学生的个体实际出发,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尊重不同学生的感受、体验。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尤其是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充分理解他们,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有时即使他们对问题的回答不够全面,对问题的回答说不到点子上,教师也不能直接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从情感出发,针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态度以及情感方面进行评价,其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积极鼓励为主,始终保证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另外,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用真挚的语言、亲切的话语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进而使学生自觉的遵守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反映。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学习中,如果心理有满足感,愉悦感、情感上得到了尊重,那么学生的潜力就会得到极大发挥,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自己丰富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使他们能够积极、愉快地投入到思想品德课学习之中。

参考文献:

[1]王莉.初中政治有效教学方法初探[J].学理论,2012(31).

[2]潘春霞.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J].教师,2012(36).

[3]秦克学.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的情感教学[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11).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长春市亚泰小学)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感渗透思想品德课道德品质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试论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渗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策略研究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交往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简评杨鲜兰、彭菊花新著《交往与青少年道德修养》